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富足是共同富裕的最美底色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一提起共同富裕,很多人会和物质富裕、有形的富裕画上“约等号”,似乎富裕就是“鼓口袋”,殊不知,这样的认识是片面的、狭隘的。事实上,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富裕的内涵与外延也在悄然“升级”——从重温饱到重健康,从重物质到重精神,从求生存到求生态,人们追求的是环保、闲适的生活状态,善良、友好的人性品格,脱俗、高雅的生活品位,从容、自信的人生态度……显然,在构成富裕的“要件”里,不只是物质富裕,更是内心的精神富有。

共同富裕本身就是一个全面的概念,“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习近平总书记过去就强调:“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共同富裕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把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作为推进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内涵之一,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努力实现人民物质生活共同富裕和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巨大理论勇气和实践智慧。

共同富裕美好社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的一种更高级的社会形态。客观来说,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物质积累的过程,需要在高质量发展上加快速度、加大步伐,让家家“仓廪实衣食足”,同时也是一个精神丰实的过程,切实让文化发挥铸魂塑形赋能的强大力量和功能,让人人“知礼节明荣辱”,实现精神文化生活丰富,最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共同富裕,不仅要看一座城市物质富裕撑起的天际线,更要看这里的人们精神富足拼成的幸福地平线,精神富足是共同富裕的最美底色。在共富先行的道路上,饱尝精神文化雨露的“共富之花”一定开得最动人、最绚丽。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