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人可以很坏 好人不可能很好
孝子对父母而言是好儿女,但为官可能贪污受贿,为民可能卑劣奸诈,为盗自然杀人放火;而贪污受贿、卑劣奸诈、杀人放火者也可能是孝子、慈父、痴情的爱人。
所以绝对坏的人极少,绝对好的人也极少,极言之没有绝对好的人,也没有绝对坏的人,本文好人、坏人只是相对而言,为了说明事理,姑且言之。
但一般情况下坏人可以很坏,好人不可能很好,所以常见坏人张扬,好人尴尬。
常见有些人没有基本操守,见利忘义、贪得无厌、庸俗不堪,而有些人就比较清高,廉洁自律,但见利忘义、贪得无厌、庸俗不堪者可以做到极致,而清高、廉洁自律者不可能做到极致,有一次、有一点不清高、不清廉自律就是失败,就是话柄,就会遭遇尴尬,而有一次、有一点不清高、不清廉自律是任何人也逃不脱的,因为都是生活在世俗当中,一生不求人的人没有,他也要多挣钱养家糊口。
有人可以把别人的财产都搬到自己家里,最起码可以有这种想法,而任何人都不可能把自己的财产都给别人,连这种想法也不可能有,因为他也要活着。
于是就见坏人高声道:贪财,都说我贪财,我没见过一个不贪财的,不贪财怎么也东奔西跑去混钱,怎么也知道把东西往自己家里搬,怎么也知道把饭往自己嘴里巴啦,怎么不把自己的东西都给别人。
好人自然也可以分辩,但道理就有些曲折,不容易讲清,一讲清就有些庸俗,没有坏人理直气壮。
于是坏人又道:那你就别当假好人,搞什么假清高。你不也是跟我一样,为了一张嘴活着。
多半情况下好人至此也就哑口无言,我也是为一张嘴活着,他说的不错。
这就给坏人留下了很大的空间。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人性本“恶”,吃饭穿衣接近本性“恶”,好人也少不了,所以坏人的言行就离本性比较近,就显得理直气壮;而人性虽然向善,但善毕竟是一种伪善,伪即人为,善是人为的改造“恶”的结果,离本性较远,况且又终究没有彻底脱离“恶”,于是就留有“恶”的尾巴,于是也就容易被别人抓住,尴尬在所难免。
这里的问题是作为人就不应该顺着本性“恶”,应该改造“恶”而行善,即使“恶”靠近本性也不应该张扬,而善虽然离本性较远,那也是努力改造“恶”的结果,是成功,虽然改造得不太彻底,那也是善。
况且作为本性的“恶”,不是真恶,符合天理的“恶”是正当的,所以要存天理,如果这种“恶”用于行善那就是善,而只有人欲的“恶”才是真恶,人欲的恶是需要改造的,所以要灭人欲。坏人指的是人欲膨胀的人,好人指的是节制人欲而努力向善的人。辨别清这问题,坏人就不可能张扬,而好人也不会尴尬了。
但辨别清这问题不容易,又有多少人有闲工夫去辨别这问题呢?于是好人继续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