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家庭能不能养得起三个娃——任易的田野调查

  今天看到优化生育政策的消息,即将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并配套支持措施。我的第一反应是调研——普通家庭能不能养得起三个娃

  我生在东北的三线小城,父母的很多老同事退休后都在开小饭桌或晚托班,也就是4点放学后,老师会去学校把孩子们接到小饭桌,监督孩子们做作业,并安排孩子一顿晚饭,晚饭后继续辅导孩子作业,等到7、8点,再由孩子父母把娃带回家。

  这样的晚托班,管接送+晚饭+辅导作业,每月750;辅导作业(含接送)或晚饭单选一项,每月400,周末双休。

  我田野调查的对象,就是这些晚托班的老师们。因为跟家长沟通得多,老师对学生的家庭情况非常了解;家长基本上属于城市居民的底层,职业涵盖工人、小店主、售货员、零工等,人均月收入在2000-4000之间,小范围调研的结论如下:

  单娃家庭,夫妻能勉强保持生活质量;

  两娃家庭,爸妈出去挣钱,每个家庭都需要四个老人贴补,有的老人既要出钱又要帮忙带娃;

  三娃家庭,只有一例,是新疆来的,老二老三跟着爸妈,老大在新疆跟着爷爷奶奶;家庭捉襟见肘;

  正常已有二娃的双职工家庭,家庭月净收入约为5000-8000,以这个收入水平,除非双方老人有退休金,全部健在,身体健康,且能补贴小家;三线城市双职工家庭才能养育三个娃,而且完全没法保证教育水平。

  具体调研信息如下:

   没能力要一胎的

      朋友A

  82年生,初中同学,男生,售货员,月薪3800,没敢要娃。

  同学A

  82年生,有房,有编制,月薪6000,未婚未育。

   没能力要二胎的 学生A

  妈妈没有劳动能力,爸爸卖小百货维生,每月收入3000,给孩子妈2000;姥姥每个月补贴妈妈2000。

  学生B

  父母离异,母亲在百货公司做售货员,月薪2980,每个月孩子上晚托班750块

  学生C

  父母离异,爸爸在油田当工人倒班,月薪3000左右,爷爷奶奶在外地,没时间照顾孩子,轮到爸爸上夜班的时候,就请晚托班老师带,老师也是可怜这个娃,才会带回家里睡。但是孩子并不聪明,学习并不好。

  学生D

  父母离异,小男孩学习不好,纪律差,咋整都不会(老师原话),作业不走心,把老师气够呛,想想也不差这400块钱,于是就把操心的孩子劝退了。

  爸爸还想再找对象,孩子这边一分钱不掏,全部由爷爷奶奶抚养,爷爷给人打更,一个月1800,奶奶开杂货店,一个月1500-2000左右;

  学生E

  父母均打零工,爸爸月收入3000,妈妈月收入2500,买不起房子,目前三口人还住在姥姥家;我老家的房子40万一套,但是他们攒不出来这笔钱,因为孩子就能烧掉2000,三口人吃饭也要1500,完全攒不下钱。

  前两天孩子踢球的时候,把同学的头踢伤了,幸好没啥大事,但是去医院检查CT,还有赔礼道歉,800块钱又没了。

  学生F

  父母离婚,孩子跟爸爸一起过,爸爸是打零工的,没有稳定工作,月收入2500-3500不等,有没有房不知道,但是手头非常紧。孩子晚托的钱过完年就没给过,老师心善也没要,爸爸一直到5月才把晚托费结掉

  朋友B

  奶奶贴补,孩子从上托儿所开始,就是奶奶交钱;男方月收入3000+,女方开服装店,每月2000-3000,托儿所比较贵2200-2700,也是尽力给孩子创造最好的条件;孩子报了游泳课、架子鼓课,都是奶奶付款。

  房子是爷爷奶奶给买的,爸爸不嫖不赌,去年买了个车,扣去车贷、油钱、生活费后,也没什么结余,全靠爷爷奶奶掏钱养娃。

  同学B

  83年生,孩子两岁,爸妈都是村官,父母一走一大天,晚上才能回来,姥姥身体不好,没法照顾孩子;奶奶从孩子一个半月开始,就在北京照顾孩子,已经两年了,完全脱不开身。

  奶奶不但要带娃,还要拿退休金贴补家用,如果没有奶奶帮衬,爸妈怕是连老大都养不活。

  同学C

  82年生,收入尚可,但从小孩出生到上小学,姥姥一直在北京帮着看孩子,一直看到70多岁;奶奶是南方人,80多岁了,也照顾不过来。他们是完全没能力要二胎,因为姥姥身体也不好了,看不动了。

   没能力要三娃的

       学生G

  两个娃,女方之前月薪1700,现在月薪2800,男方是工人,努力争取海外工作机会,有海外作业的话,一年20万-30万,没外派的话,月薪3500。

  大娃补课,光是高中数学,一对一辅导,两个小时300;二娃上托儿所,每月1000左右。两口子挣的钱完全不够,发现孩子补课都补不起之后,就只能选择最重要的课去补。姥姥姥爷会补贴1000-2000,爷爷奶奶帮着带娃。

  生老三的话,爸爸妈妈还能坚持,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怕是先挺不住了。

  朋友B:

  80年生,两个娃,自己承包了个加油站,就是那种夫妻店,奶奶在美国非法滞留当保姆,只要离开美国就再也回不去了。

  奶奶的退休金银行卡直接给了朋友,爷爷的退休金也都给孙子花,奶奶在美国收入高一点,也舍不得吃用,不敢去景点玩怕被抓,省下的钱要贴补孩子;姥姥家条件不好,没啥贴补的,大娃上高中特别费钱,住宿、补习、学习资料费用样样都要钱。

  想生老三的话,奶奶怕是会在美国当保姆当到再也干不动为止了。

  朋友C

  生了双胞胎之后,直接拴住了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因为请不起保姆,只能消耗四个老人的精力。

  想生老三的话,四个老人怕是要累病了。

  同学D

  爸爸是82年的,工人,月薪5000左右,妈妈没上班;两娃,大娃是爷爷奶奶带着,自己养着小的。如果想再要一个,那就得姥姥姥爷带着了;但姥姥家条件不好,平时都没法贴补妈妈。

  想生老三的话,如果姥姥家不带,这个娃怎么办?

  同学E

  两个娃,在海南工作,两个孩子都上幼儿园,入托、买菜;老人有时候去,帮着带娃;要不然就把一个人的工资寄过去;有时候姥姥带娃太累了的话,爷爷奶奶还要偶尔过去帮着带娃,去的话就要花掉两个人退休金,不去的话就要花掉一个人退休金。

  朋友D

  比我大半岁,已经两个娃,男方女方扣四个大棚,种地,然后中秋卖螃蟹,算是最努力的农村人,我去年中秋友情给他们的螃蟹生意打过广告。一年收入20万左右,但是这属于全年无休、辛辛苦苦挣回来的,他们一毛钱都不乱花;非常精细。

  大娃上中专,明年毕业,小娃上中学,爷爷奶奶(农民)的钱都贴补在孩子身上了;结婚这些年朋友也没怎么买过新衣服,真的是玩命攒钱,夫妻两个靠自己在县城买了房子,翻盖了农村的房子,也是让人佩服。

  完全没有要老三的欲望。

   要了三娃的

  学生H:家庭做烤串生意,大孩子上初二,老二上一年级,老三四岁,老大在新疆老人带着,老二老三跟着父母,学后班的钱有时候月初给,有时候月末给,因为他们家收入不稳定,钱不是随时都有的。

  娃反正也没什么新衣服穿,老大穿过的衣服给老二,老二再给老三;而且这样还需要老人帮衬,想想都替他们头大——三个儿子学习都不好,长大了可怎么办啊……

   结论

  在我家所在的三线城市里,一个娃的养育成本,基本等于当地一个大人的平均工资;两个娃就是两个大人的平均工资。毕竟一罐奶粉400块,小娃7天一罐,大娃3天一罐,烧钱哗哗的。

  如果要两个娃的话,工薪族爸妈需要早出晚归挣钱,孩子也根本看不到父母的影子,感情很淡薄;如果老人不能帮着带娃,出钱出力的话,两个娃很难养活,三个娃就更是不可能的。

  养娃的话,小时候需要大人的看护和陪伴,严重消耗精力;如果想养三个娃,那四个老人肯定都闲不下来了;如果老人不能帮着带,那爸爸妈妈至少有一个人需要脱岗;如果老人身体不好也需要住院,那爸爸妈妈估计要累瘫。

  等娃到了高中,消费水平扶摇直上,各种学习资料和补习班都在玩命烧钱,三线城市的工薪家庭带两个娃都非常吃力。

  所以,有能力要三个娃的家庭,仅限于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有钱贴补,身体健康,能帮着带娃,夫妻两个人收入较高,至少是平均工资的两倍,才能把娃带好。

  养三个娃太难了,只要你还不想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想孩子初中毕业就去打工,那你在财力、时间、精力不足的情况下,绝对不会生三个娃的。

  但只有公务员家庭,才有充分的时间、精力和财力吧?如果公务员家庭生了三个娃,那30年后,会不会在小城市出现《中县干部》那样的情况,头部的几个大家庭垄断了当地的各种行政资源?

  当然,如果国家建设了廉租房,只有三胎家庭才能申请;在教育、医疗、幼托等领域切实降低孩子的养育成本,才能有效刺激三胎积极性吧?

  但是这次田野调查还给我一个新认识——现在喊着躺平的年轻人,大部分都是受过良好教育,因为受到了现实的毒打,或者认为努力无法获得期望的汇报,才喊着躺平的。真正辛苦谋生的工人、小店主、零工,还在努力挣钱养家养娃呢。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