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最大空军基地突然大规模翻修扩建,新机到来还会远吗?
差不多是两年半之前,我们曾借助分析“朝鲜人民军空军飞行指挥人员战斗飞行技术大赛”之机,小小展望过这支与我军有着深厚渊源的空中力量的未来发展。而近期朝鲜人民军空军对其核心基地——平安南道顺川机场的大规模翻修扩建工程,终于让一度扑朔迷离的发展形势有了一个较为明确的信号。
▲该机场(上图为2018年的卫星图)虽然看似“其貌不扬”,但“内涵丰富”,各项地下工程配套建设完善,保障能力长期以来位居朝鲜人民军空军之首——即使是这几年风头正劲、外表光鲜的元山军民两用机场(下图),“底子”也远远不如
这事儿开始为外界关注,由头是今年4月13日-14日(看来他们的任务节点是“太阳节”,即金日成的生日4月15日),驻扎顺川机场的人民军空军精锐——米格-29和苏-25突然集体出动,但这并不是一场大演习,而是一次规模堪称近年空前的大转场:两天内,至少12架米格-29转场到距离顺川机场12千米的北仓机场(驻扎米格-23),至少31架苏-25转场到距离顺川机场38千米的价川机场(驻扎歼-6)。
▲5月的卫星图中,可见已经转场到北仓和价川机场的米格-29和苏-25,中图有一架米格-29停在北仓机场靠近跑道的停机坪上,说明卫星图可能正好摄于该机升空训练前后
早在2019年元山“飞行大赛”时,朝鲜就曾展示过10架米格-29同框(6架护航伊尔-62超低空通场,4架在地面滑行准备起飞),因此至少12架米格-29转场北仓还不算太让人惊讶;不过由于外界(比如伦敦那个国际战略研究所)认为朝鲜的苏-25一共只有34架(引进36架-事故损失2架),从这回一下就飞起来至少31架可以看出,尽管与其手里多数军机类似,引进30多年的苏-25必然也会面对航材筹措不便的问题,但这款以易于维护闻名的战机,在善于“养护古董”的朝鲜人手里仍然非常可靠,也体现了朝鲜对这款主力对地攻击机型的重视。
▲在2020年4月的迎接视察中,除了首次展示Kh-25和Kh-29空地导弹之外,人民军空军还首次展示了与苏-25配套的苏制电子战吊舱和航炮吊舱
说到“养护古董”,朝鲜人民军空军上次大规模转场必须值得一提:2月26日-27日,31架伊尔-28/轰-5从中朝边境的义州机场起飞,分别转场到宣德机场(17架,驻扎安-2/运-5)和长津机场(15架——包括3月初又从义州转场来的1架,驻扎伊尔-28/轰-5),此后义州机场被改造成为中朝边境进口物资中转/消毒站,朝鲜还为之修建了专门的铁路支线。考虑到人民军空军的轰-5机龄均在45年以上,伊尔-28的机龄更是超过了60年,这次大规模转场堪称一次壮举。
▲上图为改造前的义州机场,下图为今年3月卫星照片中的义州机场。可见一条铁路支线直接从原来机窝的位置穿过,机场内一个个大货仓正拔地而起
▲上图为转场到宣德机场北头停机坪上的17架伊尔-28/轰-5。下图可见,相比米格-29和苏-25,伊尔-28/轰-5向东海岸方向的转场距离较长。外界有说法称朝鲜正尝试让这些老旧轰炸机携带金星-3反舰导弹(类似俄制“天王星”)的空射型,但没有确证的资料
说回顺川这边,在米格-29和苏-25顺利完成转场之后,从4月下旬开始(正是70年前的这个时候,中国人民志愿军工程部队开始动工建设顺川机场),机场开始了大规模地面改造工程。从卫星图片可见,此次除了在跑道西北侧新建了一个250×50米的停机坪之外,位于跑道东南方向的2号停机坪(300×80米)也扩大为450×80米的规模,并增设一条滑行道、提升调度效率。虽然目前位于跑道两头的1、3号停机坪没有扩建动作,但这番施工下来,顺川机场的露天停机区面积相比改造前将提升50%左右,能够容纳更多的战机。
▲新建停机坪区域的建设情况(从此开始的配图,上下两张均为5月6日和6月12日同一施工区域的卫星图对比)
▲2号停机坪的改扩建情况,注意多出了一条与跑道相接的滑行道,进度略慢于新建停机坪
顺川机场的跑道在这次改造中也进行了全面翻修,以提升承载能力,并向东南延伸了300米(当初规划时就预留了这段空间),达到2800米,已与我军多数军用机场的跑道长度相当。经翻修后,未来的顺川机场既能让现有的米格-29和苏-25以更大的起飞/着陆重量安全起降,提升训练战备水平,也为朝鲜人民军空军引进的新型战机(下文简称“新机”)留有余地。
▲跑道延长情况,可见跑道末端正在修建排水沟,尚未“封顶”
另外,和机场其他段落的滑行道一样,顺川机场地下洞库门口的滑行道也进行了相应的维护翻新,同时略微扩大了附近的停机坪。不过作为战时生存能力最强的停机区域,地下洞库本身的升级情况就不得而知了。我们之前曾经提及,几十年来天天琢磨如何应对美伪军狂轰滥炸的人民军空军,其地下工程还曾是我军同类设施的重要建设参考,估计他们自己也必然会在扩建机场时进行通盘考虑。
▲地下洞库附近翻新情况。根据苏联专家的回忆,米格-29和苏-25能够在这个宽大到足以让保障车辆自由进出的洞库内完成全套整备工作,出洞即可升空作战
从6月12日的卫星图片来看,顺川机场地面扩建工作的主体部分已经完成,即将进入收尾阶段,具备在7月11日(《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条约》签署60周年纪念日)前后基本完成土建工作的条件。说来当年志愿军工程部队建设顺川机场,也是在7月完工的,之后他们就立刻前往价川建设机场,并于1951年11月完工。
▲6月12日的顺川机场,上文卫星图片多引用自分析师约瑟夫·伯姆德斯6月24日发表在“超越平行”网站上的文章,2号和3号停机坪之间的四个迷彩伪装覆盖加固机堡是扩建前就有的
扩建之后的顺川机场,的确具备了让更多新机成规模起降停放的基础,但正如朝鲜人民军空军这次大转场体现的出动率、并不能代表战时的出动率那样,要想真正接装新机并使之形成战斗力,他们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我军换装各型新机的部队,在换装前都要对机场基础设施进行全面升级,即使是从歼-11换成歼-11B,机场都要进行包括“三台一库”在内的通信、军械保障配套建设工程;从(低标准)保障使用30多年前的米格-29和苏-25,到自动化、信息化水平全面提升的新机,驻扎在顺川机场的人民军空军部队依旧任重道远,更不要说之后全面形成战斗力的路了。
▲米格-29和苏-25是否会从此彻底告别顺川机场,仍需观察
通过近期的两次夜间阅兵,朝鲜人民军空军飞行员和飞行指挥员的胆识与基本功已经为人所知;而今年的两次大规模转场行动,也让外界对朝鲜人民军空军努力维持其老旧战机出动率的能力,有了一个直观的认识。尽管接装新机注定不容易,但等待这一天已经太久太久的他们,早已派出相应人员前往新机的厂家和使用单位进行理论学习和实操训练,以只争朝夕的姿态,迎接新机的到来。
▲几十年来,朝鲜人民军一直派出大量学员出国受训,这是一组朝鲜人民军空军学员上世纪出国培训的照片
个人认为,在已经换装F-35的美韩面前,这些新机更大的价值并不是缩小朝鲜人民军空军与敌人在装备技术上的差距,而是缩短长期因装备落后等因素导致作战理念的差距。至于新机交付这一重大事件本身带来的深远政治影响,那就不在本文的范围之内了,大家自可展开合理想象。
▲韩国怎么想,真的重要么?
祝他们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