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价格大幅降价,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保护医生的积极性?

2018年年底,随着我国首轮“4+7”带量采购工作的开始,很多药品的价格出现大幅度下降。

带量采购可以理解为大型“团购”或“拼团”。目前从采购方,很多医院组成GPO形式进行类似“拼团”的采购。而目前实行带量采购的区域,采购产品需要占到总使用量的60%-70%,相当于一个大的“团购”。带量采购,明确采购量,厂家进行报价及议价,价低者中标。企业可以通过带量采购的市场化竞价,以量换价,降低采购药品的价格,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从这个角度上,对供需方及老百姓都有利。

而这次“4+7”,指的是此次带量采购11个试点城市,包括4个直辖市,7个省会城市: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沈阳、大连、厦门、广州、深圳、成都、西安。其中上海是最早开始实施带量采购的城市,已经实施了3次带量采购,一共采购了20个品种,拿出上海市50%的市场份额给中标企业,未中标带量采购的企业只能分享剩余50%的市场份额。而这次国家推动改革的试点城市,中标企业能拿到60%-70%的份额。

知乎上对于“4+7”带量采购的解释,大概可以理解成国家在11个城市里进行由国家主导的药品团购

对那些依赖于药物治疗的病人来说,这绝对是一个好消息。

特别是那些乙肝患者,当时抗乙肝药物恩替卡韦的降价,无疑是最好的消息。

2019年6月,有患者在“恩替卡韦吧”写道:“恩替卡韦降价了,所以(我)就换到医院开了。药价17块多,挂号费1元,门诊就开了,真方便、便宜。”恩替卡韦是一种用于治疗乙肝的口服抗病毒药,是慢性乙肝治疗的首选药物之一,可医保报销。 

在2018年底的首轮“4+7”带量采购试点时,仿制药企业正大天晴的恩替卡韦“润众”以0.5mg/片0.62元的价格入选,一盒价格仅为17.36元,降幅高达94%,成为当时的“降价王”。

中国是乙肝大国,最新数据显示,中国有乙肝病毒携带者近9000万人,其中约2800万为乙肝患者。对于他们来说,这种必须要吃的抗病毒药物的大幅降价,无疑是实实在在的利好。

不过,药品价格下降带来并非全都是好处,其他的影响也随之而来。

比如,有医生就开始担心,当药品价格大幅度下降,甚至三个月的价钱还不如一顿午饭来的高,很多患者第一时间会对药品的质量感到担忧。

但超低价却引发了医患双方的疑虑。曾担任过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的缪晓辉是上海长征医院感染科返聘专家。他就发问说,某个国产仿制的恩替卡韦一个月30片的量仅售4.5元,够药瓶外包装和说明书的成本吗?如果亏本,药品质量如何保证?如若不能,那就是疗效降低、副作用增加,如果出现抗病毒药物耐药,再治的难度加大……他还问过一个患者,“如果治你病的药,三个月所需的价钱不抵一顿15元的便宜午餐,你怎么想?”对方回答说:“害怕!”

同样,由于带量采购,医生及医护人员的薪酬方面的待遇也受到了影响。河南一家三甲医院的一位心内科医生,其所在科室去年完成了将近300多例手术。

然而今年上半年,该科室已经完成270多例,但这位医生的薪酬几乎没有变化。这样的情况让他觉得医生的积极性收到了打击。

去年,河南一家三甲医院心内科医生所在科室大约完成了300例心脏介入手术,但今年上半年,科室已经做了270多台手术。但是,这位医生的收入却没有明显提高多少。他说,医改应该两条腿走路,一条是药品器械的收费改革,一个是医护人员的薪酬问题,否则医护人员怎么有积极性?

500

心脏支架手术

有相关专业人士分析,虽然带量采购让患者自主付费的费用大幅下降,看似是一件好事。但医疗机构对于高价值医用耗材收入的依赖也在不断降低,医生的自主选择权也被剥夺了。

要解决这样的问题,他们认为,不仅要在收费上进行改革。同时也应该制定科学的医疗薪酬分配,让病人们能低价买药,同时也能让医生们提升对待工作的积极性。

陕西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刘艳亭等人分析,带量采购结果落地后,医生的自主选择权被剥夺,医疗机构对高值医用耗材收入的依赖将逐渐降低。对患者来说,从表面看自付费用降低,是项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利好政策,不过,带量采购仍处于试点阶段,具体实施效果还需长时间观察。他们建议,构建科学的薪酬分配体系,改革激励约束机制,从而使医生对待工作的积极性得到明显提高;同时应全程跟踪、管控患者的就医过程。

文章相关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ontTHoxFaJUlU9W3_eNjYA

而在去年年末时,也有行业内人士对高值耗材带量采购对医生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他们认为的确带量采购高值耗材会使一部分医生的收入收到影响,但薪酬问题也只是影响因素之一,身为医生也有业务水平上的追求。

同时医院也考虑过,通过提升绩效和增加手术费用来保证医生对待工作的积极性。

Q 医生收入比较低,支架或多或少有一些支持,假如说这种价格在执行层面,医生是否会不太愿意做这个收入,会不会有量的下降的担心?

同行之间是有这个顾虑,是会影响医生的积极性。对病人治疗的量会有所变化。但也不绝对,支架只是手术过程中的一部分。还有一些业务上的追求,对于技术的提高,作为医护人员还是要提升知识水平和社会影响力。会有一部分影响也不是全部。但有一个可以确定,就是医院的收入,特别是以心血管为重要收入的医院对于支架产品的收入会有比较大的影响。

Q 医院是否有措施,是否医院做的手术不得低于去年的多少?

这个没有,病人来源是没有确定的。当然我们是有目标的,医院发展肯定是要增长的。疫情对于医院业务量有所下降的。因为支架导致的病人的情况也是很难保证的。还是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作为医院的领导还是希望医院能进一步的发展,提高医生的积极性。如何做,可以通过别的手段,比如调高绩效等。

Q 会不会有一个途径,就是提高医生的手术费用来平衡支架降价的影响?

这是一个最直接最说得过去的做法。提高实际操作的费用来弥补这部分的差异。医生的积极性还是要保护好的。

原文链接:https://zhuanlan.zhihu.com/p/310707956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