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点儿啥】郭老师在直播抽象,你在午夜抽泣

最近有一个视频特别的火,“我很丑吗?那我走?”我们再来回顾一下。——这个情节十分的简单,但是含义十分的复杂。精华在于最后,男主角意识深长的“嗯……”既有后悔、懊恼,又非常犹豫,甚至有些不舍。我觉得这是一个精良的作品,真情实感,并且很容易理解。

可是有一类视频,我不是太能理解,就是郭老师。上期我们也预告了,不是郭德纲。是河北的郭老师。她是这两年一个现象级的网红,短视频平台上收获了千万粉丝,线下也享受一线明星的待遇。前几天她到河南开封旅游,受到了粉丝们的狂热围观,甚至一度登上了热搜。

她最著名的作品,就是那个猕猴桃的视频。(放吃猕猴桃视频)结尾有一个短促的转折,推翻了之前的预设。后来她还有一系列视频,都是吃东西,最后把自己恶心到了。我觉得还算不错吧,就是我也笑出来了,但是我觉得不至于让我沉迷。

这个系列之外的视频,我就比较迷惑了。比如郭老师经常会躺着录制视频,说自己就是许多男生喜欢的那种女孩;快到情人节的时候就会说,要约我的赶紧了,来的时候要记得开玛萨拉蒂。前几天郭老师到了上海外滩,指着汤臣一品顶楼的房子说是自己家的。她表现得越浮夸,观众越喜欢她。

她自创了一套语言,现在都成了流行语,其中就是包括她最出名,最具标识性的“鸭斯莫来”。这句话到底最初是指什么,现在还有争议。有的说是骂人的,有的说是英文,yes more love。郭老师官方的解释是语气助词,没有具体的含义,就是兴奋中带着些变态的感觉。

还有她的口音,她也从来不避讳这个。也是一种“抽象话儿”,比如郭老师把姐妹叫成集美,香蕉说成香居。这一套语言系统被称为“郭语”。一开始只是核心粉丝的接头暗号,后来随着二创作品越来越出圈,网上甚至有了“外郭语考试”的视频。

如果让我们分析“郭老师”的形象构成,可以说郭老师是几类网红的集大成者。带一些芙蓉姐姐的自恋,有药水哥的大吼大叫,还有奥利给大叔的标志性语言。

说了这么多郭老师的表演,我们还是要介绍她这个人,以及她的生活环境,才会更好地理解她的爆红。郭老师原名叫郭蓓蓓,河北沧州人,从小生活在农村。尽管看上去有四五十岁,但她实际上是94年的,今年只有二十七岁。

她有个男朋友,叫达令。达令时不时会在视频中出镜,本职是开挖掘机的。她很喜欢提达令,光是她和达令相爱的情节,在直播中就说了十几个版本。流传最广的一个版本是,郭老师本来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中考进考场前她买了一个老头的冰棍,结果在考场内窜稀,与高中失之交臂。后来她才知道,那个老头就是达令的爸爸,达令暗恋她,怕她考上高中去外面就不回来了,冰棍是刻意安排的。还有更花边的,她给达令拍写真啊,按摩啊。时间久了,她就被称为“沧州安徒生”,或者郭徒生。

现在郭老师的达令也相当有名气了,前一阵,郭老师在直播中,与达令发生了一些争执,动了手。结果事情立即上了热搜,要知道,这一般可是明星才有的待遇。

让我们回顾一下郭老师的创业史。2017年,郭老师和达令借钱,做了点小生意。据热心网友的补充,应该是餐饮业火锅鱼店。结果啊,郭老师失败了,负债十多万。为了还债,2017年下半年,郭老师辞职在家,专门做短视频和直播。村里的人觉得她做直播是不务正业,背地里说三道四。亲婶子不仅嘲讽她没本事、缺心眼,还为了盖自家的房子,拆了她家的彩钢房。

这个时期她比较正常。视频里常常化了妆,有的还开了美颜,加了滤镜。举手投足间有几分拘谨,有几分淳朴。内容无非是一些日常分享,或者跟风套用一些土味模板。直播就像其他美妆博主一样,边化妆,边聊天。

就这样做了一年多,2018年下半年,她积累了二十多万粉丝,直播一晚上能赚不少。可就在这时,平台封禁了她的账号。她转头做小号。小号刚有点起色,也被封杀了。她想过放弃,但觉得不播了,村里人会更看不起她。正是这种刺激下,让郭老师终于成了郭老师。

2019年10月,猕猴桃爆款了。大家惊奇地发现,在抽象表演艺术领域,郭老师简直是老天爷追着喂饭吃。通过猕猴桃、暗度陈仓等爆款视频,只用短短几个月,郭老师就成为了顶流中的顶流。她直播的内容也逐渐变成大家熟悉的模样——打扮邋遢,又哭又闹,骑马上吊。放屁、啃脚、打滚、对骂,忽然大叫。低情商:这不就是个神经病。高情商:这才是先锋艺术的综合实践。

其实都2021年了,网红圈子里已经容纳了不少抽象大师,但是他们其实演出风格固定,甚至很套路。这样一来,普通人揣摩一阵子,就能有样学样。可郭老师不一样啊,她的表演就是没有表演,她的成功无法复制。你永远无法猜不到郭老师下一个视频会出什么,永远猜不到直播中下一秒她会做什么。但唯一确定的是,只要你点开郭老师的视频时,你一定会看到一部荒诞、怪异的审丑剧。

郭老师除了测不准的后现代表演,还有测不准的价值观。郭老师的直播,经常会突然骂街,追着其他女主播人身攻击。何止是下三路,简直就是下三路。一定有人问,骂街不会被封吗?答案是她是唯一不需要自己下播的主播。因为直播间总会被官方查封,“别播了,掐了掐了”。所以郭老师经常表达不满,甚至把自己的个人简介改成:希望自己下直播。

但有的时候,郭老师的三观又极为健康向上。比如不让未成年观众刷礼物,让孩子们把钱花在提升自我上;之前有营销号,炒作达令家庭暴力,郭老师又会认真澄清。某次她与一个男主播连麦,对方属于少数群体,喜欢女装,从小敏感自卑。郭老师全程都在体贴地安慰,末了还真诚地说:“我祝你快乐”。尽管这种情形不算多,但管中窥豹,我们也能看见郭老师内心深处真挚、朴实的地方。

郭老师身上有这么多自相矛盾的点,评价郭老师这个人就很困难。如果加上一个镜像问题,可能还有“为什么郭老师这么火,郭老师值得我们喜欢吗?”

绝大多数人第一反应,自然是郭老师好蠢,是个活小丑。但人家自己也非常明白。之前她接受采访就说,大意是,人们要审丑,那我就丑给他们看。类似的还有药水哥,别人问他,大家说你是艺术家,你觉得是认真地夸奖,还是。话还没问完,药水哥就斩钉截铁地说,是在认真地夸奖我,接着补充说,他们没有调侃我。其实他们更通透,更门儿清。她完全分得清现实与虚拟的边界。

郭老师自称大家看她,都是在“审丑”,但互联网时代,话一说出口,就不归自己了,所以网友们也有“郭学”解读。一般评价是:后现代抽象哲学鉴赏。

讲完了郭老师,我想谈谈对这类现象的思考。这几年的短视频平台,不断上演马戏团狂欢。涌现出不少先锋派艺术大家。他们的表演风格,突破常规、反主流,表 现着自己对现代社会的超凡理解。其实我也不太懂,给大家讲几个流派。最早的应该是6324派。后来就多了,撤硕美食派、漂亮男孩派、带带篮子派,巴黎剩母派等等。所以郭老师不是孤立现象,而是特定社会景观的缩影。

如果我们再剖析这个缩影,能发现郭老师的视频有几大特点。首当其冲,就是“看了上瘾”。现在大家压力普遍都比较大。很多人看视频不追求什么现实意义,就想乐呵乐呵,或者说“有强烈的情感宣泄需求”。

就有人要问了,“郭老师这算什么情感”,要知道情感有很多种,有正面的,积极上进的。还有负面的,愤怒、鄙视、悲伤等等。郭老师就是情感宣泄的出口。很多人看见“大丑”、“大俗”的东西时,首先会觉得新奇,接着会觉得鄙夷,通过鄙夷又会自我肯定,“我还是个正常人”。这种喜恶参半的感觉就会让他们越陷越深。

直播还有很强的互动性,你能发弹幕、发礼物。不仅是在观赏,会有一种参与感。这个过程中,就能消解在白天的诸多压力。但你终究会回到现实,这类东西,看的时候很快乐,看完就很空虚。

往深点说,福柯就系统研究过“理性和疯狂”之间的关系,现代社会越强调效率、理性,大众的精神追求就会滑向反面。大家在人前“端着个架子”,俗称装X,到了人后就放飞自我。这就叫“看似疯狂的人心里清醒,清醒的人却要变得疯狂”。

第二点可以叫“去中心化”,意思是媒体平民化。往前倒,不用太多,就20年,二十年前还是精英化媒体。精英的媒体,是以文字为核心的。以文字为主的表达方式,讲逻辑,讲递进,讲修辞,内核就是精英主义的。说到底还是要识字,无论是古代的史书典籍,还是现代的媒体报道,都是这样。

但现在是短视频时代了,前几年就有人说,2016年是短视频元年。短视频不太需要文字,只需要眼睛。于是内容端发生了革命性变化,更多的人也能参与进来了。以郭老师为例,达令说她拍视频总是很费周章,拍了改,改了不满意就重拍。但这个过程不需要文字,不需要组织逻辑,不需要刻意设置。和精英的媒体完全不同,精英媒体的时代,“总想找点意义”,需要反应到甚至去改造客观世界,想要对社会做点什么。到了媒体大众化的时代,传播内容已经与客观世界没有关系了。

传播手段进步之后,民众有一种反精英的心态,要推出自己的英雄和明星,不再由媒体来制定明星了。这种反精英意识可能并不是自觉的,但民众就会这样做。不自觉的反精英是民粹主义的一种体现,但有时候矫枉过正就会变成以无知为荣,打破底线。这是需要注意的。

第三,景观比真实有意思多了。女主播,很多漂亮小姐姐,打赏的钱收爆了。为什么呢?很多土豪大款,为什么偏爱这种消遣呢?为什么偏爱这种虚拟的快感呢?有人说女主播一般线下不见面的,我想还是有的。在公开场合露面的也有。可是见了面,就会发现,好像皮肤也没那么光滑了,毛孔也粗大了,身材也走形了。

得益于社会进步,现在类似娱乐,形式上有直播、短视频这种形式,硬件上有美颜摄像头,变声器。主播们打造出了一种独一无二的景观。这种景观往往神似现实,却又脱离现实。更接近于表演,更夸张,更戏剧性,更能刺激人的感官。同时,看直播的不止你一个,还有其他很多人。这是非对称性的,主播占用了你们大家的注意力,你要想引起主播的注意力却只能打钱。直播其实就是一个虚拟小社会,成年人世界里有的地位、权力、潜规则,这里都有。但是规则简化了,所以很多人会很沉迷。

但还是要提醒大家,虚拟世界终究是虚拟的,适度娱乐有益身心,过度沉迷影响生活。

这两天是正是世界读书日。欣赏郭老师艺术的同时,也不能丢下学习。观察者网节目《科工力量》,最近推出了付费课程,一共23讲。制造业是科技,也是政治。制造业在全球范围内有分工,有布局,这里面牵扯了太多的利益,其中的故事也很精彩,有些甚至是离奇。希望大家能关注《科工力量》的课程,一起来看这些有意思的故事。

我的节目固定是在每周四晚上,和每周日上午更新。我的个人号,B站、微博、微信公众号,都是肝帝董佳宁。如果你喜欢这期视频,欢迎大家多多转发。我们下期再见。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