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起飞,而经济复苏陷入停滞?没有谁逃得过瓶颈魔咒

在上月的推文中,曾作出判断:疫情导致国内外经济存在较大的复苏差,其中国内经疫情打击后经历了一轮快速复苏,但在去年十二月就出现了见顶现象,主因是需求结构性影响导致经济复苏放缓。

而彼时国外才刚刚开始显示出压制住疫情的苗头,经济上才开始呈现出逐渐复苏的苗头,因此,如果按国内复苏的速率进行拆解,全球经济的复苏将在未来1-2月触顶。

这个判断很快在上周五美国的非农报告中得到了部分验证,4月非农就业人口季调后仅增加26.6万,远逊于预期的100万;失业率升至6.1%,预期5.8%,美国经济恢复的情况已率先触及瓶颈。


1

数据有多糟糕?

只说20万就业,平时没有关注的朋友很难有个概念,都知道宏观的数据打的是一个预期,好于预期就涨,低于预期就跌,而作为美国市场就业的指标也是如此。

500

其实很多人看投行数据就图一乐,毕竟很多情况下就是个反向指标,但在数据悬而未决时,还是会多多少少予以关注,来加强一下自己的判断。可这次就是个罕见事儿了,应该能称得上机构的黑历史:参加预测的79家机构,全都无一幸免,预测全部崩盘。

细分来看,预测的增加值主要都在85-120万,其中渣打银行和杰富瑞甚至分别给出了150万和210万的超高预期,威尔明顿基金(WilmingtonTrust)在数据公布前还称:“从市场角度来看,若就业人数连续增加100万,将对市场不利。”不知道数据公布后分析师们是否感受到了恶意,看来这回不是对市场不利,是将危及整个灯塔国了。

虽79家机构当中有2家给出较为“谨慎”的70万预期,但相比不到30万的数据,依旧显得十分磕碜。即使之后再如何对数据进行粉饰,都无法掩盖当前华尔街对于美国经济现状的错判,尤其先前大喊加息的全部都噤了声。

市场反应是最为真实且迅速的,数据一经公布,对加息的加注树倒猢狲散,最先表现在贵金属的价格上,金银短线均冲高,后虽有所回落,但仍保持在数月来的高位上;美元指数原先还在91关口徘徊,直接下破至90.20附近。


2

谨慎各类风险

市场对于美联储加息由两个主要逻辑构成:

1、接种率达到群体免疫线。

2、劳动力市场恢复情况。

前一项似乎表现的还不错,虽说现在印度的烂摊子还没解决,还有疫苗导致的负面新闻需要解决,不过还是让它再飞一会,且按下不表,主要集中在后一项当中,值得警惕。

鲍威尔在多次利率决议中反复强调:美联储决策的主要指标是劳动力市场指标。充分就业一词大多指向一个理想状态,但保持了长达一年以上强度刺激很难说没有这个想法,而这个想法很难从数据上去验证。目前市场的主流观点都是以就业率恢复到疫情前的最高点,即61.1%的就业率。

500

今年要达到这个目标,四月之后要新增800万个左右的工作岗位,即后面每个月新增百万,这如果按先前的增长曲线来看极有可能达成。

而且美国在春夏之交,即四五六月份是就业的高峰期,这几个月会通常会带来超预期表现,这也难怪为啥先前诸多机构喊出加息预期,诸多机构喊出超百万的增长了,毕竟不能自己打自己脸,但结果都知道了,没有谁能逃开瓶颈禁锢,美国更不可能,想要依靠当前的经济状况支撑美股,太难了。

风险不止来自非农。

目光只聚焦在非农数据上就会忽视美联储在上周四发布的半年度“金融稳定报告”(FSR),明确表示了一些资产估值“相对于历史正常水平偏高”,一旦“风险偏好下降,可能会出现大幅下跌”的论断。

其中下届美联储主席的热门人选Lael Brainard直指市场的脆弱之处:

①风险偏好高企相关的脆弱性在增加。股市的指标创新高,预期市盈率已经接近历史高位,正如meme stock(泛指深受社交媒体影响的股票)所展现的那样,风险偏好普遍增长;

②公司债市场呈现出了较高的风险偏好。低质量投机级债券相比美国国债收益率的息差已经处于我们历来所见的最窄水平;

③估值过高,企业负债水平很高,都将放大定价事件影响。

美股投机化极容易被各种事件影响导致泡沫破灭,到时都有可能殃及整个市场,毕竟大A那可是跟跌不跟涨。


3

抓住周期机会

与其将目光执着于去年的高估值板块中,不如转换个思路,在经济复苏遇阻时最需要的是什么?国内是需求,国外是供给。

500

但无论是需求或是供给,都离不开产品供给,更离不开原材料上支持,这些近期在A股市场表现已经十分明确了,五月遭遇了开门黑,但以原材料为主线的众多题材依旧出现井喷,而这还不足以显现背后的疯狂,要是切换到商品市场当中,才能真切感受到市场的火热情绪,一点也不比股市牛市来得逊色。

商品的疯狂在去年十二月国内经济瓶颈时已有所显现,这轮美国的瓶颈加深了这个逻辑,之后又会有哪些国家遭遇瓶颈?

免责声明:本文仅供投资者参考阅读,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平台无关,平台不对文章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且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