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参战是二战胜利的决定性原因吗

来源:中国历史研究院

提问:我是一位二战史爱好者。我认为,虽然中国、苏联为战胜德意日轴心国作出了贡献,但美国参战对二战历史的影响似乎更大。比如1944年6月,美军诺曼底登陆,开辟西线战场,1945年5月,德军就投降了;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上歼灭了大量日军,特别是1945年8月6日和9日,用原子弹轰炸广岛、长崎之后,8月15日,日本就投降了。那么,美国参战是二战胜利的决定性原因吗?——广州某政府机关工作人员

特约评论员:您的问题其实是二战结束以来各界争论不休的话题。我认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是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共同浴血奋战的结果,如果一定要说哪一方发挥的作用更大,那么我认为,中国和苏联作出的贡献分别是东方和西方战场取得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一是中国和苏联分别是抗击日本法西斯主义和德国法西斯主义的中流砥柱。就中国来说,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爆发,中国单独抵抗日本法西斯10年之久。而且正是全民族抗战的爆发,以巨大牺牲大量消耗日军战争资源,使日本陆军主力深陷中国战场,为盟军取得欧洲战场和太平洋战场的战略主动,创造先决条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把沦陷区变为抗日前线,打破日军“以战养战”企图,迫使其向东南亚地区寻求战争资源,与英美的矛盾日渐激化,推动国际局势向有利于反法西斯阵营的方向发展,为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创造条件。就苏联来说,从1941年6月到1944年6月,苏联成为西方战场唯一的中坚力量,苏军取得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列宁格勒保卫战、库尔斯克会战等重要胜利,将德国陆军精锐力量消耗殆尽,为美英开辟西线战场创造了巨大的有利条件。1945年4—5月,苏军发起柏林会战,歼灭德军80余万,迫使希特勒自杀,5月2日,苏军攻克柏林;5月8日德国正式向苏联和同盟国投降。试想一下,如果中国和苏联早早放弃抵抗,历史将会向什么方向发展?

二是美国不仅加入反法西斯阵营的时间比较晚,而且美英对法西斯主义侵略扩张还负有责任。就亚洲来说,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列强控制的“国际联盟”对日本的侵华活动采取表面指责实际纵容的策略。从1937年7月全面抗战爆发到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一直在向日本出口战略物资,变相资助日本侵华。更为恶劣的是,在此期间,英美多次向国民政府施压,企图牺牲中国利益达成对日妥协,维护它们在远东的利益。1940年7月,正是中国抗战最为艰难的阶段,英国在日本要挟下,一度关闭滇缅公路,断绝中国接受国际援助的重要通道,英美对日绥靖政策达到顶峰。就欧洲来说,1936年2月,西班牙共产党等进步党派组成反法西斯人民阵线,在选举中击败右派势力。7月,反动军官弗朗哥发动西班牙内战。英法等列强出于反共反苏等目的,纵容德意法西斯支持弗朗哥。1938年9月,英国和法国继续对德国法西斯采取绥靖政策,出卖捷克斯洛伐克,试图把法西斯“祸水”引向苏联,这就是臭名昭著的慕尼黑阴谋。

三是美国和英国加入世界反法西斯阵营之后,仍处处维护自身战略利益,企图通过牺牲苏联和中国,坐收渔翁之利。比如,您刚才提到诺曼底登陆。其实从1941年开始,苏联先后与英国、美国就开辟第二战场问题进行多次谈判,但英美一拖再拖,除具体的策略分歧之外,让苏联与德国两败俱伤,也是它们的意图之一。1943年8月,库尔斯克会战胜利,苏联取得战略主导权。美国眼见德国败局已定,为与苏联争夺战后欧洲霸权,最终同意1944年5月在法国西北部登陆作战,开辟第二战场。您提到的广岛、长崎原子弹事件也是一样。1945年8月,苏联红军即将出兵中国东北。美军此时使用原子弹轰炸日本,一方面是考虑如果登陆日本本土作战,可能会给美军造成巨大人员伤亡;另一方面是为削弱苏联出兵的政治影响(8月6日轰炸广岛,8月9日轰炸长崎,苏联恰好也在8月9日出兵),为美国在远东地区捞取更多胜利果实。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