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制造业跟互联网都做过,互联网企业进入制造业,还是盯着企业数据玩平台垄断老套路
【本文来自《一个小绣花工厂,如何透过数智化逆风翻盘,成为跨国集团?》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我在制造业跟互联网行业都做过,还干过一段时间的企业咨询,说实话现在挺反感什么“X智化”的说法,完全是互联网那一套调调,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折腾个高大上的名词出来,事还是那些事,但是听起来就是牛。
现在讲的99.99%的所谓智能工厂,本质只是高度信息化自动化的工厂,跟智能还差了十万八千里。但是有了智能化的噱头,各种做软件的,做机械手的,做自动化化的,做检测设备的就都开始顺着这个概念包装产品,甚至是组团忽悠。
互联网企业进入制造业的方式更是简单粗暴,根本不是做什么针对企业实际运营的开发和辅导,而是盯着企业的数据资源(财务,人力,客户关系,渠道网络),玩的还是那种平台垄断的老套路。
毕竟互联网是讲指数型增长的,踏踏实实服务企业怎么可能有高增长,这里面需要海量有工程背景,熟悉企业运作,具备不同行业的实操辅导能力,又愿意花时间去做这件事情的人。
这样的人阿里不会去培养,因为太贵了,也太慢了。完成一家中等规模工厂的数字化转型不是放几个大屏幕,搞类似赛博朋克的风格,而是真正花时间去了解每个流程和它背后的问题。不去将流程算法化,只是搞个无纸化办公,再拿这个去包装包装,套政府补贴的事真是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