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日本的产品质量,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本文来自《求求了...好好的中国品牌,为啥要说日本话?》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二战后,日本的产品质量,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二战后日本工业化起飞阶段。正如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各种假冒伪劣、各种仿制产品满天飞。其实不只是日本,二战后所有国家,在工业化起步阶段,几乎毫无例外的充斥着假冒伪劣产品和仿制品,并依靠这些产品和各种坑蒙拐骗的手段(主要针对自己国内消费者)积累起原始资金和财富。韩国也是如此,但是韩国也有其特殊性的一面。一般国家在进入中等发达国家的时候,就开始全面强化质量管理,眼里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可韩国却不是这样,所以韩国直到完成工业化后,其整个社会的的质量形象,并没有树立起来。个汇总假冒伪劣,坑蒙拐骗之术横行,尤其是在美容行业,尤其如此。

工业化后期和后工业化前期。日本在上世界60年代末,70年代,进入中等发达国家行列以后,日本的产业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在美国以大为美的消费市场氛围下,还有欧洲产品,注重厚重与经济型的结合,导致日本在这两个方向上,都无法与他们竞争。日本中端产品打不开世界市场,而低端产品又由于生产经营成本的上升,逐渐失去竞争力,不仅在产业链上难以实现攀升,在价值链上更是处于低端。恰在此时,日本国内在全面质量管理力方面率先取得突破。完成了引进自欧美的全面质量管理论与日本国情的有机结合,产品质量有了显著提升。同时日本也在欧美之外找到了自身产业的发展道路,这就是著名的“短效轻薄”的商品设计、生产理念。而恰在此时,世界爆发石油危机,把经济性做到了极致的、“短小轻薄”的日本车趁机风靡世界。这期间,松下幸之助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后来被日本誉为“经营之神”。不仅如此,日本还在中等发达国家阶段,很好的解决了,进入中等发达国家之后的社会“效率与公平”的平衡问题,进一步加强了终身雇佣制等一些列做法,很好的解决了“公平与效率”问题。日本凭借着这些,非常顺利的完成了工业化。这期间日本产品的质量,不仅在中国,在世界范围内都是有口皆碑的。

后工业化时期。在后工业化时期,日本的发展再次陷入了迷茫之中,所有的这些质量丑闻,皆爆发在后工业化时期。随着日本投入巨资、已经形成了日本国内基础研究及积累唯一雄厚的的半导体行业发展之路,被美国强力折断以后,日本科学技术进步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始终无法有效提高,社会新增财富严重不足,不能在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有效的进行长时间的、高强度投资。而社会和经济运行成本却不断攀升,日本产业在世界价值链上的位置,由于有欧美压制,也难以提升,所以日本国民经济运行效率不升反降,导致原有的质量管理体系,也不能有效运作。至此,日本产品在全世界范围内的质量、形象、口碑都在急剧的下滑。这又进一步撼动了日本在世界价值链上的位置,而且导致日本产业经济运行效率更加难以提高,形成恶性循环。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