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特异功能之十四: 意念致动解析

500

意念致动是灵学或超心理学表演中一个最引人入胜的项目,十九世纪的灵媒们大多都能表演自己在被捆绑的情况下,仅凭意念就能使物体发声,使重物、最常见的是使桌子飘浮,直到近几年中国的特异功能人的意念致动。早期意念致动的表演者,目的在于证明灵魂不死和鬼神的存在,所以多称自己和某个灵魂或鬼神相通,是那个灵魂或鬼神使这些重物移动的。而近来的表演者,则多称自己的表演是一种特异功能,而特异功能是一种科学现象。所以我们可以、也有必要从科学方面对意念致动作出分析。

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说,物体的运动,必须有另一物体的推动;没有另一物体的推动,物体就不会运动。这个论断符合人们的日常经验,因而曾经得到广泛的相信。亚里士多德据此推出,世界上物体的运动必有一个最初的推动,这最初的推动被称为第一推动力。中世纪的基督教会接纳了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和科学学说,并把第一推动力归于上帝。此后的科学进步,虽然由牛顿做出结论,说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保持匀速直线运动姿态,但牛顿也无法说明物体最初如何运动起来,所以也不得不把第一推动归于上帝。然而,上帝的作用仅仅在于第一推动,此后他便歇手不干,听由物体按照牛顿指出的规律运动。

500

牛顿力学体系的物质论基础,是原子分子论。依据这样的理论,相互作用的物体,都可被归结为一个点,或称“质点”。在质点之间,如果不互相接触而发生作用,那么,这种作用是不需要通过某种物质进行传递的,这样的作用被称为“超距作用”。超距作用是力的作用,最普遍的作用力就是万有引力。力要有它的发出者,每一个质点都是力的发出者。反过来说,发出力的,必须是一个质点。

那么,意念是什么呢?它是一个质点吗?不是质点的东西能够发出力吗?平常人们所说的“想像力”之类,只能是一种比喻,而不能把想像力的力和物理学上能使物体运动的力相提并论。如果说意念能够产生力,那么,所谓意念力也仅仅是想像力之类,它不能作用于物体并使物体运动。

牛顿以后,科学在发展中提出了“场”的概念,场概念的提出源于对电磁现象的研究。研究者发现,电磁作用不仅存在于两个质点之上,而是也存在于两个质点之间的全部空间。于是研究者把弥漫于两个质点之间的作用,叫做场。场,是作用力的连续分布区。后来,科学家们进一步认识到,对力的更准确表述应该是“能”,而场,就是能的连续分布区。

依据场的概念,则物体相互作用不是超距的,而是相互“接触”的,不过不是物体的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场作为中介而相互接触。后来又发现,质和能可以互相转换。场既然是能的连续分布,则场也是物质的一种存在形态。

场概念的出现,对物体的相互作用、以及物质理论,都作出了全新的贡献。这个概念也很快被应用于各个方面。

500电磁场

依据场的理论,目前所知的场共有四种:电磁场、引力场以及原子内部的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而且每一个种场,都有自己的发出者。就像在牛顿力学中,力也必有自己的发出者一样。而发出者,也必须是一个物质体。那么,意念是个物质体吗?意念能够发出能而产生场吗?如果能够,那么,意念产生的场是上述四种的哪一种呢?可以说,什么都不是。

为了说明意念能够致动,我国的功能人及其拥护者也借用了场的概念,但是又不能指出意念发出的是哪种场,于是,他们就自己发明了一个概念,叫做“意念力”或“意念场”。意念场是对意念致动的理论说明,而这个理论说明必须以意念致动的实有性为前提。功能人及其拥护者在这里又犯了循环论证的错误。不能证明意念致动的实有性,意念场就是个臆造的概念。

在国外的超心理学研究中,为了说明意念可以致动,曾经认为人体有一种可以发散的“外质”。然而迄今为止,外质的存在也没有任何证据可以证明。在国内,也有不少人企图用科学仪器观测在意念作用下人体所发出的场,如前所述,即使那个非常支持特异功能存在的著名科学家,也不承认这些所谓测量的可靠性。并且认为,什么“无场”、“气场”之类,不过只是一种猜想。至于所谓“意念场”,则又是猜想中的猜想了。

500

意念致动的事例中,有一类是从密封的容器或袋子中,取出物体而不破坏袋子。就像鬼神可以忽然从门窗紧闭的屋内消失,而并不破门坏墙一样。对这一类的事例的解释,是说功能人把物体从三维空间之外的另外空间中移走了。中国的功能人及其拥护者,则用中国传统的概念,认为意念可以导引气在人体之内运行,并且也可以导引气从人体发出,作用于物体,使其运动。

对于上述解释,我们将在以后讨论另外空间、气和意念能否成场时加以讨论。我们在这里要说的是,所谓意念致动,不仅迄今为止在实践上得不到证明,在理论上也找不到任何根据。这些问题上所谓的成功事例,也和别的特异功能现象一样,不是魔术,就是骗局。(李申,1999年初稿)

作者简介李申,1946年4月出生,河南孟津县人。1969年毕业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原子物理系;1986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世界宗教研究系,获哲学博士学位;2000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儒教研究室主任。2002年转任上海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现担任中国无神论学会副理事长、国际儒学联合会学术委员。 是儒教研究的代表人物之一。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