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点儿啥】这位“茅台院士”,您是酱香型,还是浓香型的呢?
各位好,我是观察者网的董佳宁。网上有一种调侃:国内的高科技企业分两种,一种是酱香型,另一种是浓香型。前几天,这两种科技获得了突破性成就。茅台集团总工程师王莉,入围2021年中国工程院院士贵州省候选人名单。
根据2018年修订后的《中国工程院章程》,工程院院士要在工程科学技术方面“作出重大创造性成就和贡献”,还要“热爱祖国,学风正派,品行端正”。什么是 “重大、创造性的成就和贡献”呢?根据《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办法》,要在工程科技领域,有重大发明创造和取得重要研究成果,并有显著应用成效;或者在重大工程中,创造性地解决关键科学技术问题,作出重大贡献;也可以是工程科技领域的奠基者和开拓者,或者在培养工程科技人才方面作出贡献。
王莉1994年毕业之后,20多年来,一直在茅台酒厂工作,还有国务院特殊津贴。2013年,她参与的一项研究,获得了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她署名为第三作者。这项研究名字很长,叫“基于风味导向的固态发酵白酒生产新技术及应用”。这项科研不仅应用到了茅台,也可以应用到汾酒和洋河大曲,可以说是发酵科研领域的“酿酒三连”。
以前宣传茅台的时候,特别爱提它的酿造环境。地势、地质、土壤、水质、原料、气候、菌群,叠加在一起,才有了茅台酒。可以说,茅台是大自然的一个成果,可是提名院士却没有大自然,非常的不公平。7000万年的紫色砂页岩、400米的海拔,周围群山环绕,PH值7.2-7.8的赤水河,优质的糯米、小麦,都没有说话。
茅台的品质,最终是取决于它的香气,据说含香气成分300多种,我看也有资料写着是2000多种的,有的学校做出了定量研究,得出的数字没有这么高:一共79种香气化合物,其中35种起关键作用。传递到感官层面呢,能感受到7类香气:酱香、陈香、窖香、焦糖香、花香、果香和粮食香。
我不太喝酒,对酒的感知没有那么敏锐。不过我看电影,从电影会增加一些感官的印象。有一个电影叫《天使的一份》,讲的是几个苏格兰小混混去偷名酒,发家致富的故事。其中有一段很有意思,品酒师说这款威士忌有海洋的气味。这段话小小地扩展了我的视野,知道了品酒也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通过感受香气,也能够激发很多联想。
我国白酒的自然也有这种能力,各种香型,在历史上一直就有。不过定名是在改开之后,1979年,第三次全国评酒会议,确定下了12种白酒香型,现在我们知道的什么酱香型,浓香型,清香型,都是那一年正式定名下来的。
茅台属于酱香型,刚才说的酱香、陈香、窖香这几大类香气,也可以用一系列词汇来表现:酱香突出,幽雅细腻,醇厚绵柔,还有空杯留香,持久愉悦。这些都是大自然和生产工艺的产出,不过如果说科技含量,我们还得看看它的财报:2019年,研发投入合计2.2亿,占销售额0.26%,也就是千分之二点六。
千分之二点六这个数据我不知道大家怎么看,比起一家高科技企业来讲,肯定是低太多了。不用比高科技企业,拿我们观察者网来说,可能看我们视频的很多观众不知道,我们观察者网还有一个网站,有网页端的,也有APP,有一支产品和技术开发的队伍。我们自己有时候也用不习惯,常自嘲自己是“技术有限公司”。不过就是我们这样一个小企业,恐怕研发投入的占比,也不会这么低。
当然了,企业的研发投入是一方面,可是企业还要讲一词,叫影响力。茅台是中国人都知道的品牌,影响力绝对是第一流的。在学术上,同样也会有一些影响力。比如,2014年,出现过一篇著名的论文,在网络上流传了一个简化的说法:喝茅台可以预防肝癌。
这篇论文中,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对小老鼠进行了实验,实验表明,在小老鼠中,茅台酒可预防二乙基亚硝胺所致肝癌。这个实验是怎么做的呢?二乙基亚硝胺是易引发肝癌的致癌物,先给老鼠摄入这种毒素,然后再给其中一部分小老鼠喝茅台,另一部分小老鼠喝酒精。最后发现喝茅台的小老鼠,肝脏破坏程度比另一组轻。
好家伙,这种研究如果做下去,茅台有望纳入医保。其实这种研究并不少,吸烟与肺癌并无直接关系就是这种例子。我再举一个例子,就是糖。糖分与健康的关系,背后是制糖业与科学研究之间的关系。20世纪60年代,美国制糖业花了不少钱,资助科学研究者,刻意弱化糖与心血管病的关联,转而将饱和脂肪推为罪魁祸首。
当时的医生也分成了“糖分派”和“脂肪派”:约翰·尤德金(John Yudkin)认为,糖类添加是主要的诱因;安塞尔·凯斯(Ancel Keys)认为,全脂、饱和脂肪和膳食胆固醇是主要诱因。
凯斯对外高调,登上过《时代杂志》,他的游说能力也非常强,于是很快就占了上风。学术辩论最后变成了一边倒,到了80年代,“脂肪导致冠心病”就变成了行业主流。1980年,美国政府更是从行政层面一锤定音,在发布的美国膳食指南中强调,为了降低心脏病,应降低膳食总脂肪、饱和脂肪和胆固醇。
凯斯当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那些年是糖研究基金会(SRF)附体。糖研究基金会主打的生意是吃糖,吃糖,还是吃糖。这些被资助的科学家,有人当了哈佛营养学院院长,更有人负责撰写了1980年的膳食指南。随着这些研究者和糖业公司的深入“交流”,美国人民的腰围和心脏支架植入数量突飞猛进。2016年,糖果制造商又资助了一项研究,得出结果:吃糖果的孩子的体重比不吃糖果的孩子轻,可谓是营养学奇迹。
- 下一页
吃肉的人很多,为何不提猪院士?
吃菜的人很多,为何不提菜院士?
人人喝水,无水必亡,而无自来水院士?
人人呼吸,气竭人逝,难寻空气院士?
人人吃盐,无盐不食,何处有盐院士?
。。。。。。
酒可不喝,菜肉盐水气却不能断。。。。。
就是这茅台酒,虽然算是食品科学,但是既不是人类知识前沿的基础科学,又不是大国争锋的关键技术,和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更是基本不沾边。公众的争议,大概在此。我看呐,要是这候选的“茅台酒院士”研究的不是酒,是酱油,争议估计就没今儿这么大啦,哈哈。
并不是说食品发酵的人不该评上院士,你先看看最新评选上的发酵工程的院士应该具备什么水平:清华大学陈坚教授,2017年入选中国工程院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院士,长期从事发酵工程、食品生物技术领域的研究和教学工作。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部省级(教育部、江苏省、中国石油与化学工业协会、中国轻工业联合会)自然科学、技术发明、科技进步一等奖6项,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科技创新奖,中国专利奖金奖;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新世纪百千万工程国家级人选;全国优秀教师、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
1世界第一
海康威视:7年蝉联全球视频监控设备市场第一名
立讯精密 :AirPods全球组装供应商第一名
京东方:LCD屏全球第一名
汇顶科技:指纹芯片出货量全球第一名
闻泰科技:全球最大的手机ODM公司
长春高新:长效生长激素全球第一名
歌尔股份:微型麦克风、游戏手柄业务、中高端虚拟现实业务全球第一名
亿联网络:SIP出货量全球第一名
欣旺达:智能手机电池全球第一名
亿帆医药:泛酸钙全球第一名
2国内第一名
恒瑞医药:国内药品研发综合实力第一名
迈瑞医疗:国内医疗器械公司第一名
中兴通讯:通信电源市场国内第一名
三六零:杀毒软件国内第一名
智飞生物:二类疫苗销售国内第一名
用友网络:公有云SaaS国内第一名
三安光电:LED芯片国内第一名
科大讯飞:智能语音国内第一名
深信服:虚拟专用网络(Virtual Private Network)领域连续11年蝉联国内第一名;下一代防火墙在UTM领域
为什么这么多反对意见,你心里没有一点数吗?不就是大资本有非常强大的暗箱操作和潜规则能力吗。公众的关注以及更严苛的审视,就是对大资本这种能力的一种制衡,有什么不对的?
不错,普通公众没有相关专业知识。但你想过没有,有了公众的关注,那些评委们就不敢在这个人选上胡来,至少增加他们潜规则胡来的成本。当然是好事儿。
那有没有可能冤枉了,让评委们有压力,为了不惹麻烦本来完全有资格反而没评上呢?这种可能当然有。但说实话,像在茅台这种公司,评上评不上对她本人名利能有多大影响?就算符合条件也不过是锦上添花而已。
还不如把院士这种稀缺的资源雪中送炭,给那些正在攻克国家更需要的关键技术,已取得相当成就,但同时又无名无利的学者。
问题不在于食品工业本身就是一门工程技术大门类,食品行业本身有许多院士了,问题在院士是差不多十多个候选人中挑选一个,这位院士候选人太菜了,没戏,有人说该酒的配方很重要,但该酒的配方与这位有屁的关系,这是老祖宗留下的,当年周总理定为国酒,专门组织一帮人研究配方,要算也算在前辈上。
第二,食品行业的院士多是大健康的,这叫做顺应健康中国国家大战略,烟酒有害健康,在评选这种行业院士的时候,评审人都会持谨慎态度,放着搞大健康水平更高的候选人不选,为什么要选一个有争议的?
第三,贵州最近两届院士都剃光头,远不如邻近的云南,说明该省科技竞争力已经不行了,更说明其它省进步更快,看云南推荐的多是生物医学、绿色冶金、环保等朝阳行业,该清楚了,推荐可以啊,出去打酱油有意思啊?
拎得清吗?
院士窝里不如白酒院士贡献大的人多了,怎么到人家这就BB起来了。
人家的酒最起码创造GDP了。
现在没有证据证明人家搞学术腐败,人家也按照规矩提名,不知道大家义愤填膺些什么?
做白酒产生实际价值的的不比水论文没啥成果还天天阴阳怪气的更有资格?
能不能别用舆论干预其它圈子了,您真的懂里面的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