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不是饮食营养或基因遗传,影响最大的一直是后天因素
【本文来自《中国人在肉蛋奶方面的摄入够不够?》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阿白7758
气候地理、生存与生活环境、迁徙与通婚史、劳作与饮食都会造成不同地域不同人种的生理与运动天赋的差异,这是客观存在的,只是这种差异跟男女性别的差异可能要小得多,不同的竞技项目对不同的天赋点各有各的要求(有的单一有,的多样),不同的项目要达到顶级先天因素与后天因素的倚仗程度也不同,一提这个有人就急非往人种优劣论上靠,肉奶蛋理论很大程度上是某种历史阴影与舆论战的影响,是奥巴马还有外媒的一些言论,不能过的像美国那样好、中国人吃肉威胁地球生存等等的条件反射,其实那些发言者心里很清楚,他活着她的孩子吃再多的肉奶蛋,也跑不进十秒大关,男女生理有别, 黄种人天赋点多在技巧、智力方面,整体而言黑人的运动天赋要更强一些(看看非洲国家的人均GDP,其实他们的天赋点可能还远没有充分开发;当然在需要精准控制和集中注意力的项目上,黑人就一边玩泥巴吧;黑人的天赋点也跟地理、历史、商业原因而分化,西非、东非、中北美的天赋点分布都不同),不知道为非跟黑人劲,被奴役、被买卖、被自然淘汰选择,我们比赛的大多都是黄种人、原住民,哪个国家能用原住民、单一肤色的人跟我们比?自己擅长的领域具备统治力,别人擅长的项目能局部突破,就不错了,没必要非要每个项目上跟各个人比都得战胜别人,比如田径,让不是美国的黑人兄弟姐妹跟美国抢去呗,事实上美国田径这次也是大滑坡了,田赛上我们突破了拿了重投掷项目两块金牌,苏炳添刷新亚洲记录,力量与速度上我们也能涌现出最杰出的黄种人,这就足够了,其实苏炳添谢震业都是经济发达地区的,不缺肉奶蛋,他此前的归因文章也压根媒体肉奶蛋,巩立姣刘诗颖也都是以前参加过奥运会的老运动员,巩立姣练了21年,估计也不缺肉奶蛋,包括朱亚明,这三个人的成绩都不是亚洲新纪录,一定程度上是强劲的对手退役了或者无法保持更好的竞技状态,他们熬出来了,不用世界记录奥运记录,甚至不破亚洲记录也能摘金夺银....这段千万别风闻,我不允许,就扔这里,不可推荐讨论
体育不是饮食营养或基因遗传,而是更高级和复杂得多的东西,其中影响最大的一直是后天因素,这个道理,我十多年前就在跑步论坛写文章强调过,非常遗憾,这么多年了,这么多人还在坚持错误观念。
吃得特别好的,是饭桶的可能远比是运动员的可能要高得多。你们至少应该记得C·罗和博尔特的饮食是怎么回事。
对于所谓的基因问题,我前些天已经回复了另一篇文章《苏炳添,奥运「无冕之王」》,建议去看下。
关于铅球这个项目,我还有具体的个人看法:我认为我们的主管教练团队认识恐怕还有问题。我们的铅球运动员的体型都是那一种不太好的样子(体脂过多),至少我没见到例外。我当然知道铅球运动员不仅需要力量,也需要体重来控制身体平衡,但增加体重,可不等于增加脂肪,增加肌肉当然也行!为什么我们的运动员都是增加的脂肪?对应的,这次女子铅球铜牌得主,新西兰的瓦莱莉·亚当斯,她的体型要比我们的和其他别的外国运动员的体型要好不少,人家是金牌得过好多次了(奥运2次?我没记准),最好成绩也比巩立姣好,只是年龄不行了,这次回去估计就退了,但体脂一看就要少很多。我不清楚的是,我们的教练们是没认识到体型可以提高成绩,还是体型控制他们没经验或难度大,这种事,是需要动脑去搞体育的——体育,不光要苦练,还要动脑的,这也是复杂的后天因素之一。
关于苏炳添,我在十年前写文章时就提过。我当时是在马拉松的论坛上写的,但我为说明问题(我们差在后天因素没做好,不在先天基因问题),我特意举例的就是短跑这个我们差距似乎更远的项目,我认为我们可以在这个项目上出好成绩,不过肯定不是依靠苏炳添这样的人。现在,我更坚持这样的观点——苏炳添能跑9:83固然值得敬佩,但他能入选奥运代表队,是我们在青少年体育锻炼方面水平太差造成的,未来的中国运动员当然可以跑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