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拉里斯星的超现实

第一次看《索拉里斯星》(又名《飞向太空》)时没有看懂,尤其是影片中那个小孩对我的思维干扰太多。然后网上寻找各种评论,反复分析。

《索拉里斯星》是波兰作家斯坦尼斯拉夫·莱姆创作的一部长篇科幻小说,讲述了一个被神秘大洋覆盖的星球为背景的科幻故事。

小说的情节几近于无。男主角和女主角的掰扯,男主角和队友的掰扯,像琼瑶剧一样,有话不能好好说,非要互相隐瞒来回拉锯。

小说以一个被神秘大洋覆盖的星球为背景,这个大洋可能是一个胶质构成的生命体,它能够进入人的大脑,将记忆深处最不为人知的部分,以具象的形式呈现在人眼前。

在这片大海面前,任何人都毫无秘密可言,心灵深处的痛苦被袒露无遗。

科学家们围绕这个不解之谜做出种种推测,却难以自圆其说。

任何一种解释都不过是用“一个更费解的谜代替另一个谜而已”。

有人认为,《索拉里斯星》把人类的知识和情感结合在一起,将人置于绝望的境地,让其做出最艰难的抉择。

在我看来,这个小说是将“笛卡尔妖”具象化。

在笛卡尔之之,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曾经争论了几千年,谁也说服不了谁,好象谁都有一点道理。

笛卡尔提出一个问题:是否存在一个无所不能的妖,外部世界连同我的肉体都是它制造的假象;但是却让我有关于假象的感觉,并且这些感觉象真实世界中一样——所以我无法作出任何关于外部世界的判断,也不能相信外部世界。

由此引出“缸中之脑”之类的思想实验。

因此,笛卡尔认为这个世界是否真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是否始终如一地坚持一以贯之的逻辑(客观规律)。如果它坚持那个逻辑,摆在我们面前的是如何认识这个逻辑,并在遵循这个逻辑的前提下,为自己谋求利益,无论是最大化,还是长期化。

但索拉里斯星让人意识到现实的荒诞。

人死不能复生,这是地球这个元宇宙的运行逻辑。

索拉里斯星无视这个逻辑,让科学家的亡妻哈莉出现了。

开始那个科学家是拒绝的,慢慢地科学家选择接受这种荒诞,选择和哈莉拥抱在一起,即使这个哈莉未必是真的,即使空间站不断在下坠。

有一次宝妈问我想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我说:“想做一个能安静地发呆的人。”

宝妈笑了:“那你怎么会结婚,还生了两个儿子。”

我说:“造化弄人,当一个人无欲无求时,命运总要塞给他很多东西,让他不能安心。《天龙八部》就是讲一个求不得的故事,虚竹想安静地做一个小和尚,可以命运让他不能安静,身边不缺美女,掌握绝世武功……”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