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教育虽然让学科知识能更快速地学习,但带来了知识间断裂的问题

【本文来自《陆一:教育改革该重普惠,还是重选拔?》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可能我留言的内容与主题相差万里,不全面甚至有错误,旨在接机抛砖引,谢谢大家指正!

本人80年代后期就读小学,以下是就读到2000年后的体验反馈:

九年制义务教育

1.建议加强历史观的传播,使用具有感情的方法让大家认识理解历史。

个人体验:从大学毕业都对历史观是个啥不知道。除了背诵的年月日和事件人物,就没别的东西,没有感情的认知不可能内化和认同。

2.通识教育

个人体验:分类教育虽然让学科知识能更快速的学习,但带来了知识与知识之间天然联系人为断裂的问题,这个问题我觉很严重,就像以前我到医院就医,看个大内科就可以了,现在是每个器官跑一个科室……结果他们还要汇诊,不但浪费我时间精力还耽误我治疗,如果不汇诊甚至会有误诊治疗的可怕后果。知识也一样,管仲窥豹,只见一斑。增加通识教育,但不对它做硬性要求是否合适?

3.在各个学科加入中国科学家的研究历程和成果,推荐课外阅读和影视作品。

个人体验:总感觉我学习那段时间里所有的都是西方的人和研究结论,我上过美术系和设计系两个学科,艺术史里对我国设计提及了了!中国建筑设计、书籍装帧设计、平面广告设计、家具设计、任何一个都是人类文明的珍宝、都是审美佳作,而中国山水画更是大创意!希望教材或考点加大对我国艺术和各学科成果及人物的认知。唯有懂得,才有认同,唯有认同,才有自信啊。

家长教育

现在有些东西,比如性教育,推广起来阻碍更大的不是未成年孩子,而是家长固有的观念。从身边观察下来,公共(包括交通规则)礼仪习惯孩子也比家长做的好。如果仅仅依靠反哺大概很困难,是否有可能让家长一起更新知识,加快文化步伐呢。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