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在八十年代就做到的动画、玩具、游戏多产业链协作,国内现在还没一个IP做到
【本文来自《皮克斯动画长片首次设华人主角,一发怒就变小熊猫》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serenewelkin
日本动画产业赶超好莱坞最多从60年代算起,到10年不过五十年而已。而如果算到宫崎骏电影巅峰的《幽灵公主》,老G社改变日本TV动画制作流程的《EVA》(意义堪比好莱坞电影行业的流水线架构),连四十年都不到。
而无论市场规模,目前的影视科技技术水平,中国现在的技术水平还真不输日本。
喜洋洋和熊出没最多是中国动画中面向小学以下人群的出圈作品,类似蜡笔小新。然而论当代中国动画代表作,这两者最多是商业上比较成功的。而无论动画电影,还是网络TV动画,比这两部优秀的多了去了。
嗯 单一看动画市场规模和影视科技技术,可能是不输给日本了。但是看全产业链,我们连80年代的日本可能都赶不上。
举个例子,十年前,万代为了填补儿童拼装模型市场的空白(高达模型的受众年龄太大了),做了个纸盒战机的企划。模型,动画,PSP动作游戏一起出的。然后随着观众慢慢长大。纸盒战机娘化成了装甲少女,依然是模型,动画,手游一起出。
国内呢?模型代表的玩具面临盗版山寨威胁,而且也被框死在低龄儿童这块,并且价高质低。(如果当年能靠卖玩具赚钱,上美不会那么容易死,但是即使到了现在,上美好像也没靠卖玩具赚到钱)。游戏呢,狐妖小红娘,一人之下都出了手游,但是制作稀烂没人玩。
日本人在八十年代就开始做到的动画,玩具,游戏多产业链协作,国内现在还没一个IP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