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版未灭,“软盗版”又来助拳

“hello大家好,这里是XX说电影/解说...”、“今天带大家来看一部...”、“小美和大壮是一对青梅竹马,在电影的开始...”

想必常刷抖音、快手、B站的朋友们,对这些开场白并不陌生。以切片剪辑、旁白讲解的方式,对影视作品进行二次创作早已屡见不鲜,也成为了不少人的财富密码。

人红是非多,产业亦如此。在影视剪辑几近成为短视频风潮之时,质疑、反对的声音也越来越多。

11月5日,在第四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上,爱奇艺创始人、CEO龚宇对准短视频电影节说开炮,直言“未经授权的二次创作就是‘软盗版’”。再次把“电影剪辑”这个游离在红黑之间的产业推向了风口浪尖。

500

早在今年4月,爱奇艺、腾讯视频、优酷、芒果TV等在内的70余家影视传媒单位就已经发表联合声明,共同呼吁短视频平台和公众账号生产运营者尊重原创、保护版权,未经授权不得对相关影视作品实施剪辑、切条、搬运、传播等行为。

而后,包括迪丽热巴哦、王凯、赵丽颖等在内的500多名艺人以及逾70家影视传媒单位发布联合倡议书。

面对影视行业的集体反对,有人觉得这是良性宣传应该提倡,更有阴谋论者宣称“看来他们利益受损了,不然不会..”。

争论毫无意义,关键问题只有一个:创作者以具备版权的影视作品作商业用途,是否合法?

“软盗版”就是违法

“作品未经许可不得传播使用,这是著作权法规定的一项基本原则。这一原则当然也适用于影视作品。”今年4月25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宣部版权管理局局长于慈珂回应“近期短视频侵权盗版问题严重,广大权利人反映强烈”的情况。

之所以优先摆出这段话,是为了做一个前提定性——影视作品未经许可的二次创作,存在违法侵权可能。

而在这一前提下,需要思考的是:怎样的二次创作才算是侵权?原版素材时长要超过几分钟才够标准?

对此,华东政法大学教授、中国版权协会副理事长王迁表示“不可能存在一个像数学公式那样精确的评判标准”。著作权法中规定,为了介绍、评论、说明某一问题,可以对作品进行适当地引用。

500

而这个“适当”,需要酌情判断。

例如有人为了介绍尼斯湖水怪传说由来,从各种相关电影中截取了少量片段,可能只占整个视频的十分之一,自然构不成侵权。但如果介绍了几秒钟水怪传说,剩下的全是电影镜头搭配不伦不类的解说,那就是板上钉钉的侵权行为。

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中心研究员赵占表示,想要检验是否适当引用,也可遵循“三步检验法”原则:一、只能在特殊情形下作出;二、与原作品的正常利用不相冲突;三、没有不合理地损害原作品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由此判断,短视频平台中对于影视作品的剪辑使用行为,一般不构成合理使用。”赵占表示。

于法于理,无授权影视剪辑属于“软盗版”都已证据确凿,为何仍旧屡禁不止,民众还为其撑腰呢?

利益是侵权的第一推动力

缺乏版权意识与认知是“软盗版”猖獗的根本原因。

不止民众,许多创作者在制作影视剪辑的过程中,也抱有这样一种思想:我这相当于给它(影视)做宣传了,它感谢我还来不及呢。

事实并非如此。

且不提大部分创作者为了追求更新速度,把视频做的粗制滥造,除了搞笑配音、更改人名就不会其他的节目效果,即便质量相当之高,但是整段视频80%背景画面都是电影原画,再配合上十足的剧透,试问还有人会再去看一遍完整电影呢?

让我们戳破光鲜的包装纸,直指大部分影视剪辑创作者的内心:制作影视剪辑,需要的创意少,素材更是现成,不断地扒电影、剧集,就会有源源不断的粉丝与流量,根本不觉得自己是在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

500

而对于许多民众来说,能够免费用几分钟的时间,看完一部可能要花电影票钱或是会员费的电影,简直再合适不过。

屡禁不止也来源于此。短视频平台大部分的影视剪辑质量很低,以“消音+解说+分段播放”为营销模式,几乎可以量产,平台即便下手封禁,也很难完全止住势头。

爱奇艺CEO龚宇的此次发声,已经能够读到“忍无可忍”的意味。

“软盗版”不仅违反法律,给 版权所有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以极低成本破坏行业竞争公平性,更让作品的艺术价值被流量稀释成一滩糖水。

拒绝盗版,也是在保护自己

对于近些年才真正重视起版权观念的国内市场来说,“盗版”是挥之不去的梦魇。

影视、书籍、游戏...凡是设计著作权的行业,都难逃“盗版”魔掌。但随着“快播”伏法、3DM败诉光荣等等案例不断出现在社会新闻之中,总算可以看到几缕光明。

500

比起违法创作者自身的贪念,让“盗版”肆意横行的源头,还是在于民众版权意识的缺失。而版权意识的塑造,是一个漫长、艰难且不被理解的过程,为看不见摸不着的“版权”付费,对于很多人来说永远是个难以理解的事情。

但试问如果有一天,你的论文被别人拿去申请奖项,走向人生巅峰,会觉得他是在帮你打造名气吗?

如果有一天,你的发明被别人直接拿去量产,盈利如流水,会默不作声觉得没有所谓吗?

相信答案不言自明,当一切设身处地,便没有那么难以共情。最后,希望用马丁·尼莫拉的一句忏悔诗作为结尾,与诸君共勉。

“最后,他们奔我而来,却再也没有人站起来为我说话了。”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