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子店将鸭蛋白当垃圾处理:如果不想“浪费”,那又有什么更好的处理办法吗?

前几天,一则社会新闻让网友们吵翻了↓↓

6月10日,一成都市民打来热线称,当地一家粽子店在包蛋黄粽时把大量蛋白当垃圾处理,有违反《反食品浪费法》的嫌疑。

据了解,该店的粽子每天销量在2万个左右,生意十分火爆。该店工作人员介绍,他家蛋黄肉粽都是用每天现煮的鸭蛋,他们员工每天要剥几千个咸鸭蛋,蛋黄拿去包粽子,而蛋白全部当作厨余垃圾扔掉,每天要扔几千个蛋白。这家店所在的小区已经成为了“粽子一条街”,有很多家类似的粽子店,几乎每家店每天都会丢弃两三千个蛋白。

是不是浪费,如何为蛋白找到一条出路引起网友热议。

500

对此,大V@技术型吃货 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以下为全文:

咸蛋白的利用价值的确不大,而且盐分太高,吃起来也不健康,店主也很难把这些东西另作他用,因此扔掉是合理的,这种形式的「浪费」很难避免。

如果《反食品浪费法》对这种形式的「浪费」都要打击,那我觉得是法规设定的缺陷。

目前《反食品浪费法》对于食品浪费定义如下:

本法所称食品浪费,是指对可安全食用或者饮用的食品未能按照其功能目的合理利用,包括废弃、因不合理利用导致食品数量减少或者质量下降等。我觉得,除了基本定义之外,应该还需要定义哪些行为属于「食品浪费」,再去规定一个阈值,如果「食品浪费」行为超过这个阈值再予以处罚,这样会更合理一些。否则很容易陷入主观判断。

比如,剥橘子剩下的橘子皮,扔掉算不算食品浪费?橘子皮可以加工成食品调料啊。这算不算「未按照其功能目的合理利用」?摘菜时把不好的菜叶摘出来扔掉,算不算食品浪费?菜叶完全可以不扔掉,但卖相会变差,影响顾客的体验。

应该如何去抉择?

我觉得,这些行为都需要合理的定义。不然我们会遇到各种匪夷所思的因为所谓的「食品浪费」被处罚的情况,最终反而不利于节约粮食。

有更好的处理方法吗?也不是说这种情况「完全没有办法避免浪费」。

我来提供一个可能的处理方法:直接去采购原料咸鸭蛋黄。就是类似这种东西,淘宝,阿里巴巴上都有很多,直接搜就好。

这种原料在工厂大规模生产时,在工厂端就会进行蛋清蛋黄的分离。

说到具体工艺,有的是先分离后腌制:分离出来的蛋清可以用于面条,饼干加工,还可以作为饲料使用;蛋黄单独腌制并加工成咸蛋黄。

也有的是先腌制后分离:液体的咸蛋清可以用于面条加工,而咸蛋黄可以直接包装,或是蒸成熟咸蛋黄再包装。

比起店里的做法,使用这种工业化产品可以保证鸭蛋各个部分都合理利用,避免了浪费。这也是一个「工业化食品代替手工现做」的典型例子。

评论区很多人提醒我,说这种咸蛋黄风味跟手工剥出来的有很大差距。其实这种工业化的咸蛋黄有很多厂家都在做,各家工艺不同,产品风味也不一样,有的工艺比较好,可能跟手工就接近一些。

从发展的眼光看,对于工业化产品,「风味」和「口感」都是容易用技术手段去改进的。当它们的感官品质跟现做相似,甚至超越现做的时候,我们没有理由不使用工业化产品代替。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