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界在粤语正字问题上颇具争议,如究竟应该用古字,还是用新造字、借音字

【本文来自《关于”正字“,有不少人弄反了这个事情》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汉字其实也是一直在发展演化的过程,就以简体字为例,实际上也不是新中国之后才有简体字的,民国的时候就开始了,到了1964年公布《简化字总表》大概就2000多个。有说法说3000个汉字就能覆盖98%的书写需求。汉字总数有9万个左右。

粤语造字这个事情是否能成立,也是要基于事实说话。粤语字词大概能分如下的类别:古字,新造字,借音字,训读字,地名字。首先,常用的见诸使用的就是100个左右,并且,绝大多数在输入法里面是有的。这些字本来就是由争议的,粤语本字是指粤语字原本的古字。正字则是指粤语的正规用字。学术界在粤语正字问题上颇具争议,如究竟应该用古字,还是用新造字、借音字,部分粤语词汇如何书写。又如,对于同一个词语,由于习惯不同,常常出现不同的写法,如“而家”“依家”“宜家”“伊家”其实是同一个粤语词。有学者提出,在粤语字广泛使用的背景下,有必要制定其用字规范。不过此等争议往往发生在学者之间,民间多数只视自己的习惯而使用。

那些朋友有疑问的就是新造字,来来去去就是那十几个“语气助词”这类的。举例就是: “啲”、“哋”、“冇”、“佢”,本字被认为是“的”、“等”、“无”、“渠”。个人看法,如果去网上查一下最难写的汉字和最难读的汉字,相比之下你用下心还是可以知道人家说什么的。总体来说,香港的报纸杂志书籍都是应该意思清晰可以看得懂的。

至于说“书同文”的朋友,其实也不知道你们看的消息来源是什么地方,或者真的有什么例子可以分享下来看看究竟是什么东西让人这么困惑。短信不在这个行列,请留意一个社会现实,你不会粤语看讲粤语人发的短信息和父母现在看不懂网络语言的情况是一样的。 在互联网的时代,人们是越来越不会写字了,甚至乎写出来都是错字,或者是借用更简单的字这个也是现实的情况。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