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国货品牌的崛起,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我们自身消费观念的成熟
【本文来自《好多中国人自己首先不认同本土品牌也可以做高端市场,这上哪说理去》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其实,品牌最原始、最底层的逻辑是质量信任,但是,这种逻辑在今天这个比烂的商业社会里已经变成了一种传说,特别是那些所谓的欧美大牌。他们的质量体系套用一句罗翔老师的话就是“法律是道德的底线”,通常他们产品的原料及生产成本不会超过实际零售价的10%甚至更低,但这不代表他们的交付成本低,铺天盖地的广告,高大上的实体店,各种融资的财务成本,还有咖啡和PPT的构架成本,这些才是消费者买单的绝对大头,当然还包括那些神话吹嘘但实际并不高的研发成本。
而经过玄幻包装的外国品牌,已经变成了我们这些芸芸社畜,在乏善可陈的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吗啡和安慰剂。比如,越是在学习、运动和资质上不出众的孩子,越会想方设法逼着自己收入一般的父母给自己买大牌鞋服,因为他们实在拿不出什么像样的东西可以在小朋友圈子里刷存在感。其实,这些孩子既不懂质量也不懂时尚,他们只是需要一剂精神安慰剂。
有些国货品牌虽然质量不错,但由于起步晚,自身的成熟度、完成度还不够。而很多市场已被洋品牌跑马圈地占据了大半江山,现在的市场进入成本极高,所以,只能游走、苟活于那些大牌定位的夹缝里,但是,就是这样的生存环境,还要承受网店和直播的低端产品冲击,这些国货品牌的日子也就越发艰难,如果自身在资本和决策上再出点状况,那么关门大吉也就成为必然了。
质量国货品牌的崛起,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我们自身消费观念的成熟。如果我们对洋品牌能做到只为功能而不为情怀买单,对网店和直播能做到只为品质不为劣质超低价买单,那么品质国货的崛起还是有希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