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焦虑水平影响孩子正念吗?
编者按
本期推送美国学者Helena Moreira, Maria Cristina Canavarro在Journal of Adolescence期刊上发表的研究文章:Does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mindful parenting and adolescents’ dispositional mindfulness depend on the levels of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ymptomatology in mothers? 本研究旨在探讨的正念教养方式与青少年正念特质是否因母亲焦虑与抑郁症状不同而有所不同,并探讨这些症状对正念教养方式与青少年身心正念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
笔者共收集了西班牙公立学校的685对母子青少年家长的样本。母亲完成了正念育儿法和症状焦虑和抑郁的自我测试报告,并且青少年(10 - 18岁)完成了性格正念测试。焦虑和抑郁临床症状显著的母亲测试出的正念育儿水平低于正常症状的母亲。
几乎所有的正念育儿的维度都与青少年的正念特质显著相关,但这仅在较低或中等程度的焦虑和抑郁症状下。这些发现表明,父母因素在青少年的正念技能中起着关键作用,并强调了母亲精神病理对正念教育的消极影响,以及它与青少年正念的联系。
概念解释
1.正念特质
Kabat-Zinn(2003)将正念描述为“一种意识,通过有意识地集中注意力,在当下时刻,不带任何主观判断地去理解每时每刻的体验”。“正念”通过冥想来练习和训练,是一个人对当下发生的经历和事件进行非评判的注意倾向或内在能力(Brown & Ryan, 2003)。已经表明,正念特质中有个体差异,因此,有些人更容易将注意力集中在当下用心体验,其他人则比较困难(布朗&瑞安,2003;Pepping & Duvenage, 2016年)。
2.正念育儿法和父母精神病理学
正念育儿法是一种父母的教养方式,其特点是在亲子互动中具有非批判性和以现在为中心的意识(Kabat-Zinn&Kabat-Zinn,1997)。采用正念立场的教养方式涉及到一些教养品质,例如对孩子的同情态度(一种对孩子的需求表现出友好、敏感和积极响应的态度),集中注意力倾听孩子(在亲子互动过程中全身心投入当下),对父母功能的非评判性接受(例如接受自己作为父母和养育挑战),在养育中更好的自我调节(即能够在亲子关系中调节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以及对孩子更大的情感关注(例如能够注意到并正确识别孩子的情绪;de Bruin等人,2014)。
通过建立这些育儿品质,父母可能会更好地避免消极的反应的怪圈和不适应的育儿互动,并选择符合其育儿价值观和目标的育儿行为(Duncan, 2007)。
虽然,正念教育方式可能与更好的育儿和孩子的成长有关,但这种关联可能取决于几个变量,包括父母的精神病理。有充分的证据表明,父母的精神病理,特别是抑郁和焦虑症状或失调,与更多消极的父母行为和亲子互动密切相关(Goodman, 2007;Goodman & Garber, 2017;Goodman和Gotlib, 1999;Neuman, 2000)。
抑郁的父母会表现出更多的消极的育儿行为,比如更加消极和强制性(例如,对孩子的易怒和敌意)、不进行教养(如忽略孩子)和消极的家长行为(如不会亲密接触、不会积极活动;洛夫乔伊等人,2000年)。抑郁的父母也表现出更少的以孩子为导向和更多的以家长为导向的关注,更少的以孩子为导向的积极情绪和更多的以家长为导向的消极情绪(Dix, Gershoff, Meunier, & Miller, 2004)。
因此,可以合理地认为,父母的精神病理症状可能会干扰父母在养育孩子时采用正念方式的能力,以及孩子对当前事件和经历的非批判性关注的能力。
研究目的
两个主要目标:
1)调查正念教养和青少年正念特质是否会因母亲的焦虑或抑郁症状的作用而不同(正常的症状vs临床意义上的症状)
2)检查父母的抑郁和焦虑症状是否对体现正念教养维度和青少年正念性格关系间有调节作用。
研究方法
共有685对来自普通社区的母亲-青少年参与了这项研究,样本来自葡萄牙北部和中部的5所公立学校(基础教育的5至9年级和中学教育的10至12年级)。
参与研究的学校的班级被随机挑选和登记。研究人员走访了每一个班级,向学生们展示研究的目标,并给学生们一封信,向他们的父母解释这项研究,一张知情同意书,一袋父母和/或青少年问卷,这些问卷将在家里完成,一周后返回。运用到葡萄牙语版的人际正念育儿量表、医院焦虑和抑郁量表、儿童和青少年正念量表等。
然后使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SPSS,版本22.0)和过程计算工具(Hayes, 2013)进行数据分析。对所有社会人口和研究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
根据HADS分值建立两组:1)焦虑、抑郁症状正常/轻度组(HADS分值均< 11);正常的症状组);2)一组有临床显著水平的焦虑或抑郁症状(有抑郁和/或焦虑分数≥11;临床显著症状组)。研究变量组之间的潜在差异通过MANCOVAs(用于正念育儿维度)和ANCOVAs(用于正念心境)进行分析,这两种方法控制了群体间显著不同的社会人口变量的影响。
讨论
在本研究中,有两项主要发现:
发现1:临床表现为显著焦虑或抑郁症状的母亲,其采用正念育儿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症状的母亲;
首先,焦虑不安的母亲可能会更爱沉思,因此也就不能全身心关注与孩子的互动。反思性抑郁是抑郁症的一个重要认知特征,并且普遍存在于焦虑障碍患者中,这会占用注意力和认知资源,增加认知负荷,缩小母亲的注意力,从而使母亲难以注意和参与他们孩子及其行为和情绪。
第二,有人提出焦虑和抑郁会增加父母对自身需求的关注,促进自我关注(Dix & Meunier, 2009;英格拉姆,1990)。抑郁的母亲更关注自我(Dix & Meunier, 2009),表现出较少的以孩子为导向,更多的以家长为导向的关注和情绪(Dixetal,2004)。
第三,痛苦的母亲可能更自我批判,因此,她们更可能采用负面视角看待自己的母亲角色(Goodman & Gotlib, 1999)。自我批评更容易引发母亲某些形式的精神症状(Blatt&Zuroff,1992;Kelly,Zuroff,&Shapira, 2008)。因此,母亲的精神病理症状水平临床显著的,尤其是抑郁症,可能难以接受作为父母自身的缺点和局限性,觉得他们不能满足自我界定的高标准。
最后,有高度焦虑或抑郁症状的母亲在与孩子交流时,在控制情绪和行为方面可能有更大的困难。他们更容易冲动以及对青少年的负面行为做出反应,而在做出反应前停顿的能力也更弱,他们在养育孩子时的自我调节能力较低。
发现2:较高程度的正念育儿方式与青少年较高的正念心境相关,而这些关联大多受母亲的焦虑和/或抑郁症状所调节。
正念育儿方式与青少年的正念特质呈正相关,但这些关联大多因母亲的精神病理症状而异。具体来说,父母的焦虑和抑郁症状起到了抑制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正念育儿方式和正念之间的积极关系(Jose, 2013)。在低焦虑和抑郁的情况下,较高水平的正念育儿方式(自我调节除外)与较高水平的青少年正念特质有关。
相反,在中度或高度焦虑的情况下,青少年的正念程度与儿童的情感意识和对父母功能的非评判性接受无关;在中度或重度抑郁的情况下,正念与对孩子的同情和对孩子的情感意识无关;在高度焦虑和抑郁的情况下,正念与全神贯注倾听无关。那些最高水平的有正念特质的青少年,他们的父母都展现了高水平的正念育儿方法,和正常的焦虑和抑郁症状。有趣的是,当母亲们展现出低水平的正念育儿方法时,他们的孩子也会展现出低水平的正念特质,而不管母亲的症状表现如何。
调节分析的结果有两个重要的含义。首先,在亲子互动中,以自我调节、关注和同情为特征的教育方式,能促进一个有利于身心正念发展的最佳家庭环境。事实上,正念的教养方式可能加强父母和青少年之间更安全的关系(Medeiros et al., 2016;Moreira等人,2018年),使青少年发展更多的适应性情绪调节策略和随之更强的正念能力。通过自适应地调节消极情绪,青少年拥有更多的认知和情感资源来体会到当前的经历。然而,如果青少年使用消极的或次等的情绪调节策略(例如,沉思和抑制),他们的注意力焦点就会缩小,他们充分意识当前的内部和外部体验的能力就会明显降低。
其次,母亲的精神病理症状似乎在正念育儿法与青少年正念意识之间的联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与之前的研究一致,表明父母的精神病理对育儿行为和儿童/青少年结果有负面影响(Drake & Ginsburg, 2011;古德曼,2007;洛夫乔伊等人,2000)。当母亲们非常焦虑或沮丧时,他们的正念育儿风格似乎对他们孩子的正念能力没有影响。一方面,焦虑和抑郁症状较高的母亲比症状正常的母亲的正念育儿法水平更低。
因此,可能认为症状存在可能削弱母亲与孩子以正念方式交流的能力,从而为孩子的正念能力的发展和/或表现提供必要的基础。
另一方,即使在母亲通常采用正念育儿法的家庭中,高水平的母亲焦虑/抑郁也会导致青少年无法发展正念能力。对青少年来说,观察或与焦虑抑郁的母亲互动是非常痛苦的,他们虽然在父母教养中越来越独立和自治,但父母仍然是其关键的依附者。尽管正念是一种特质,一种稳定的变量,但由于担心父母的幸福可能会导致青少年不能把注意力集中在当前经历上。此外,那些其父母情绪低落的青少年自己也会更加抑郁,这会对他们的正念能力产生不利影响。事实上,父母的精神病理是儿童/青少年精神病理的一个强有力的预测因子(Sellers et al., 2013),证据表明,青少年的正念性格与他们的心理调节呈反比关系(Pepping et al., 2016;Tan & Martin, 2016)。
文献来源:Helena Moreira, Maria Cristina Canavarro(2018).Does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mindful parenting and adolescents’ dispositional mindfulness depend on the levels of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ymptomatology in mothers?.Journal of Adolescence.68:22-31.
文献整理:白佳官
来源:社论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