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了将近两三年汉服,毫不客气的说,网络上部分评价汉服的,都是主观臆断

玩了将近两三年汉服,个人觉得是时候可以说出一些意见了。网络上对汉服的评价,毫无疑问,都是没有真正去玩过汉服甚至对汉服没有半点了解就开始瞎逼逼了。一点也不遵循主席“实事求是”的原则。以前我也有点这种问题,但随着对汉服了解加深,玩汉服越来越深入,我基本上不太想再谈汉服了。但是现在觉得,我至少比那些什么都不懂就大嘴一张对汉服指指点点的人强,我得出来讲几句才是。

1.汉服都是有钱人穿的,穷人穿不起:说这话的人跟某装模作样的老三没有任何区别。就有明一代,除了个别款式以外,汉服形制从上到下基本上没有太大区别的,区别在于纹样,材质,颜色和衣服上的各种图案。有人说百姓那不是都穿的是粗布麻衣?那是材料,我手里几款棉麻料子的明制汉服穿着可舒服呢。短衣?对不起,那是工装。百姓那个时候出门,穿的比较多的是琵琶袖,窄袖的交领长衫(直裰是个不准确名词),小袖道袍,有点钱,还可以穿大袖道袍。你会穿着工装上街么?做个不太恰当的比喻,你会穿着防护服上街浪么?在大明光景还不是那么坏的时候,寻常百姓家里肯定是有几件体面的衣服的,大多数是淡红(粉色),米黄,烟灰这类浅色系的。明代纺织技术已经够发达了,如果没有进入乱世,老百姓怎么可能穿不起至少一两件像样的衣服么。至于明中后期到晚明之前这段时间,也就是万历朝,你只要给得起钱,婚礼上给你来蟒袍和凤冠霞帔。

再举一个唐朝的例子,现在市面上卖的唐圆领缺胯袍,就是民间老百姓穿的(别跟我杠这是胡服还是汉服,当时各个国家都有这种结构的衣服),我现在周五晚上,周末多次穿一个主打传统汉服商家卖的唐圆领,放量大,方便行动,即使一整套(圆领中衣,半臂,缺胯袍,裤子,靴子)穿下来,行动也特别方便。骑小电驴,做菜,抗重物,吃烤肉都不在话下。你跟我说汉服不方便?明代还有窄袖的交领长衫呢,还有窄袖贴里呢。一句话不方便就盖过去了?

最后,即使如你们所说,汉服以前只有贵族能穿,平民不能穿。那么现在人人能够穿的起汉服,前朝的皇帝大臣的衣服都被人民穿着,那不就是人民的胜利吗?有些人啊,自诩进步青年,实际上,脑子里还是封建等级那一套啊。

2.改良汉服:对不起,我大体上是反对的。为什么反对?还不到时候。拿改开举例,改开建立在前三十年打工业基础之上,有一定基础才进行的,今天来看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好处。绕是如此,现在一部分大老板们还勾结党和政府内部一些内贼,以“改革开放”之名,行祸国殃民之实。而汉服这边,相关研究还不完善,对明代汉服体系这个有最多实物支撑的朝代服饰结构和种类都还没研究透彻。也就是说,基础都没打好,甚至还没重建好相应的服饰体系,资本就大量涌入了,一时间汉服被搞得乌烟瘴气,各种各样妖魔鬼怪一般的衣服以“改良汉服”之名进入市场。以至于现在其实很很多汉服同袍们发出了这样的感慨:“怎么改良款又辣眼睛,又不如传统款方便呢?”

我在B站上的评论:“汉服就如同一片没好的水泥地,考据党复原党边讲着‘大胆研究,小心定论’,边在小心翼翼的抹着水泥铺路,而一些人高喊着‘一件衣服而已,好看就行。’在没好的水泥地上面走路甚至蹦迪。”

在汉服体系没有改造完全之前,我只同意微改良,比如说圆领袍的布扣可以换成现代的扣子,鞋底用防水鞋底,汉服的材料可以商量。但是之前的复原工作没搞好,基础不牢固,大规模改良还是算了吧。

3.男生穿汉服不好看 汉服不是男生的衣服:真可笑,第一个穿汉服上街的就是一位工人兄弟。

男生穿汉服不好看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不戴首服,其次是穿不搭的鞋子。首服包括头巾,帽子之类。明代的首服巾就有唐巾,东坡巾,飘飘巾,儒巾等,甚至还包括据说从更古老的时代传承下来的幅巾,帽子就有翼善冠大帽之类的,。唐代更是有幞头,宋代也有交脚幞头。鞋子方面唐有六合靴,宋明有皂靴,方头履。现代穿汉服上街。你好歹搭双与汉服配色不冲突的的鞋子么。自己又不是飘飘长发,穿汉服出门不戴头巾和帽子,又穿双不搭的鞋子,难怪挨骂。自己不留点心,学习怎么穿搭,把锅扣在汉服上,期待某种“改良了男生穿汉服就好看了”,那是无稽之谈。

另外,那些穿着花里胡哨的“改良汉服”,长发飘飘还拿着宝剑上街的“仙男”们,我跟大家一样,并不觉得多好看。甚至,我认为资本注入汉服市场以后做出来的“改良汉服”,一定程度上是为了阴柔化我国男性而做成的。男性穿汉服,要么威武霸气,要么儒雅随和(此处勿cue某逝世主播)。我也认为男生不是不可以穿女装(包括但不限于汉服女装),你要是穿女装能够像那么回事儿,可以以假乱真很好看,那就好,扮女人可是门艺术啊。但是,男生绝不可以穿那种不男不女的阴柔风汉服。气质性格的塑造,个人觉得是由外而内来的。

总结:汉服同袍内部撕逼讨论再怎么多,我也不希望一些没玩过汉服的人一上来就进行恶意的指指点点。

更烦的是,那些上来就大喊“cosplay,戏服”的人。如果我控制不住我的脾气,我不介意动用我手中的铁如意给他加个buff,或者效仿鲁智深拳打镇关西。

同时我对汉服过早进入商业化感到悲哀,改开在建国数十年来基础打得这么好的情况下,依旧有很多问题。汉服体型重建的基础都没打得很好,很多人就迫不及待的将其推入市场,无数人想在这个大蛋糕上咬上一口,无数人打着“改良”的旗号把汉服搞得一团糟,这并不是件好事。

令我感到最悲哀的,不是资本市场的贪婪及其对汉服的荼毒,不是境内外反动势力对汉服的诋毁,也不是路人在前面这些人的“努力”之下对汉服形成的成见,而是我发现,包括我在内,很多人似乎已经抛弃了毛教员同志教给我们的“实事求是”精神,忘记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对汉服的态度只是冰山一角,对不了解的领域,如果我们还是以这样想当然的态度对其他我们不懂的领域。那么,我们真的还能够战胜强大的敌人么?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