千万别把成绩和物质奖励挂钩,不妨来个省钱柏拉图式!

学习好就要奖励?千万别异化学习目的啊!我家的奖励全是柏拉图式的!

      看到一个观网。拿东西热议的帖子,吓一跳。父母答应孩子好考了买游戏机,结果发现是个两千多的东西超过预期,家长想赖皮,孩子不满意。

      用物质刺激来劝孩子学习,这个可能方法短期可能有效但是长期怕会出问题……很多孩子会养成一个毛病:这回考的好要玩具,下回考的好要手机,再下回考的好要电脑……东西越要多大,越要越贵,如果不给东西反而觉得家长欠了他的,觉得这次白考好了……换言之,他的学习目的慢慢被异化,变成了为了某个东西而学习……那当家长满足不了了怎么办?当他没有东西感兴趣没啥想要的了怎么办?还学不学呢?

      小气如我的妈妈,可是在孩子一两岁的时候就见过很多类似的例子,“宝宝你乖乖的我给你买***不行要买两个!好的好的买两个……买四个!好的好的买四个……”所以为了防微杜渐,我早早地给孩子掐死了这个苗头……我家对孩子的奖励,从来(一次例外没有)都是妈妈温柔暖暖的“抱抱”!“儿子今天写的字真漂亮! 来,奖励一个抱抱!”“妮妮这次考的不错!有进步!来, 奖励一个抱抱!”“儿子倒垃圾去吧,回来给个抱抱!”即使是这个,现在他们偶尔也会讨价还价…………几乎不吃肉的儿子会指着烤肉串问:一串能换几个抱抱?啊一个啊那不吃了吧。哦?两个?嗯那行!

      还好“抱抱”只是费点时间和情感……算是零成本的,最过分的时候他们自己攒过二三十个“抱抱”来找我要……幼儿园时期的时候好对付。要是一个抱抱,我还会摸摸头发再附赠两个亲亲啥的,这个抱抱绝对持续五秒以上外加微笑和充满爱意的眼神……,要是拿着十个二十个的“抱抱”来兑付,我就拉入怀里(一秒)推开再拉入怀里再推开……

​配合上有节奏的一——二——三——四——的数数,幼小的他们可能也感受到了不一样的仪式感或者啥的,总之十秒钟的时间领了十多个抱抱,然后满意的离开一边回味去了…… 我觉得这可能能成为一种实验,来验证人类幼体啥时候有时间概念……或者仅仅成功的证明了我家孩子有点傻……

     我记得去年的时候,儿子已经十岁,小的八岁,我们坐电梯无聊的时候,我忽然想起来这个事情,才笑着说出小时候是怎么给这十多个抱抱的,结果很出乎我意料,两个孩子立刻就炸了,脸都红了,挤到我身上眼泪快出来了,急的大喊妈妈你赖皮!委屈的跟欠了他们一个黄金打造的世界一样!我虽然内心有那么一点点亏欠,良心有那么一点点痛,但还是笑的喘不过气……合着他们一直没发现啊……

500

      那孩子需要物质奖励吗?没必要啊,我认为完全没必要。东西可以买,但为啥非要和学习挂钩呢?有一次  儿子旧鞋坏了,赶上那一次考的不好,九十分不到,我给他处理完试卷以后说周末带他去买双鞋,他有点不好意思的说没事, 补补就行。等我考好了再给我买吧。

我当时很奇怪,不知道他为何这样说。我赶紧搂着他说,儿子,妈妈买东西给你  是因为你是我的宝宝,我有义务负责你的吃穿,跟你考多少没关系,你那双鞋已经补过了不能再补了,还是买双新的吧。

     那孩子考的好可以用物质奖励吗?没必要啊,还是没必要。就算家长内心里是为了奖励孩子买的,说出来  干啥。两个事情非挂钩干啥。考的好孩子本身就会因为成绩好而感到开心啊。

我家孩儿偶尔考的好了,我当着他的面,打电话给他姥娘姥爷,爷爷奶奶,说考了多少多少,夸夸这次儿子真的很棒,再给个温暖的抱抱和亲亲,儿子满脸的幸福和骄傲,绝对达到顶峰。学习不是为了东西去学的。当学习的目的掺杂了物质,就很难再把这个物质清除了。

     那学习是为了啥学习呢?这个问题在幼儿园就要慢慢带着孩子寻找答案。在家庭阅读中,在历史故事里,在绘本世界里,慢慢让他感受到知识有趣,感受到学习是有用的,是可以让他坐在家里就神游过去游览国外知道好多神奇的事情,

上了小学又有了一些知识储备,就更可以听听新闻聊聊世界,让他知道舅舅在工厂辛苦,知道姥娘姥爷小时候如何挨饿,知道妈妈小时候一支自动笔能用好几年,知道咱国家毛时代的不容易,知道落后就要挨打,再听听九边,卢克文啥的,对“非黑即白,好人坏人’的小学生来说,超过一个有点邪恶的美国是他期盼的事情,所以他们非常关注每天的新闻,看到一点中国的科技进步都很欣喜。

这种状态下,让他们认真对待自己的学业,逻辑上很自洽啦。虽然他们成绩也就那样,但学习很重要,他们还是明白的。也经常贪玩管不住自己,也经常挨骂。但谁也不敢说,是给我学的,不敢拿“好好学习”作为条件来换点啥。

      其实我想过用别的办法促进他们学习。但实在也不知道还能怎么说。还也要向大家请教。我大小生活在农村,学习动力尚且压不住贪玩的心,大人也是苦口婆心絮絮叨叨的念叨,但总是一听就烦就躲开了……值到高一快结束的时候,(我清晰记得那是上午 放了学,去学校食堂的路上,周围同学也不多,春天的阳光暖暖的,不阴也不晒)我领着打菜的缸子走啊走啊,就忽然想到我自己高一快过完了,

两年后有的同学继续上学,而我要干啥去?去下地?瞬间惊出一身冷汗,立马透彻的明白该干啥了。对于贫困的恐惧,激励着无数我这样的农村人发狠学习,将自己带离贫瘠的农村,但是这种对未来的恐惧,现在的孩子是完全体会不到的,又怎么能指望他们能化为动力呢?

      还有,从帖子是反映出来的“任天堂超过购买力”来看,恐怕父母教会孩子正确认识自家财务状况,不乱花钱,知道父母艰辛,也是很重要的一门课程。如果父母做到了,孩子不会要一个两千多的玩具。我身边有例子。

我一个亲戚家的哥哥,是大家庭里仅有的男孩,从小娇惯的不成体统,现在长大了,家里不教的东西社会来教,其中曲折,酸甜苦辣一言难尽。所以,我这么抠门又小气的人,是不能让孩子养成大手大脚随意花钱的毛病的。钱该花的花,不该花的不花。平时买东西,我会和他们闲聊,这个鞋有一千多的,有二三百的,还有五六十的,分别什么料子什么质量,为啥妈妈选这个二三百的。

妈妈的手机为啥选一千多的而不要五六千的,妈妈买电动车的时候是怎么做决策的。前几天儿子写作文,写的妈妈,就提到了这样几个事情“妈妈买西蓝花,爸爸在家就选大一点的,爸爸出差了就买小一点的要不然一盘吃不完;妈妈在网上买面条菜(一种野菜)便宜,一下子买五斤,留一些自己吃,别的送给朋友;

我们的草稿纸用完了不乱扔,都放到餐边柜底下,攒多了放到垃圾箱旁边,让捡破烂的爷爷们拿走。我们去上海看演出,纪念徐玉兰先生一百周年诞辰和红楼梦,两场演出光票就三千多,加来回等费用,三天花掉七八千,但妈妈说这个钱花的值。”这样的好处就是孩子们不乱要东西,问我要啥都要掂量掂量。印象里真没问我要过啥。

      当然我儿子被我养的对自己很小气,也是很明显缺点。上次去超市买黄豆酱,他回来说,小瓶的多少克多少钱,大瓶的多少克多少钱,所以买的大的。在外他买水只要一块钱的……看到超市卖三块就要嘟囔一句超市黑心……这样子我看以后不要讨老婆了……

      现在我家孩子一周有五元的零花钱。(少得可怜,让大家笑话不)孩子用这个钱还要负担自己的笔啊橡皮啊等文具。剩下的可以买零食哪怕是垃圾食品。(反正也买不多。)我本以为他们会周周光,但没想到的是,儿子的钱还量入为出的控制的很有度,妮妮的则直接攒着很少花……大大超过我想象……真不好意思,要不然过了年一周涨到十元?哎呀写出来真的好丢人……

     所以,如果家长平时和孩子做好交流和沟通,做好财务方面的引导,孩子怎么会不管大人辛苦,能开口要好几千元的玩具呢……我猜家长可能财力不是最大的问题,可能最大问题是觉得两千多买这么个东西不值。如果孩子是要两千元的手机或者电脑啥的,家长可能就同意了。

    这就又引出一个问题,孩子爱不爱打游戏,假如不是财务的问题,家长该不该支持孩子得到这样的东西,然后把时间更多的投入到打游戏之中?

     在我家,“打游戏”如洪水猛兽般,其恶几乎能和吸毒并列了。有人白送十个十万的打游戏设备,也会被我骂出去扔的远远的。谁也甭想开这个口子。不好意思,这一条本主妇还真就管得很死了。偶尔我也会担心,“打游戏”这方面控制这么严格,万一哪天我不在的时候他接触到了,管不住自己会不会比平时经常打打游戏的孩子陷得更深呢?

站务

  • 观网评论4月爆款文章↓

    4月初,美国财长耶伦访华,一时间“中国产能过剩论”被炒作起来,观察者网专栏作者陈经从“三个美国女人”的独特角度,阐释了中国产能包括新能源产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还对美国政......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