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物学来说,生育就是为了种群基因延续,影响生育率的是这两个最主要因素
【本文来自《为何整个东亚的生育率如此之低?》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锥子的玩偶
其实从生物学角度考虑。生物要多生唯一的因素就是存活率问题。如果以前婴幼儿死亡率高,很多孩子活不到繁殖下一代,那么必然倾向与多生,而这个国家的卫生医疗条件突然好转,那么这个国家的多生的孩子存活率会大幅上升,客观上就会造成小孩多了很多,能活到生育的人也多了很多,自然人口就爆炸性增长。去分析人口出生率最高的几个非洲国家,都符合这个模型。我国五六十年代,婴儿死亡率大幅下降,就算国家不鼓励,除了饥荒时期,依据惯性也会存活下来很多孩子。这样看来,低生育率就是医疗条件更好的现代社会必然出现的现象。现今,生一个大都能活,就已经能够满足基因的需求和生育的心理需求。总和生育率只要是1以上,可以说就是人类现在和未来的常态。至于怎样应对人口突然增加和减少带来的社会问题,这就是另一个问题了。
从生物学上来说,生育就是为了种群基因延续,影响生育率的两个最主要因素是平均(预期)寿命(可生育时间)和生存压力,综合考虑生育率对有限资源的动态影响的前提下,可以做如下假设和推理:
1、种群预期寿命长,生存压力大,则在相对长的可生育期内选择最适宜的时间只生育一胎以保证资源足够养育成功的几率最大,生育率就低,但个体基本上都能延续基因,种群基因库相对丰富;生育率低到一定程度,种群基数降低,则平均资源相对丰富,在种群生态位变化不大的前提下(比如不会由捕食者变为被捕食者),有可能转为第2种情况;
2、种群预期寿命长,生存压力小,则在相对长的可生育期内自由选择生育一胎或多胎均能保证资源足够养育成功的几率较大,生育率较高,个体很容易延续基因,种群基因库丰富;如果控制得当,种群基数和生育率与资源保持波动较小的动态平衡;但如果控制不当造成资源短缺,则可能转回第1种情况;如果进一步失控造成种群数量猛增,甚至会变成第3种情况;
3、种群预期寿命短,生存压力大,则在有限的可生育期内无法保证一胎的成活率,就只能选择多生快生,以求任一胎的存活率,生育率会畸高,淘汰率也畸高,无法保证所有个体延续基因,到最后要么种群顶不住生存压力而灭绝,要么被淘汰大部分只剩下少数(能生+能活的)优势变种有机会复兴;
4、种群预期寿命短,生存压力小,则在相对短的可生育期内自由选择生育一胎或多胎均能保证资源足够养育成功的几率较大,生育率较高,个体相对容易延续基因,种群基因库丰富;种群种(长寿+能生)的优势变种会逐渐占据种群基因库的主导地位;如果控制得当,种群基数和生育率与资源保持波动较小的动态平衡,则可能转到第1种情况;
以上只是从生物学角度的粗浅假设和推理,不涉及社会心理的影响。
中国目前处于第1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