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NG - 独具特色的法国下一代航母

2020年12月8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宣布法国将计划建造新一代核动力航空母舰,于2038年接替目前的“戴高乐”号。这将是西方海军进入21世纪后推出的第三型大型航母,前有“福特”级和“伊丽莎白女王”级为鉴,法国核航母会呈现出怎样的形态引起了各国海军和媒体的关注。

500

法国航母发展历程

据路透社报道,这艘新航母将是法国历史上的第11艘航空母舰。虽然法国海军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没什么作为,但他们海军接触航母和舰载机的时间其实非常早。

【“贝亚恩”号 】

1920年法国海军代表团参观了英国新建的“百眼巨人”号航母之后就决定将一战期间开建的“诺曼底”级战列舰5号舰“贝亚恩”号改建为法国第一艘航空母舰,作为航母和舰载机技术的开发平台,此时它的舰体只完成了25%。

500

> 1918年涂有眩晕迷彩的皇家海军“百眼巨人”号航母,背景是一艘“复仇”级

1920年10月20日,法国首次在“贝亚恩”号临时加装的木制跑道上完成了舰上起降试验。1928年“贝亚恩”号正式服役,满载排水量2.89万吨,载机40架,在当时海军列强已建成的航母中位居前列。

500

服役后该舰进行了大量的训练和演习,实际运作中显示出航速过慢(只有21节)和回收飞机流程不顺畅的缺点,尤其是飞行甲板过短无法操作新式舰载机。二战期间“贝亚恩”号只执行过将法国储备黄金运送到加拿大的任务,法国投降后一直停靠在法属西印度群岛,1943年加入自由法国海军作为运输舰使用,战后改为土伦港潜艇基地的兵营舰。直到1966年退役,“贝亚恩”号的舰载机从来没执行过任何作战任务,但它仍然是当时世界上寿命最长的航母,平安渡过了两次世界大战。

500

> 1936年航拍的“贝亚恩”号,左侧是一战时期的“洛林”号战列舰

【“霞飞”级 】

在“贝亚恩”号之后,法国海军曾规划在30年代后期建造标准排水量2.5万吨级的正规舰队航母,但当时法国最大的假想敌德国正受到凡尔赛和约制裁,意大利没有航母计划,法国自身也财政困难,又有华盛顿海军条约的限制,所以最终没有付诸实施。

500

> 1937年的“海王”级规划,仍然使用双翼机

直到1939年得知德国海军开始建造“齐柏林伯爵”级航母后,法国海军才决定建造2艘“霞飞”级舰队航母,满载排水量2万吨,载机40架。首舰“霞飞”号于1938年11月开工,次年因二战爆发建造进度受到严重影响,到1940年法国投降时只完成了28%,1942年被德军拆毁。二号舰“潘勒韦”号为“阿尔萨斯”级战列舰让路工期推迟2年,最终未投入建造。

500

>“霞飞”级舰队航母

因为设计理念的偏差以及航母实际运用经验的不足,和同期美国的“约克城”级、英国的“光辉”级、日本的“翔鹤”级航母相比,“霞飞”级尺度偏小,配备众多火炮的舰桥尺寸过大,偏置在左舷的飞行甲板长度和面积不足,载机量不到约克城级的一半,和世界先进水平有较大差距,即使建成也面临配套舰载机尚未投产的尴尬局面。

【 二手航母 】

二战末期法国海军接收过一艘美制“复仇者”级护航航母,命名为“迪克斯莫德”号,1966年归还美国海军。

500

> 1950年3月7日拍摄的“迪克斯莫德”号,“西北风”级3号舰继承了这个舰名

1946年英国将“巨人”号轻型航母租借给法国,为期5年,期满后法国买下该舰,更名为“阿罗芒什”号,先后参加过印支战争和苏伊士危机行动。1957-58年该舰改装4度斜角甲板,加装助降镜和反潜设备,支持“贸易风”反潜机的运作,60年代初转换为训练航母,1968年又改装为供海军陆战队使用的直升机航母,1974年退役。

500

>“阿罗芒什”号轻型航母

50年代初法国海军又从美国租借了2艘“独立”级轻型航母“贝劳·伍德”号和“兰利”号,加入法国海军后改名为法文的“贝劳森林”号和“拉斐特”号,参加过印支战争和阿尔及利亚战争,60年代初归还美国。这也是世界上最后2艘仍在使用F4U活塞螺旋桨舰载战斗机的航母了。

500

> 1957年5月在地中海参加演习时给皇家海军“彗星”号驱逐舰加油的“贝劳森林”号,它是参加过菲律宾海、莱特湾、硫磺岛等恶战的二战著名战舰

500

> 1953年在越南水域活动的“拉斐特”号

【“克莱蒙梭”级 】

法国一向坚持自主国防政策,在获得足够的航母运作经验并且国力得到恢复后,于1955年和1957年分别开工建造2艘“克莱蒙梭”级中型航母,6年后相继服役。

500

> 1981年11月并驾齐驱的“克莱蒙梭”号(右)和“福熙”号(左)

“克莱蒙梭”级满载排水量3.28万吨,小于英国同期入役的4万吨级“皇家方舟”号,但是该舰在设计时就引入了英国制BS5型蒸汽弹射器、斜角甲板和助降镜等当时最先进的航母起降设备,配备“军旗”/“超军旗”攻击机和美制F-8战斗机,以适中的尺度和成本获得了比意大利、西班牙等国的小型航母强大很多的战斗力,成为中型航母的典范,也是整个冷战时期法国海军的核心力量。

500

> 从左到右分别为意大利“加里波的”号、法国“福熙”号和西班牙“阿斯图里亚斯亲王”号,摄于1992年“龙之锤”演习

“克莱蒙梭”级在服役生涯中经过多次改装,参加了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克莱蒙梭”号于1997年退役,“福煦”号在2000年退役后被出售给巴西海军,更名为“圣保罗”号继续服役到2018年底。

【“戴高乐”号 】

法国海军从70年代中期开始规划“克莱蒙梭”级的后继型号,很早就确定采用核动力。受当时正在建造中的英国“无敌”级轻型航母的影响,法国造舰部门在1975年提出PH-75小型核动力直升机航母方案,排水量仅有1.84万吨,功能类似于不带坞舱的两栖攻击舰。该方案遭到海军高层的强烈抵制,坚持建造正规大甲板航母。

500

> PH-75模型

1977年PH-75被更名为PA-75,改为采用垂直起降战斗机,之后经过多次修改,方案编号从PA-76、PA-78、PA-79、PA-82一直排到PA-88。

500

500

1980年入选的3个方案分别是1.8万吨的垂直起飞方案、2.5万吨的轻型航母方案和3.2万吨的中型航母方案,最终在九月份选择了排水量最大的第三方案,采用常规的弹射起飞阻拦降落方式,共计划建造两艘一对一替换“克莱蒙梭”级。

到1986年新舰计划才正式确认,首舰被密特朗总统命名为“黎塞留”号,继承自二战时期的同名战列舰。1987年5月时任总理希拉克将舰名更改为“戴高乐”号,因为他是一位狂热的戴高乐主义者。

造舰计划在1988年被推迟了一年,1989年4月才开工兴建,当时正值冷战结束而且法国陷入经济衰退军费紧张,在1990-1995年间“戴高乐”号4次停工,工期被推迟了3年半,直到1994年5月才下水。之后由于又陆续发现核反应堆强度不足必须补强,斜角甲板也因为长度不足无法安全降落E-2C空中预警机,2000年进行了甲板延长改造工程,长度增加4米。2001年5月18日“戴高乐”号正式服役,比原计划晚了5年,此时2艘“克莱蒙梭”级均已退役,法国航母出现尴尬的空窗期。2号舰续用了“黎塞留”号的舰名,原计划1992年开工2004年服役,后因预算削减无限期推迟。

500

“戴高乐”号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艘非美国造的核动力航母,集法国国防科技之大成,除了美制C-13-3蒸汽弹射器外关键设备均为自主研发。2座反应堆由“凯旋”级战略核潜艇的Alsthom K-15型潜用反应堆放大改进而来,总输出功率只有7.6万轴马力,远不及“克莱蒙梭”级的12.6万轴马力,官方宣称最高航速27节,海试仅达到25节。但因为弹射器功率强劲且主要运作中型舰载机,较低的航速并不影响舰载机的运作。

“戴高乐”号搭载24架“阵风M”舰载战斗机、2架E-2C预警机和4架直升机,日均最大出动架次75架,对于这个吨位的中型航母来说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准。除此之外“戴高乐”号还配备了先进的雷达电子设备、作战系统和32枚“紫苑15”防空导弹,是西方海军第一型装备相控阵雷达和垂直发射防空导弹的航母。

500

首次设计、建造、运作核动力航母的法国海军在“戴高乐”号上交足了学费,该舰在服役初期问题丛生:2000年11月第一次远洋训练时甚至发生左侧螺旋桨桨叶断裂的事故(很多文章误传为螺旋桨断裂掉入海中);主轴存在设计缺陷不得不临时换上“克莱蒙梭”级的备用轴,随即又因频率不匹配产生巨大振动,舰体后部噪音高达100分贝;核反应堆的冷却系统和电力系统也存在隐患。这些问题在之后十几年的运作、维护、升级中逐步得以解决,“戴高乐”号参加了多次对阿富汗、索马里、利比亚的作战行动,基本实现了初始设计的作战能力。

500

> 图为在土伦入坞检修时拍到的左侧断裂螺旋桨叶

“戴高乐”号最大的缺点其实是它高昂的造价和后续改造、维护费用,全项目2001年总开支为28.3亿美元,到2018财年已经上升到53.3亿美元。美国“尼米兹”级最后一艘“布什”号2006年下水时的造价也只有62亿美元,其排水量和作战能力都超过“戴高乐”号一倍以上。

500

> 2001年5月16日,世界上第一艘核动力航母“企业”号和“戴高乐”号航行在地中海上,“戴高乐”号要在2天后才正式服役


500

寻求新航母的漫漫长路

法国海军一直希望能增加一艘航母,以便在“戴高乐”号入坞修理或者进行训练时保持航母作战能力。鉴于欧洲政治、经济、军事一体化进程不断发展,法国和英国、意大利等北约国家多次合作设计制造飞机军舰,法国政府从2003年开始考虑和英国联合设计航母以节省开发成本。虽然法国海军偏好核动力,但为了照顾皇家海军所面对的更大成本压力,2004年希拉克总统宣布法国下一艘航母将考虑采用燃气轮机动力,计划编号PA2,也就是法语2号航母的缩写。

500

PA2的设计基于泰勒斯集团于2003年1月中标的“伊丽莎白女王”级方案,同样采用双舰岛设计和以2台罗·罗MT-30燃气轮机为核心的IFEP综合全电推进系统,尺度及航海性能基本相同,15节时续航力达到1万海里。英国版已经确定引进F-35B战斗机并采用滑跃短距起飞/垂直降落方式,而法国版将继续使用弹射起飞阻拦降落方式。

扩大舰体的PA2将用“尼米兹”级上标准的C13-2型蒸汽弹射器(长度90米)替代“戴高乐”号上长75米的C13-3型,搭载“阵风M”战斗机、E-2C预警机和NH-90直升机,标准载机量仍然是40架。因为自动化程度提高,PA2的舰员人数将比“戴高乐”号的1950人减少300人。

500

> 法国造舰局公布的早期PA2设想图

PA2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双舰岛设计,为了配合燃气轮机的动力布局,两套进气/排气系统前后分置,减少了内部管道占据的空间,降低了动力系统被同时命中受损的概率。航海舰岛在前(如“戴高乐”号),航空舰岛在后(如“尼米兹”级),各司其职互不干扰。烟囱安装方式以及舰岛上配置的雷达都和女王级不同,全部采用法制设备。

500

> “伊丽莎白女王”级效果图

2006年1月英法国防部长达成协议共同设计新一代航母,法国将分3批向英国支付1亿英镑的设计费用。2008年法国在国防预算中已经列入了30亿欧元的航母开发费用,但当年4月法国国防部长赫尔夫·莫林以预算紧张和国际油价上涨为理由对采用常规动力的新航母计划提出质疑,6月21日萨科齐总统决定中止和英国的合作,重回自主设计的路线。

英国继续建造2艘女王级,但是随着英国国力日益下降,实在是难以负担两艘大型航母的建造和运作费用,一直有传言2号舰“威尔士亲王”号将被取消,或者建成后即封存甚至出售。2010年英法甚至认真考虑过航母共享计划,统一调配两国届时在役的3艘航母,以保证任何时候都有一艘航母处于部署状态。但是英法在战略战术、后勤维修等很多方面差距甚远,军方和民间对于共享战略资产非常抵触,最后不了了之,法国海军装备了3艘“西北风”级两栖攻击舰部分弥补航母的空缺。

500

> 2014年10月13日-26日,法国海军组织大规模演习,出动“戴高乐”号航母和2艘“西北风”级两栖攻击舰

500

新一代核航母PANG

马克龙总统是在去年12月8日视察位于法国中部勒克鲁索的法国核工业龙头企业“法马通”时公布新航母方案的,该方案由法国海军集团(前身为法国海军造舰局)在当年5月提交给法国政府,工程代号PANG - 法语Porte-avions de nouvelle génération(下一代航空母舰)的首字缩写,不过我总觉得这就是一个“胖”字。

500

从法国媒体公布的设想图和性能参数看,PANG远不是“戴高乐”号放大版这么简单,它的身上具有很多鲜明的法兰西特色。

【 庞大度 】

PANG的满载排水量7.5万吨,长度300米,超过女王级的6.5万吨/280米和PA2方案的6.6万吨/283米,成为西方海军中排在“福特”级和“尼米兹”级之后的第三大航母,也是法国海军史上排水量最大的一艘军舰。飞行甲板宽度更是达到80米,比“福特”级还要宽2米,将是世界上最宽的军舰。

500

这个长度对法国海军来说是一项重大突破。过去的法国航母全部都在海军造舰局所属布雷斯特海军船厂建造,它的船坞长度只有280米,所以无论是“克莱蒙梭”级(长264.9米)还是“戴高乐”号(长261.5米)都必须迁就船厂设施而在舰体规模和长度上做出妥协,影响了航空作业能力。

500

> 1994年下水前夕的“戴高乐”号,全舰用法国国旗色的彩布包裹,显示出别样的法式浪漫,可以看到布雷斯特海军船厂的干船坞已经被用到了极限

而新航母将由位于圣泽纳尔的大西洋造船厂建造。始建于1861年的大西洋船厂是世界上少数几家能建造300米以上巨轮的造船厂之一,其排名世界第3的干船坞长达900米,承建过362米长、排水量12万吨的“海洋交响曲”号超大型豪华游轮(世界上最大的游轮),“西北风”级两栖攻击舰的后三艘也在这里建造。

500

> 圣泽纳尔大西洋造船厂

实力雄厚的大西洋造船厂也有三个缺点,一是目前大西洋造船厂由意大利芬坎蒂尼造船集团和法国方面各持一半股份,让一家合资船厂建造本国航母在知识产权和安全性上都存在一定隐患;二是大西洋船厂并没有核资质,也没有建造过核动力舰船(法国另外一家具备核资质的是建造核潜艇的瑟堡造船厂),为了建造新航母必须进行大规模改造和资质认证,过程复杂;三是私营的大西洋船厂必须根据手中的商业订单执行情况来安排厂房、船坞等各项设施,如果航母的拨款或者设计发生任何改动,都会对工期带来很多不确定影响。而布雷斯特船厂是海军自己的设施,可以依照军方需求灵活调整工期,所以也有可能在大西洋造船厂完成总装后前往布雷斯特海军船厂进行舾装和调试。

500

无论如何,选择大西洋造船厂将彻底解除船坞对航母尺度的限制,让航母性能实现跨代的飞跃,同时也能看到法国海军面对新形势展现出政策上的灵活性。

除了造船厂的因素,航母母港土伦海军基地内的沃邦干船坞也无法容纳7万吨级的航母,法国正计划对沃邦干船坞进行扩建。

500

> 土伦沃邦干船坞修建在一个突出的半岛上,两端都有坞门,形如一只漂在海面上的浴缸

500

> 2017年2月8日,“戴高乐”号在土伦入坞进行为期18个月的中期大修,进行反应堆换料作业,升级作战系统,完成后将继续服役20年。可以看到沃邦干船坞的尺度几乎没有余量。

【 创新构型 】

PANG的甲板布局与“戴高乐”号相反而和“福特”级类似,舰岛非常靠后,体积也相当小,让出右舷前部形成一大块完整的舰载机整备区域,相关人员、弹药和设备可以在这一区域集中保障,充分发挥出大舰体的优势,提高甲板作业效率。

500

出于成本和出动率的考虑,只在右舷中部布置了2台升降机,比“福特”级少了一部左舷后侧的升降机;采用3部美国通用原子公司生产的电磁弹射器,和“福特”级型号相同,斜角甲板上只安装1部。电磁弹射器对舰载机的适配性更好,从重型舰载战斗机到轻型无人机都能提供最优化的弹射功率和加速曲线。这样的甲板构型设计即吸收了“福特”级的先进甲板运作理念,也符合法国国情和海军需求,是相当务实的选择。

PANG飞行甲板以下的船型设计就显得相当前卫了,它采用了航母中绝无仅有的穿浪艏设计,舰艏水线部分略带后倾,将首柱和球鼻艏融合为一体,球鼻不突出于首柱外而是缩在舰艏两侧;宽阔的舰艉增设了一个大型游艇上常见的倾斜突出部,长度近20米,配备三轴三桨两舵。这一前一后的反常规设计延长了水线长度,在不影响甲板布局的前提下通过加大长宽比减少阻拦,提高航速,同时还增强了隐身性和稳性,创意十足。

500

实际上这也是一种无奈之举,根本原因还是动力不足。PANG的动力系统将采用2座K22型反应堆,它是K15的改进型,输出功率从K15的150兆瓦提升到220兆瓦,驱动经过线形优化的7.5万吨舰体最高航速也只能达到27节,略高于女王级的25节。

即使性能不足法国政府也要坚持采用核动力的根本原因是为了维持法国的核工业体系和关键技术。目前法国海军正在运行的反应堆只有12座(“戴高乐”号2座、4艘“凯旋”级战略核潜艇和6艘“红宝石”级攻击型核潜艇各1座,全部都是K15型),随着技术进步反应堆换料周期逐步延长,今后法国核工业的工作量将更加萎缩,导致技术、产能和人才逐渐流失,增大军用核动力推进系统服役中的运作风险,最终危害到法国唯一的战略核威慑力量 - 弹道导弹核潜艇的作战效能。这是事关国本的战略性问题,不惜代价也必须坚持。

K15反应堆采用的是20%的军民两用低浓度铀,而不是英美先进核反应堆的95%军用高浓缩铀,以降低对核燃料的要求和费用,其代价就是反应堆换料间隔过短。“戴高乐”号于2001年服役,2007年就进行了首次换料,换料周期只有7年,换料工期5个月;2017-18年的中期大修已经是第2次换料,再加上常规的维修改进工程,使法国在2次换料中分别有15个月和18个月无航母可用,占到“戴高乐”号已服役年数的1/6。

法国新一代攻击型核潜艇“苏弗朗”级使用的是K15的改进型,堆芯寿命从7年增加到10年,换料工期从5个月缩短到3个月,大大提高了在航率。但这个寿命指标和美英先进核潜艇30年服役期不用换料相比差距还相当大,“尼米兹”级和“福特”级的反应堆换料周期也有23-25年,全寿命只需换料一次。K22采用何种浓度的浓缩铀、能达到多长的换料周期还有待观察。

500

PANG十分注重隐身性能,舰岛采用一体化隐身设计,安装了4部相控阵雷达,顶部是和下一代FDI多功能护卫舰类似的圆锥形集成桅杆,综合射频系统的集成度超过“福特”级。整个飞行甲板前部的边缘做了切角处理,圆滑过渡以降低雷达反射面积,中近程防空导弹继续采用“戴高乐”号上的舷侧垂直发射方式,连近防炮都做了隐身化处理,它的隐身性能很可能是世界航母中最强的。PANG的舰员包括航空联队一共约2000人,自动化程度相当高。

500

【 先进战机 】

PANG将搭载30架NGF隐身舰载战斗机、2-3架E-2D先进预警机和若干隐身舰载无人机,实现作战飞机全隐身化。SCAF是未来空战系统的法语简称,由NGF下一代战斗机和舰载无人机组合而成,它是法国、德国、西班牙三国联合研制的第六代空战系统,2019年巴黎航展上第一次公开展出模型。

500

NGF的主承包商是达索公司;空客负责伴飞的舰载无人机和支持整个体系的作战云系统;赛峰集团将作为全新设计的先进发动机主承包商,负责发动机的设计和整合;MTU航空发动机公司则负责发动机维修服务。参与项目的还有MBDA、泰勒斯集团和西班牙Indra系统公司,几乎汇集了欧盟全部顶尖航空、航发、航电和武器制造商。

NGF虽然被法国媒体称作6代机,从模型外观上看还是标准五代机的设计,包括DSI进气道、尖锐的前掠进口道唇口、翼身融合升力体、类似YF-23的大倾角垂尾,具备无人机协同作战能力。

按计划NGF将从2020年2月开始展开为期18个月的初始研究开发,验证机于2025年首飞,2035-2040年服役分别替代法国的“阵风”、德国的“台风”和西班牙的F-18战斗机。参与的三国中只有法国拥有大甲板常规起降航母,法国将为PANG特别研制一款海军型NGF,装备数量非常有限,很可能不超过50架。舰载无人机将执行巡逻、侦察、电子战等辅助任务,航母战斗群、舰载机、无人机和岸上指挥系统将通过作战云构成一个高度集成的作战体系。

500

NGF的尺寸大大超过“阵风”,最大起飞重量达到30吨(“阵风”为24.5吨),因此PANG最多只计划携带30架,少于女王级规划的36架F-35B。不过到PANG和NGF服役的本世界30年代末期,NGF在航电、隐身性能等方面将至少比F-35B领先半代,加上皇家海军很可能没有足够预算让F-35B满编,而且女王级也没有舰载固定翼预警机,所以单舰比较PANG的作战效能将高于女王级。

【 建造周期与成本 】

按照法国海军的规划,海军集团将进行为期2年的方案论证和初步设计研究,随后进入详细设计阶段,到2025年下半年才会正式签署建造合同开工,预计到2036年进行海试,2038年接替退役的“戴高乐”号成为法国海军旗舰。从这个时间表可以看出PANG不是像PA2那样用于补充“戴高乐”号组成双航母,而是作为它的替代者,这也意味着至少到本世纪中叶法国都只会拥有一艘航母。

PANG包含研发与建造的成本估计在40亿到60亿欧元之间,2艘“伊丽莎白女王”级的总造价为97.4亿美元(2019财年币值),“福特”号的造价更是高达129.98亿美元(2018财年币值),PANG的费效比还是比较有竞争力的。当然最终的费用还要看法国方面的项目管理和成本控制能力,以免重蹈“戴高乐”号计划投资120亿法郎实际耗资800亿法郎的覆辙。

【 新一代核动力航母的意义 】

PANG以7.5万吨的体量只携带40架舰载机,不到美国航母的一半,但30架多用途隐身战斗机的比例并不算低,美国航母74架舰载机中作战飞机也只有49架。英国在确定女王级尺度和载机量时的任务需求标准就是达到5天内日均出击75架次,这和皇家海军所担负的作战任务、对手情况以及英国的综合国力、船厂设施都是紧密相关的。法国海军没有明确公布航母设计标准,但是鉴于两国曾经计划共享航母设计,国际地位和综合实力相当,对航母的要求也是基本一致的,以中低强度海空作战和海外干涉为主,并不追求高强度大洋正规海战和美国“福特”级30天内日均160架次/最高270架次的超强兵力投射水平。

更大的体量带来更好的航海性能以及广阔的升级空间,今后如果法国国力改善,完全可以配备更多的舰载机或者激光武器、定向能武器等新式作战系统,这是“戴高乐”号这类潜力用尽的中型航母无法提供的优势。

法国倾尽国力发展下一代核动力航母,除了增强海军实力外还具有更深层次的政治用意。对欧洲,在英国脱欧、美国奉行“美国优先”政策进行战略收缩的大背景下,维持一艘核航母将稳固法国在欧盟政治军事领域中的领导地位,对周边的意大利、西班牙和德国保持压倒性军事优势;对国际,凸显欧盟唯一一个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世界大国形象,维持全球部署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的能力,保护自己分布广泛的海外领地和海外利益;对国内,可以维持本国核、造船、航空等众多军工产业的健康发展,创造就业机会,保住世界核俱乐部的会员资格。

一艘核航母就是法国今后20多年世界大国身份的闪亮名片。

 欲先了解更多,可移步公号:温哥华的鱼(ID:van--yu)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