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的海也很美

  本文系中国国家历史原创文章,转载请后台留言,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全文共4146字 | 阅读需9分钟

500

  非洲也有自己的“大河文明”和“海洋文明”。

500

  前文链接:非洲的河很漂亮

500

  海洋与非洲古国

  与非洲有关的海洋,主要是地中海、红海、印度洋和大西洋。北非虽说属于非洲,但实际上更多地与亚欧相关。所以,我们这里主要围绕红海、印度洋和大西洋展开叙述。

  红海是一道狭长的海,东北非与西南亚于此相望。阿拉伯半岛族群越红海或经亚丁湾向东北非流动,欧亚贸易的一部分也途经这里或在这里交汇。于是,在这里出现了一个枢纽性的商业中心:阿克苏姆。

  大约在公元前后,阿克苏姆已是一个繁荣的商业中心,为地中海—红海—印度洋世界的商人们所熟知。阿克苏姆人用来自非洲内陆的象牙、犀角、龟甲、毛皮、香料、染料、木材、宝石以及活体野兽和奴隶等换取欧亚商贾手中的布匹、服装、油、酒、铁制的武器和工具、铜器、陶器、金器、银器以及玻璃制品等。在这种繁荣贸易的支撑下,到3世纪时,阿克苏姆已成长为一个富强的王国。除深植根基于非洲外,阿克苏姆还立足于也门,扼曼德海峡,控制了红海贸易的咽喉要道。

  公元320年,埃扎纳即阿克苏姆王位。他积极发展经济,扩大贸易,力求控制贸易通道的同时,还竭力扩大和开辟贸易商品来源,为此东征西讨。埃扎纳在位约40年,他使红海南半部成为阿克苏姆的内海,并打开了东北非内陆腹地,由此奠定了阿克苏姆强大的基础。

  阿克苏姆以商业城邦为起点,发展为一个囊括众多相异实体的“大帝国”。6世纪前,阿克苏姆被认作世界强国之一,它控制着包括今厄立特里亚、埃塞俄比亚北部、吉布提、阿拉伯半岛南部、苏丹部分地区、索马里部分地区在内的广大领土。阿克苏姆亡后,埃塞俄比亚接续至今,它保存了古老的文明特别是最早时期的基督教的一些形式——甚至“埃塞俄比亚皇帝”也只是到了20世纪70年代才被推翻。

  

500

  红海

500

  印度洋与东非城邦

  通过印度洋,东非与亚洲相连相望。除了地表的毗连外,在这“地表”之上还有一阵助力来往的风。在北印度洋上,从10月至次年3、4月盛行东北季风,从亚洲南部张帆可至东非;而从5月到9月的西南季风,则可带着船只从非洲回到亚洲。亚洲南部如阿拉伯、波斯、印度乃至中南半岛的居民很早就发现这一自然现象并加以利用,操舟往返于亚非,既从事商品的贸易,也进行人员和文化的交流,逐渐在东非沿海塑造出一种独特的混合文明:斯瓦希里文明——“斯瓦希里”一词在阿拉伯语中是“海岸”的意思。

  阿拉伯人、波斯人和印度人等带着亚洲的各种手工制品如瓷器、棉布、玻璃制品、漆器、手斧、匕首等来到东非海岸,与非洲人交换黄金、象牙、热带木材、奴隶、兽皮、野生动物等。借助周期性的季风,亚洲南部与东非沿海的贸易往来绵绵不绝。这种贸易还向两端扩展,一端由东非沿海至东南非内陆,从那里获取黄金、象牙、奴隶等;另一端则经中亚或者东南亚向中国延伸,中国既接收如象牙、犀角、龙涎、檀香、活体动物之类的热带非洲产品,也向东非输出丝绸、瓷器。

  

500

  稣堡“斯瓦希里”风格的木门,摄于肯尼亚蒙巴萨耶

  与贸易繁荣相伴随的是人员往来的密集和文化交流的密切,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了混血的“斯瓦希里人”:斯瓦希里人除了有黑人血统外,还混杂了阿拉伯人、波斯人、印度人乃至马来人、华人的血统;产生了“斯瓦希里语”:斯瓦希里语主要是一种黑人的语言,但有很多外来的词汇,主要是阿拉伯语和波斯语的词汇,也有一些印度语、马来语乃至后来葡萄牙语的东西;斯瓦希里语又有相应的书写文字“斯瓦希里文”:斯瓦希里文先是以阿拉伯字母等拼写,不甚规范,后由英国殖民者推进以拉丁字母拼写并加以规范;还有多种综合亚非元素的斯瓦希里文化形式:比如歌舞,斯瓦希里歌舞吸收了黑人节奏动感的元素,但相对而言更加舒缓柔和;比如建筑,斯瓦希里建筑利用非洲独特的石材、木材和海洋材料等建造适应海岸气候的通透房屋,但又不忘采用阿拉伯或波斯色彩的结构和装饰等。

  斯瓦希里文明框架下的东非沿海地区由一系列城邦组成。可能在7—8世纪时,就已有亚洲的商人在东非沿海作中长期的逗留,主要是一些居住点和商栈。到15世纪末时,东非沿海叫得上名号的城邦已有30多个。我国宋朝人周去非撰《岭外代答》有言“大食国西有巨海,海之西,有国不可胜计”,正是这种诸邦林立状况的写照。在诸城邦中,主要的有摩加迪沙、马林迪、蒙巴萨、帕特、拉木、马菲亚、桑给巴尔、基尔瓦、索法拉等。


500

  早期钱币上的斯瓦希里文(阿拉伯字母)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古代与东非城邦颇多交流,特别是郑和下西洋时期。中国宋明时代的古籍中有“木骨都束”“麻林”“幔八萨”“层拔”等“奇怪”的地名,还有这样一些“奇怪”的动物:“身顶长六七尺,有翼能飞,但不甚高”的“骆驼鹤”;“红白黑三色相间,纹如经带”的“骡子”;“前脚高五尺,后低三尺,头高向上”的“徂蜡”。这其中,“木骨都束”是指摩加迪沙,麻林和幔八萨是指马林迪和蒙巴萨,“层拔”是指桑给巴尔——都是东非沿海的地名。当知道了这些原来是非洲的地名之后,或许就可以猜出,所谓“骆驼鹤”就是鸵鸟,所谓“纹如经带”的“骡子”就是斑马,而前高后低的“徂蜡”就是长颈鹿。

500

  大西洋与几内亚湾诸国

  当我们把目光转向大西洋时,我们也能看到像印度洋东非那样的诸国并立的状况——但是,与印度洋东非城邦较自主发生、较和平的发展不同,大西洋西非诸国的发展却多伴随着强制与罪恶。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这里有奴隶贸易。

  1441年,葡萄牙人从非洲沿海带走10名非洲人到里斯本出售,这被认为是大西洋奴隶贸易开始的标志;15世纪中期至17世纪中期,从事大西洋奴隶贸易者主要为葡萄牙和西班牙王室以及英、法、荷的特许公司,规模不大;17世纪中期至19世纪初,由于美洲种植园发展,大西洋奴隶贸易达到高潮。大西洋奴隶贸易是一场持续约400年的人口大贩卖和人口强制大迁徙。从非洲内陆掠奴,将掠得的奴隶从内陆运到沿海,将运到沿海的奴隶装船运往美洲,其中非洲人所遭受的苦难自不待言,而对非洲人的践踏更是难以言尽。因此,我们的书本常常会用“臭名昭著”“万恶”等词来形容大西洋奴隶贸易。

  但是,对于有些人来说,奴隶贸易不过是一门赚钱的生意。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白人奴隶贩子固然是罪魁祸首,非洲人自身竟然也参与到奴隶贸易中。由于欧洲人不适应当地气候、担心受当地人攻击,他们往往并不会上岸掠奴,而是把预付财物或枪支弹药交给当地非洲人,让当地人去掠奴。双方谈好价格,约定好时间,一手交钱一手交“货”;非洲人在当时尚未形成民族或种族意识的情况下,即便是相邻两村,只要互相敌对,胜者即可掠败者为奴。于是,在白人奴隶贩子的主导下,一个罪恶的循环形成了:白人奴隶贩子给钱给枪,非洲人掠奴输送,更多的钱和枪能带来更多的奴隶,更多的奴隶能带来更多的钱和枪......

  西非几内亚湾诸国中,主要的是贝宁王国和达荷美王国,还有一连串大大小小的沿海商业城邦分布在尼日尔河出海口的三角洲地带,或占港口,或控河道。这些国家和城邦,有的开始时并没有涉足或依赖奴隶贸易。但是,当奴隶贸易达到高峰时,它们都或深或浅地卷入其中。

  

500

  《奴隶贸易》,弗朗索瓦·奥古斯特·比亚德绘

  贝宁兴起于13—14世纪,主要从事胡椒、象牙、棕榈油、布匹等产品的搜集、生产以及贸易活动。贝宁手工艺文化事业很早就较为发达,尤善用象牙、青铜等制作雕像、浮雕饰板等。17—18世纪时,贝宁越来越深地卷入奴隶贸易,它所在的贝宁湾地也逐渐以“奴隶海岸”一名为外界所知。利用奴隶贸易获得的财富,贝宁的经济和文化有了更大的发展——当英国人在19世纪末征服贝宁时,英国的相关官员说他相信贝宁王宫的象牙库存能够抵偿征服所需的成本;除了象牙外,征服者还掠走了约2500件工艺和艺术水平都很高的手工制品,特别是一些大块的呈现贝宁社会和文化内容的青铜装饰板。现在,这些青铜饰板还散存于英国、德国的一些博物馆里。大英博物馆举办“世界历史百物展”,在为数不多的出自非洲的展品中,贝宁青铜饰板就占了一席之地。

  达荷美是大西洋奴隶贸易繁荣时期的一个主要的奴隶供应地。达荷美军事化程度较高,它有一支常备军,这支常备军既用于掌控国家特别是沿海的一些港口,也用于从事战争,进而以此掠奴。达荷美宫廷常有白人奴隶贩子为座上宾,一些奴隶贩子还参与达荷美宫廷斗争。达荷美一度财富充盈,国王排场极大。而最能说明达荷美对奴隶贸易的重视和依赖的是,当已宣布废止奴隶贸易的英国要求达荷美停止奴隶贸易时,达荷美王是拒绝的,他既担心奴隶贸易废除后财政受冲击,也担心自己政治地位难保,因为他依赖一些奴隶贩子的支持,还有一支常用于掠奴运奴的武装存在,一旦奴隶贸易废止,那要用什么来养这支武装?

  

500

  达荷美地区的黑人

  不管怎样,大西洋奴隶贸易最终被废止了,而贝宁、达荷美等王国的荣光也随之消失。虽然以采集农产品和经济作物为替代的“合法贸易”(相对于奴隶贸易已是“非法”而言)逐渐发展起来,但这些活动显然不像奴隶贸易那样“有利可图”。

500

  结语

  非洲大片地区曾长期被认作是“无历史”“无文明”的野蛮之地,而即便承认那里“有历史”“有文明”,很多人也仍然坚持那不过是亚欧外来影响下的产物。很多人会对非洲“另眼相看”,他们会“好心”地给非洲定一套特殊的标准,认为非洲的历史和现实发展达到了某种标准,但那远不是所谓欧亚文明世界的标准,这其实仍是一种因认识不够而难以消除的歧视。

  世界其他地方有河有海,非洲也有河有海;世界其他地方的文明是河海与人的互动,非洲的文明也是如此。随着时间和研究的推进以及对种族主义和殖民主义的批驳反思,越来越多的人逐渐开始认识非洲历史和文明的独特价值,非洲文明的深沉丰富仍等着我们去研究、去认识。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