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精神不姓柳,不姓联想,更不姓"私"

按:企业家的核心特征是什么?收入?地位?还是产品性能?又或是领导力水平?或进步程度?……

中国有多少个企业家?估计没人做过这类统计。实际上,更可能的一种情况是,不同的定义下面,人们可以对此得出不同的数目。而不同的定义往往意味着不同的立场。在精英主义或精英史观持有者眼中,企业家的人数想必是远远少于人民立场或群众史观持有者的相应认定。据相关数据(见文中),笔者在此文中提出,中国现阶段,至少有1.5亿个以上的企业家,最多可能有7亿多个企业家。

柳传志或杨元庆代表得了现阶段中国这么庞大的企业家群体吗?或者说,柳传志能代表得了这么庞大的企业家群体中的几成或几个百分点?柳传志堪为企业家精神代言人吗?这些企业家,他们是否都获得了如柳传志或杨元庆,一样甚至差不多的经济收入或社会地位呢?如果没有的话,那是为什么呢?难道只是因为其中的大多数不努力或者水平不够吗?……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企业家?中国应创新对企业家的定义。

作者:李笛

距今900多年的1130年代,我国有位著名的将军,以和士兵同甘共苦著称,他率领的军队为国家和人民立下赫赫战功,以至于他们的敌人金兵说“撼山易,撼岳家军难!”他是将军岳飞。但在我心中,也是一个特殊的企业家:善于组织、精于协作、精益求精而能创新;无非,他并不愿意占有或独占那些成功所带来的经济性或社会性红利,他怕也不晓得利润是一种什么东西.......

如果我们的目标是比古代的先人做得还好的话,我们当代的企业家该当如何考虑?

500

美国有一个非主流的企业家叫做丹·普莱斯(Dan Price),是从事信用卡支付处理业务的Gravity Payments(中文意为“引力支付”)公司的老板和首席执行官。根据媒体Market Watch(中文意为“市场观察”)上《Billionaire philanthropy is a ‘PR scam,’ says CEO who raised his workers’ minimum pay to $70,000(中文意为:亿万富豪的捐赠是一种“公关忽悠”,那位将他的员工的最低工资升到7万美元的首席执行官说)》一文,他在接受该媒体采访时曾说道:“我们已经依赖亿万富豪式慈善家太久了,我并不认为那对我们是很好的安排’……他更希望看到一个具备更多的‘正义和正直’的体系,在里头,公司关爱他们的工人(劳动者)。”根据此文,他在2015年将员工的最低工资上调到7万美元的年薪,并将自己110万美元的薪酬降低到和其他员工一样的7万美元。

前面的那个例子来自我国古代,而这个例子来源于外国,还是一个该国的权力当局正日益敌对我国的美国。对于美国,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新中国建立起,我们一直力图对其超越;我们也曾在建国1周年后不久,不得不“保家卫国”,在家门口,以“抗美援朝”的正义之战,通过艰苦努力,战胜并终止来自美国的帝国主义势力领导的不义之战;在当前,我们正力图对其“不战而屈人之兵”。

如果我们决定要超越甚至战胜美国,我们当代的企业家该当如何自处?

北京新华门里照墙上的那句话,“为人民服务”是新中国的伟大的开国者们对我国核心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立下的宗旨。如果一个国家的党政机关的标准定得如此高远,并且许许多多的中国共产党员中的优秀代表和机关干部能够对此身体力行,那个国家的企业界和商业界的人士,是否也该努力提升自己的境界和目标?

最近,司马南最近公开质疑联想集团或联想系相关企业的现任或前任核心高管成员或核心的利益相关者的有关做法是否有利于联想集团自身乃至中国经济的相关互动中,有的人居然质疑司马南是反对企业家精神,动摇的是企业家的信心?!

500

(截图自新浪微博用户“司马南”所发的内容中有关联想的质疑,并提及对私企的低纳税率与公共事业发展的关系)

什么样的企业家精神?什么样的企业家?对企业家精神或企业家的定义,四海之内,只能有一家之言或属于一个字号吗?

据新浪微博账号“人民日报”于2021年12月4日发布的题为“《〈中国的民主〉白皮书(全文)》”的内容,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中国的民主》白皮书中写道:“全国超过1.5亿市场主体……承载7亿多人就业”。这”超过1.5亿市场主体“的负责人/一把手算不算企业家?如果算的话,那就意味着中国眼下至少有超过1.5亿个企业家。如果这“1.5亿市场主体”的负责人的副手或二把手也算企业家的话,那么,中国眼下企业家的数量又该是多少呢?如果三把手,四把手、五把手甚至核心员工.......都算企业家的话(当然,有些市场主体是个体工商户,未必有二把手或三把手),数量又该是多少呢?

在这种情形下,请问,柳传志或杨元庆可以代表得了这么庞大的企业家群体吗?我想,他们俩的任何一人都代表不了,因为,至少,我这个自2009年就艰苦创业苦撑至今的、尚负有债务的属于那1.5亿个企业家群体之一份子的,就谢绝被柳传志或杨元庆代表。

500

1.5亿个市场主体(应该包含了个体工商户在内)的规模,每个都有联想集团那么大吗?显然不会。

这1.5亿个市场主体里,绝大部分都是中小微企业或市场主体。如果说,这些市场主体是承载7亿多人就业的话,那么,其中的中小微企业或市场主体一定是承载那些就业的主体。

那么,不妨看一看。作为承载7亿多人就业的主体的中小微企业或市场主体,尤其是其中的中小微企业或市场主体的负责人,也就是可以被称为企业家的那些人,他们是否获得了与联想集团这样巨型公司的核心高管或前核心高管如柳传志或杨元庆,一样甚至差不多的经济收入或社会地位呢?如果没有的话,那是为什么呢?难道只是中小微企业的负责人不努力或者水平不够吗?

中小微企业除了是解决就业的主体力量之外,他们更是未来创新的重要来源。试问,1984年的联想是不是当时的中小企业或小微企业?1999年成立的阿里巴巴是不是当时的中小或小微企业呢?

很多年以前,联想有个广告,我记得其大致的内容是:如果人类失去了联想,将会怎样?不如,今天我们问一问:如果人类或中国失去了创新,将会怎样?如果人类或中国失去了中小微企业或市场主体将会怎样?如果人类或中国不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会怎么样?改革开放过程中,理应往哪儿改革,向谁开放?

…….

围绕着柳传志和杨元庆,针对联想管理层的一些言行,司马南有些言行不恰当或有待商榷,甚至可能有误,但就目前而言,其爱国爱民之心拳拳,颇有“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之风,一些言行更体现着英雄气概;是值得我们对其进行理性的看待的;就算批评,也该尽量在爱护他的角度下进行。

联想集团,甚至联想系所有企业,显然,代表不了市场上的所有企业,更加代表了所有市场主体(含个体工商户和合作社等);柳传志或杨元庆,显然,也代表不了市场上的所有企业家。

不要拿个别代表整体,更不要拿局部来“捆绑”全部。应该欢迎对个别或局部行为或实践的质疑,才能更好得到整体或全部意义上的改进。对吗?就目前而言,至少,以柳传志或杨元庆为代表的联想核心高管所领取的薪酬严重不合理,理应受到质疑和各方的批评。他们凭什么获得那样的收入,收入比著名科学家还高,比著名政治家还高?

如果杨元庆只领取他上一个年薪周期中所得收入(含股权折算)的十分之一,他就会辞职吗?如果他辞职的话,就找不到接替他的人选了吗?我想,至少在联想内部,就算没有千千万万个员工可以胜任目前杨元庆的职位,至少也可能有个百八十的员工可以胜任吧?

除了薪酬待遇问题,有些人还希望柳传志或杨元庆得到不受任何批评或质疑的“特权”吗?

…….

听说联想曾经“从全民所有制改为有限公司”?责任有限,利润或分红是否有限?若利润或分工不有限或无一定限制的话,责任干嘛有限?责权利是否对等?企业权利与企业责任是否匹配?与企业或公司有关的,社会成本和社会代价与社会效益和社会责任是否对等?

回想当初,从联想"出局"的倪光南像是一个失败者。20多年后,以很高待遇退休的名人柳传志(好像还担任荣誉职位?)居然更像一个失败者。有多少所谓的历史经得起时间考虑?

而有限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这种事物,是不是一种从英美而来的"舶来品"呢?

也许,我们现在也需要一场企业理论上的“思想解放”或“解放思想”。至少,我们不必需要对英美“舶来”的企业理论或经济学理论“俯首称臣”或亦步亦趋,或至少要对有限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和利润等事物,进行某种中国式或社会主义式的改造呢?

要求这种改造和反思,并不是打算完全否定英美的实践,也打算全盘否定美式资本主义的合理性,更不是要盲目排外。至少在现阶段或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企业家是重要的,企业或公司也是一种有益的事物。

问题在于,在不同的情境下或历史阶段中,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企业家或企业家精神?我们如何追求更高或更深的原创能力,以确保独立自主的基础上,兼收并蓄,并进而有所超越,进而有所引领。

环顾全球,存在两种基本的企业家群体:尽职尽责的企业家和其他企业家两大类。除了以“不要脸”或降低底线为竞争战略,甚至以“逐底竞争”为核心原则的低端型企业家之外,其他企业家这个类别里,还包括了很多更像资本家或本质上是资本家的企业家。

在这两大类企业家当中,特别是后一大类中间,存在一种企业家,他们倾向于将企业家精神神秘化,其中的少数人甚至试图将对企业家地位特权化或将企业家精神的认定权私有化。

这种精英化企业家,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行事的目的往往只是为了赚钱或利润。为何?因为他们要特权,超越于无数普通人的更多的权利。而他们认为钱可以实现特权,这就接近了资本主义的本质——按资分配。

这种实践的实质,在我看来,其实是一种”精英主义”;而这样的实践逻辑之下的企业家角色和定义,更多是"精英优越论"的产物。因此,我愿意称这样的企业家为精英化企业家。

精英主义可能成为对社会主义传统或走向的一种挑战和吞噬。我们应该有自己对企业家和企业经营的实践要求,不然就不要搞市场经济。要搞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要警惕和防范精英主义,就需要“人民立场”的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的相关定义和理论。最重要,不必把企业家精英化,也不必把企业家精神神秘化。

每个敬业的劳动者都具备企业家精神,只要他或她并不甘心像一件机器一样运转,只听从指令,而不进行思考和具创造性的努力。如果是这样的话,按照《中国的民主》白皮书中“7亿多人就业”的说法,中国眼下具备企业家精神的人可能是超过7亿的。就算其中有10%的就业人口,也即劳动者是不敬业或不够敬业的,不算具备企业家精神,那么,剩下的90%的就业人口或劳动者也该是算作具备企业家精神的吧?如果,我们认为在机关事业单位中敬业工作和有效创新的人士,也具备企业家精神,一种特殊的企业家精神呢?

在我看来,企业家精神是一种人生而为人的一种基本权利,只要我们赞同这一点:人通过制造或使用工使而是自己与其他动物或一般事物相区分开来——而在我看来,透过常常被很多人视为企业家精神的对资源的组织和利用这一表象,制造或使用工具是企业家精神的核心实质所在。

只有少数人,比如柳传志或者杨元庆有制造或使用工具的能力吗?显然不是。难不成,联想集团或联想系相关企业的研发和服务都是由柳传志或杨元庆一己之力完成的?

就算没有显赫的地位或重要的头衔,具备企业家精神的人,难道就可以不被算作企业家呢?

与精英化企业家相对的,特别在尽职尽责的企业家类型中,有一种企业家高度认同社会主义道路,认为创业、做企业更多是为公而非为私,认为每个敬业的劳动者身上都或多或少具备企业家精神;因而,认为每个人都可以是企业家,无论那个人是否拥有创始人或总裁这样的高级头衔;也因此,这样的企业家认为按劳分配的原则应该远大过“按资分配”或替换“按资分配”,进而,他们意识到,在组织内部推行过多层级和过大的薪酬差距,是不合理的。他们的行为反映着“人民立场”,因此,我愿意称这样的企业家为平民式或人民企业家。

在当下的中国,乃至世界,人们普遍期待这样的平民式或人民企业家;非如此,恐怕难以走向共同富裕;非如此,恐怕也难以更进一步发展生产力;非如此,恐怕也难以实现人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以上,一点分享,仅供参考。欢迎假设性和学术性的讨论,谢绝非理性。

推荐参考微信公众号“第一决策参考”相关文章:

企业家精神属于每个敬业的劳动者,不只柳传志或杨元庆

我为司马南“支招”:吁近年来任联想核心高管者返还8成薪酬或将其注资联想搞创新

数字员工或马云、杨元庆,还是钟睒晱或李小龙,谁会是你的偶像或对手?

参考资料:

1,《Billionaire philanthropy is a ‘PR scam,’ says CEO who raised his workers’ minimum pay to $70,000(中文意为亿万富豪的捐赠是一种“公关忽悠”,那位将他的员工的最低工资升到7万美元的首席执行官说。)》(作者:Leslie Albrecht,2021年2月23日,发布于:Market Watch )https://www.marketwatch.com/story/philanthropy-is-a-pr-scam-says-ceo-who-raised-his-workers-minimum-pay-to-70-000-11614033587

2,新浪微博用户“司马南”发布的相关内容https://weibo.com/u/1263406744

3,《“中国的民主”白皮书》: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见新浪微博账号“人民日报”于2021年12月4日发布的题为“《〈中国的民主〉白皮书(全文)》”的内容https://weibo.com/ttarticle/x/m/show/id/2309404710633328476784?_wb_client_=1

声明(重要!)

本账号发布内容,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认同所发内容之观点或证实其表述,亦不为所发内容、所发内容之作者或被引述者做任何形式的担保;

本账号所发布内容不作为任何形式的决策和投资依据,也不构成任何形式下的要约条件,读者根据本账号所发布内容中的任何观点进行决策和投资的,须风险自担、责任自负,本账号及本账号所发内容之作者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连带责任或赔偿义务;

本账号所发布内容,除非特别说明,均默认只面向18岁以上成年人士;未成年人接触和阅读本账号所发布内容之前,须获得其法定监护人书面同意和指导;

本账号保留所有权利,并谢绝未经授权的转载;少量引用文字的,则请注明公众号名称、微信ID号及作者;同时,本账号谢绝任何形式的对本账号所用任何图片的使用。

本账号所发布文字所用字号、字体或部分格式不由作者或本账号所决定,乃是跟随本平台系统预设;

更多条款,请见本公众号菜单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