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政治中的国家安全
国家安全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研究,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和军事安全。传统的安全观认为军事力量是国家安全的绝对保证。现在这个观点已经过时了。前苏联尽管有着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力量,但是这个军事力量没放一枪国家就解体了。美国拥有着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力量,但是9.11事件美国的军事力量没有保护美国免受恐怖主义的攻击。1997年东南亚的经济危机,没有任何冲突,所有东南亚国家的财富流失三分之一,国家经济倒退至少十年,国家普遍陷入混乱和动乱。即便在过去这个观点也不是正确的。国家安全是一个整体的安全概念,是一个系统安全的概念。国家安全的核心是国家和构建国家的政治体制的生存,这是国家的最高利益。国家安全的本质是保证一个国家的政治法律制度的存续。而影响一个国家政治法律制度的因素来源无非是政治因素、经济因素和军事因素。
现代国家与传统国家的根本区别之一在于国家政权的合法性基础是不同的,因此维持一个政权的手段有着根本的差别。
传统国家的政权合法性基础在于“君权神授”的观念。现代国家政权的合法性来源于民主授权,即“主权在民”。这是一个根本性的变化。传统国家的国家权威来源于国家机器,主要地是军事力量。而现代国家的国家权威第一来源在于民众的信任,第二才是国家机器的支持。现代国家政权有两个支点,而传统国家只有一个支点。
导弹核武器的出现彻底改变了国家安全观。国家不再有绝对安全,只有相对安全。导弹核武器提出了一个安全悖论,即便排除经济因素的影响,单纯讲国家安全,导弹核武器也不是越多越好。导弹核武器在拥有数量较少时,提供的安全保障是与数量呈正比的。但是到了一定数量以后,核武器的增加并不增加国家的安全,这个数量大约在200到400枚核弹头。相反核武器的增加将导致国家安全的水准下降,潜在威胁增大。
权力不再是零和的概念,战争的结果可能是负和,一切归零。安全的保障概念发生变化,国土不再是安全的绝对保障。国土的扩大并不能保证安全。有限的核力量即可保证有效威慑,从而保证相对安全。追求核优势不再具有过去追求军备优势的意义。
人们在核毁灭的威胁下不得不寻求新的竞争和生存方式。
美苏在冷战中的战略错误在于追求绝对安全,追求零和中的胜利,而这种胜利对于大国之间的斗争已经不存在了。美国对于这个问题转型比较早,它是两手硬。一方面军备竞赛,另一方面和平演变。而前苏联只有一手,军备竞赛。在软实力建设上出现战略性失败。最终导致国家的彻底失败。
由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必然推进的全球化,必然导致国家安全关系的复杂化。经济安全作为国家安全的基础和重要部分替代了军事安全成为国家安全最日常的事物。国家安全的定义和国家主权的概念都随着全球化的推进而发生改变。
现在任何一个中小经济体,即便是象英、法、德这样的前世界大国、发达国家都不可能独自生存在这个全球化的世界上。这个世界在经济上就被分成核心国家和边缘国家。中小国家为了寻求在这个世界上的存身之道只有结盟一途,政治、经济和军事的结盟,就象欧盟一样。国家不得不放弃相当一部分国家主权与他国联合起来寻求经济和政治权力和权利。不结盟走向死亡。未来世界必定是大国与国家集团的博弈。只有大国才能完整地保有国家主权。中小国家只有通过联盟统一对外,国家的主权意义降低。
对于大国来说,软实力建设具有着绝对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国家的政治体制和国家意识形态的建设。大国之间的竞争不但存在与经济与军事中,而且存在于国家的政治观念也就是国家意识形态之中。没有自己独立的,有世界影响的意识形态的国家是不可能崛起为世界大国的。大国的崛起不但要向世界提供GDP,而且还要承担安全责任,还要提供世界一种成功的范式,使得挣扎在失败深渊里的国家和人民能看到希望,能寻着这希望找到摆脱贫困的出路。这就是国家的政治意识和经济发展战略。崛起的大国必须提供理论来支持国家的政治意识和经济发展战略。
大国的国家意识形态是不允许失败的。可以改进,不允许失败。一旦失败必然地引起自我否定,而自我否定的结果,前苏联就是前车之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