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会去招聘,面试标准和英语没关系,但是必要条件,我比较喜欢看成绩单和GPA
【本文来自《有人认为降低英语占比,有利于理工类孩子进名校,这可能吗?》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再说英语的重要性,估计有朋友就得说英语是压迫人的工具了。大家立场不同实际是折射了背景,经历,看法的不同。所以分享下个人经历:
二十多年前高考的,三线城市的省重点中学,30%以上的同学都是下面的乡镇县城来的,学习氛围很好,大家都很刻苦。要是说和电视上看到的衡水,毛坦厂这些比,我觉得要差些,但是大家都是自觉自发的不用逼迫的。就英语方面讲,农村的同学也仅仅是哑巴英语,做卷子都很厉害,毕竟中考已经筛了一轮。那会学校本科以上的比率是90%以上。学校的师资其实不能和现在比,但是老师都是有经验而且真的很用心。市里的升学率其实就是在我们学校,其他的学校要是考上本科也要张榜贴出来了。还有升学率高就是下面县级市的几个老牌重点中学,但明显一本和学校和市里就有差距。
所谓的理科天才同学都基本考上心仪大学,有个别失手的也能进好点二本(失手还真的不一定是英语失手),要不复读一年也进了大学。其实没有这么多985,211的学校,张榜都贴出来了。 有得十几个理科天才真的实力碾压你,各科全面碾压,这个实力也就是他最后大题和你的差距。他们是稳定的做对,你是偶尔做对。
至于参加奥赛的就不说,有很厉害的,但是真的很稀少,那是学校的宝贝,有些厉害的就提前录取了。其他同学基本没有什么偏科非常严重。排在后面的也是整体实力就是那么回事。至于说偏科能偏到什么程度,认识的人真的没有偏科搞不定英语的,倒是偏科语文影响高考的真不少。英语你会单词能读懂,这个题目还不是很难理解,毕竟有这么多选择题。语文你理解不了,作文没有技巧那真的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按照现在大城市中学的情况,实际上能考到985,211的都基本集中在重点中学里面,而且经过中考洗礼,重点中学里面偏科到不行的情况应该不存在,大家都是智商在线上的。能考上北青上交真的是长期全方位学霸,差点都不行。
其实真的不是太能理解大家对于天才的标准。可能是试卷分数只有150分的限制,不限制总分的情况下天才能拿更多的分数。但是高考就是读大学的敲门砖,给你开个口学习更多的专业知识。很多所谓理科天才进了大学也会觉得自己智力被碾压,各科成绩都不怎么样。高中你是本市最优秀那一拨,但是大学你和全国最优秀的一拨在一起。要成名成家也是要经过漫长努力的。高中同学聚会的时候,很多理科同学学了计算机,通讯,投身大厂,过着996的生活。在其他行业工作的同学也是在为社会做贡献。某一个阶段的高智商其实在整个人生阶段并没有太多用处,或者留到以后辅导小孩功课会比较有用。机遇环境和个人努力还有情商倒是比较重要。
参加工作之后经常会去招聘,简单说下选人和面试的标准和英语也没有关系。个人比较喜欢看成绩单和GPA,就是各科成绩名列前茅,而且平均的优先考虑,起码这个学习态度,生活态度积极啊。再了解下专业和论文情况。四六级也看,但是成绩好的这些都没问题。至于英语简单聊几句就是了,但是现在整体情况是越来越厉害。很多朋友在大公司的招聘也是差不多,名校,成绩,专业知识。英语说要紧也不要紧,反正是必要条件。说不定整个机考,英语题少不了。还有些别的测试和讨论,大公司你估计还得和一堆海归一起做测试。
最后,取消和减低分数其实都不是网友能决定, 但是绝对同意要考虑教育公平性。对于个人只能在游戏规则里面好好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高考也仅仅是人生的一步,考得好和不好生活也得继续。如果学英语能帮助到你更好的生活,当然有机会学的时候要努力了。学外语毕竟绝大数的情况不是要培养翻译人才,外语系也就这些个学位,很多毕业了也不干翻译的活。
设置这个科目,还是和你大学的课程有衔接。毕竟中国GDP的30%左右多是对外贸易。如果考虑到中国的对外投资和外国直接投资在中国,学好一门语言想来也不是坏事。有些例子举了说有语言环境就会外语,和市场的商贩说英语溜,其实很想说,这是门语言也没有这么神。你去旅游去讨价还价都是没有任何风险的,很多人会积极协助你,肢体语言和容忍程度会很高。但是你如果有工作和责任,需要阅读一些合同文书和确定交易,指导别人工作,AI和机器翻译效果目前成疑而且沟通效果也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