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无神论史》连载19——第五章 秦汉时代神人关系的新见

编者按:为宣传科学无神论,从9月10日起,我们将连载李申的专著《中国无神论史》。李申,1946年4月出生,河南孟津县人。1969年毕业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原子物理系;1986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世界宗教研究系,获哲学博士学位;2000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儒教研究室主任。2002年转任上海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现任中国无神论学会顾问、国际儒学联合会顾问、中国反邪教协会副会长。

500

第五章 秦汉时代神人关系的新见与对旧神祇观念的否定

四、对可见鬼神的进一步否定:鬼神是恍惚无形的

春秋战国时代,人们已经发现,所谓的鬼神,至少有许多是见不到的。或者能够看见的,是各种各样的被认为是鬼神的东西,而不是鬼神本身。这种情况使人疑惑,那种可见的鬼神是否真的存在。

到了汉代,不少人仍然相信,鬼神,是可以看见的东西。

500

据《汉书·郊祀志》,有个叫栾大的,自称曾见过神仙安期生和羡门高,能向他们讨来不死药。他用花言巧语骗得了汉武帝的信任,几个月内,破格得到了五个将军头衔和一个侯爵。汉代封侯非常困难。当时被称为“飞将军”的李广,经历了大小七十多次战斗战役,立下了许多军功,然而到死都未能得到一个侯爵。栾大仅凭着自称能够找到神仙的谎言,就得到一个侯爵和五个将军头衔,汉武帝还把自己十七岁的女儿嫁与栾大为妻,这是汉朝历史上无功无德而又短期内就轻易飞黄腾达的典型事例。使他飞黄腾达的唯一理由,就是他说自己能见到神仙,能找到不死药。

然而骗局总免不了有一天会败露。栾大总说他能见到神人,可是他只是说说,却并不付诸行动,只是“常夜祠其家,欲以下神”。后来汉武帝不耐烦了,就命令栾大,一定要下海去找神人,并且派人跟着加以监视。

然而栾大到了海边,不仅看不到神仙,而且根本不敢下海。“使人随验,实无所见”,于是判定栾大以前所说的话都是“妄言”,并且杀了栾大。

这件事说明,从汉武帝到派去监视栾大的使者,都相信,神人,是能够看见的。栾大未能让使者看到神人,是被杀的重要原因。

500

继栾大之后,声称能使人成仙的,是方士公孙卿。公孙卿告诉汉武帝,黄帝就是成仙上天的。还说黄帝当时,就经常和神祇约会。于是汉武帝派他到太室山上,去迎候神祇。这年冬天,公孙卿说,神仙曾经来到缑氏城上,并且留下了一个大脚印。汉武帝亲自察看,果然有大脚印。后来汉武帝又到海边,希望见到神仙。常常是公孙卿拿着使节的节杖,为武帝打前站。“至东莱,言夜见大人,长数丈。就之,则不见,见其迹甚大,类禽兽云。”(《汉书·郊祀志上》)臣子们也都说,看见一个老人,牵一条狗,说,我要见天子。忽然就不见了。后来汉武帝又到缑氏城上,希望见到神人,还是没有看见。公孙卿说,陛下常常来去匆匆,所以见不到神人。神人都喜欢住在楼上,陛下您可以修建些楼阁,备上果品,神仙就会来了。于是汉武帝在长安等地又修建了四座楼馆,还建了一座三十丈高的“通天台”,希望见到神仙之类。后来又修了人工湖 ,取名泰液池。湖中根据方士们的描述,修了神仙居住的蓬莱等三座仙人岛。然而到底也没有见到神仙。不过皇帝有疑问时,公孙卿总是用那个大脚印为自己辩解。

在这个故事里,从皇帝到群臣,都相信神仙或者说神人,是可以看见的存在物。

汉武帝有一个妃子王夫人,年轻轻地就死了。汉武帝非常想念。方士少翁说,他可以叫来王夫人的灵魂,让他再见上一面:

500

其明年,齐人少翁以鬼神方见上。上有所幸王夫人。夫人卒,少翁以方盖夜致王夫人及灶鬼之貌云。天子自帷中望见焉。于是乃拜少翁为文成将军。(《史记·封禅书》)

《汉书·郊祀志》转述了《史记》的记载,但“王夫人”改成了“李夫人”。王夫人得幸,在李夫人之前。王夫人死后,汉武帝才又得到了李夫人。据《汉书·郊祀列传》,所谓夜里见到夫人,乃是方士少翁用另一美女假扮的:

上思念李夫人不已。方士齐人少翁言能致其神。乃夜张灯烛,设帐帷,陈酒肉,而令上居他帐遥望。见好女如李夫人之貌,还幄坐而歩,又不得就视,上愈益相思悲感。 (《汉书·外戚列传》)

究竟少翁招来的是王夫人还是李夫人的灵魂,不必深究。我们关注的是,汉武帝相信人死以后所成的鬼,是可以看见的。而实际上,是方士在骗人。《汉书》的记载说明,当时的人们似乎都知道,这就是个骗局。

汉武帝认为鬼神可见,还有两个例子。

长陵有个女子因为难产死了,灵魂附在她的妯娌身上。很多人都去祭拜,称为神君。汉武帝的外婆曾拜过这个神君。汉武帝做皇帝后,又把这个神君请到宫中。“闻其言,不见其人”。这是一个明显的不能看见的鬼神。后来汉武帝病了。一个巫者说他能降神医病,汉武帝把巫者请到了宫里。巫者说他招来的神君是太一,太一的随从有“大禁”、“司命”等等,“皆从之,弗可得见,闻其言,言与人音等。”这些神,“时去时来,来则风肃然。居室帷中时昼言,然常以夜。天子祓,然后入。”(《史记·封禅书》)神君的话,武帝都让人记下,当做宝贝。这也是一起只能闻其言、不能见其形的降神事件。

最重要的降神事件,是祭天时天神的降临。

500

在汉武帝及其部分臣子的心目中,鬼神是可以看见的。天神的下降,自然也应该能够看见。他们为祭神所写的歌词唱道:

练时日,侯有望。爇膋萧,延四方。九重开,灵之游。垂惠恩,鸿祜休。灵之车,结玄云。驾飞龙,羽旄纷。灵之下,若风马。左仓龙,右白虎。……(《练时日》)

帝临中坛,四方承宇。……(《帝临》)

这些歌词,载于《汉书·礼乐志》。大意是说,选择了好日子,盼望着神的到来。燃烧着膏油和香草,延请四方的神君。九重天门打开了,神君们就要到来了。他们的车子众多,形成了黑色的云朶。他们驾着飞龙,旌旗招展。左边是青龙,右边是白虎……。上帝降临到祭坛的中央,其他神祇站在四面八方。……

从汉武帝确信黄帝是成仙上天的肉体看来,他们的这种描述,绝不是像后世那样仅仅是个文学上的形容。他们相信,上帝出行,就像人世皇帝一样,一定是前呼后拥,车马塞路,旌旗招展,甚至比人世的皇帝更加豪华。然而他们看到的,却仅仅是一片光:

而衣上黄,其祠列火满坛,坛旁亨炊具。有司云,祠上有光焉。公卿言,皇帝始郊见太一,云阳有司奉瑄玉嘉牲荐飨。是夜有美光。及昼,黄气上属天。太史公、祠官寛舒等曰,神灵之休,佑福兆祥,宜因此地光域立太畤坛。(《史记·封禅书》)

这是汉武帝祭祀太一神的情形。臣子们见到的,仅仅是光或者美光。后来,汉武帝又到汾阴祭祀后土,到泰山封禅,“其夜若有光,昼有白云起。”(《史记·封禅书》)

平常人们与鬼神打交道最普遍的场合,是祭祀祖宗。这是家家都要举行的祭祀,也是人人都可以接触到的鬼神现象。如果祖宗死后果然为鬼,如墨子所说,人们是应该看见的。纵然一次不见,两次不见,然而年年都有祭祀,甚至每年数次祭祀,总应看见一次。而且家家都要祭祀,也总应有一家能够看见。然而多年的经验,使儒者们得出这样的结论:虔诚的孝子,祭祀祖宗时,也只能是“如闻其声”:

500

祭之日,入室,僾然必有见乎其位。周还出户,肃然必有闻乎其容声。出户而听,忾然必有闻乎其叹息之声。(《礼记·祭义》)

唐代陆德明《礼记音义》:“僾音爱,微见貌。”孔颖达《礼记正义》:“初入室阴厌时,孝子当想象,僾僾髣髣见也。”也就是说,“僾然”见,就是“仿佛见”。至于“肃然闻”,“忾然闻”,可以类推。也就是说,由于祭祀者的虔诚,好像见到了自己的亲人就坐在位子之上,听到亲人说话、叹息的声音。孔颖达正义认为,这也就是孔子说的“祭如在”。

仿佛看见、听见的情况是存在的,这也正是人们相信鬼神存在的重要原因。现在稍微受到一点高等教育的人都会明白,这就是所谓幻视、幻听,并不是真的看见、听见。

这种情况的积累,使儒者对于鬼神的存在形式给出了理论上的回答。西汉末年,当时最著名的儒者扬雄有这样的问答:

“赵世多神,何也?”曰:“神怪茫茫,若存若亡。圣人曼云。”(《法言·重黎篇》)

茫茫,就是恍惚,迷蒙不清的样子。好像存在,又好像没有。这当然是个看不见的东西。

东汉王充更进一步说明,鬼神是不可能被看见的。《论衡·龙虚篇》载:

如以天神乘龙而行,神恍惚无形,出入无间,无为乘龙也。

在《论衡·雷虚篇》中,王充进一步说明,神,是恍惚无形的存在。只有这样的存在,才可以被认为是神。这样的神,不仅不可能乘龙,也不应该为它们画像:

何以为神?曰:神者,恍惚无形,出入无门,上下无根,故谓之神。如无形,不得为之图象。如有形,不得谓之神。

500

由鬼神无形,王充推论出,有形可见的,就不是鬼神。在《论衡》其他篇中,王充反复论证,鬼神是个无形的存在:

人见鬼神之形,故非死人之精也。何则,鬼神,荒忽不见之名也。人死精神升天,骸骨归土,故谓之鬼。鬼者,归也。神者,荒忽无形者也。(《论衡·论死篇》)

神,荒忽无形,出入无门,故谓之神。今作形像,与礼相违,失神之实,故知其非。(《论衡·解除》)

神者,眇茫恍惚,无形之实。(《论衡·知实》)

所谓“无形之实”,就是说,没有实体性的存在。大约从这时候起,在中国古人的心目中,鬼神是无形存在,已经成为共识。

鬼神之所以没有形状,因为鬼神是气态的存在。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为用户在观察者网风闻社区上传并发布,仅代表发帖用户观点。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