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让子弹飞》有点过于被神话了

【本文来自《张麻子真的不会“装糊涂”吗?》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我认为《让子弹飞》有点过于被神话了。

现实中如果像《让子弹飞》这么干(只有几个精英领头,把老百姓当工具人一样骗着革命),恐怕结局会正如《让子弹飞》的结局:张麻子变成光杆司令;老三等屠郎者觉得太累,胜利后变成新黄四郎。

真正的革命,在于开启民智,形成一个容不下黄四郎的社会环境。有一个小国做的非常好:巴拿马,国民在长期斗争中形成了共同的理想“收回巴拿马运河”,以至于甭管国家领导人是什么道德水平,是怎么上台的(哪怕是美国扶植的傀儡政权),都把“收回巴拿马运河”作为国家诉求,最后他们成功了。

------------------------------------------------

想不到被推荐了,我补充一下:《让子弹飞》仍然是一部优秀的隐喻现实电影。只不过鄙人认为主旨是一次失败的革命尝试。而不是网上很多人所说的那样张麻子就是毛主席,毕竟,毛主席早年的尊称可是“毛教员”,最早把开启民智深入农民阶级的人。而且苏区和解放区的扫盲工作,是做的最好的,这不就是开启民智嘛。

还有军中任何人都能参加的小组讨论,比如“在转移的过程中,尽管其他的战士一再帮助,一位扁平足的战士却还嚷着想休息,后来连长实在着急,打了他屁股两下——这种行为算不算虐待士兵”。这种话题,到了现在也不过时吧!妥妥的培养干部能用的辩题。

而《让子弹飞》里边对待百姓的态度,还是停留在“谁赢他们帮谁”,于是制造了一个赢的假象,最后“赢了”。却又没赢,所有人搬空了黄四郎家之后,张麻子成光杆司令,因为“以利相交,利尽则散”。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