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勾拳——宿北战役的制胜点与转折点(十一)
回到战斗过程。17日午后,1纵第3旅第7团的阵地一度处于危急之中,战斗焦点集中在高家洼和张林,第7团受到很大的压力。第2旅第6团派出第1营副营长陈宝富率第2、第3连增援到达高家洼,协同第7团第2营一起防守。下午三时,整11师以约两个团兵力继续进攻高家洼、张林,高家洼遭到连续5次攻击,庄内房屋、工事被炮火严重损毁,守备部队伤亡也很大,但阵地仍在手中。[1]张林的第7连(即观杰连,是以1944年7月东埠头战斗中牺牲的原浙东纵队7中队中队长观杰命名的)阵地更是遭到整11师连续7次猛攻。15时左右,有约一个营的兵力已攻占守军阵地右侧河堤一部。守军则利用河堤突出部,以火力封锁阻敌前进,并发起三次反击,但该连损失过半,虽增加第8连的一个排,因火器发生故障、弹药不敷,也未能改变局势。至16时,第7连两个排只剩下11人,第8连一个排只剩3人,已经无力支持河堤以南一线阵地,只能退至张林村内继续防守。整11师乘势跟进,以一个排兵力越过河堤猛冲,经2次冲锋,占领了张林村口十余公尺之坟地一线。此时,第7连指导员菊陶喊出:“共产党员站出来,誓与阵地共存亡”的口号,将第7、第8连的剩余人员合组成一个班,第7团副参谋长张季伦也将团部通信员、卫生员、炮兵连之步枪班及机关干部一起组成两个班,继续作战,保持了阵地始终未失。[2]
与高家洼、张林战斗的同时,晓店子之国民党军也向西北许庄一线的第7团第3营阵地发起反击,企图占领峰山,打通与第60旅的联系。该敌在空军掩护下反击数次均为守军击退。1纵因为第7团在张林方向作战很紧张,故此调第6团第3营接替许庄第7团第3营的阵地。第6团第3营以40分钟时间于16时赶到许庄,正逢晓店子之敌向许庄发动攻击,两个营遂联合发起反击,迫使敌退缩晓店子。第6团第3营顺利接防,使得第7团第3营被腾出作为反击张林以南之用。[3]
按照陈粟指挥部的计划,“决1C【纵】5个R【团】+8D【师】一部从三台山出击,一部从晓店【子】东向南突击,歼灭18B【旅】”,[4]反击时间大致是定于下午的5时。虽然战斗很激烈,1纵仍很冷静地保持了第1旅主力未动,准备用于黄昏时分的最后反击。为牵制整69师,1纵准备把曹家集之战中受到重挫的第3旅第8、第9团也调了上去。杨思一在日记中记道:“【17日】上午得纵队部电话,叫我们争取时间进行休整动员,准备继续参战。我与刘【亨云】曾向纵队部提供意见,按照部队实际情况,至少须休息两三天后才能参战。后知在目前部队准备全部出击的紧张严重关头,部队决无从容休整时间,故一面发电向首长表示我们愿继续参加战斗,且部队情绪也不坏,不过疲劳些,参战无问题,请纵队首长大胆分配任务,不必顾虑”。“下午纵队部来电,叫我们于老虎洞集结待命,后改到纵队部驻地何庄集结。纵队首长决定我们进攻吴庄、宋营一线敌人”。[5]
下午16时10分,正当整11师向张林守军发起第七次攻击时,较原定反击计划提前了约1个小时,“我1旅第2团2个营自傅家湖东南及草荡,向西南出击;第6团3营接第7团3营防务;第7团即调第9连及配属第3营指挥之旅特务连20余人,迅速经沈庄、张林向敌反冲击,夺回了张【林南】端之河沿及蔡林附近地区,该团守张林部队廿余人亦英勇与敌搏斗,以短促反冲击,击退了张林东南之敌1个连,俘敌数名;第六团1营及第7团2营亦击退了向高家洼进攻之敌,并乘胜夺回庵庄,至16时30分自宿迁北犯之敌在我1纵各部反击下全线溃退”。[6]
1纵第3旅第7团在17日的防御战斗中起了关键作用,战后8师、1纵均给予高度赞扬。叶飞在战后讲话中提到:“预三旅想打通和十一师的联系,由于七团坚持了半天未实现,否则我军侧翼和后方,均将受到威胁,七团的作用很大,但如果七团能早进工事四——五小时,则可减少伤亡,这是一个经验”。[7]对8师而言,“由于第一纵队第6、第7团的坚决阻击,使敌第11师无法向预3旅靠拢,保证了八师17日晚速决全歼晓店子守敌”。[8]叶飞的讲话没有片言只字涉及被要求撤退的事,从1纵当天所使用的防御兵力,以及叶飞所谈还可减少伤亡的经验来看,战况也还未到事后所回忆的那种紧张程度。
经过一天激战整11师已处于三鼓而竭的状态,且时间已届黄昏,当1纵之第1旅、第2旅生力军突然投入战场之后,整11师稍一接触即迅速溃退。1纵以火力拦阻其撤退,配合部队追击,俘获第18旅溃兵400余人。[9]反攻如此顺利,似乎也出乎1纵的意料,之后在由山野向陈粟指挥部的报告中,先是报称“攻三台山之十一师全线溃退”,夜11时又报:“18B【旅】已大部解决”。[10]
听说一下子干掉整11师的一个旅,令陈毅非常兴奋,17日下午6时,陈毅令2纵以“一个旅向曹家集进抗【攻】牵制该敌,一纵、八师全部追击11师”,之后又指示“派部截断(一二个团)曹家集11师之退路。另分路捕捉俘虏”。[11]同时,陈、粟给各部发出指示,称:“北援晓店子之十一师已溃退,一纵、八师全部,今晚即分路出击,歼灭此敌后,即插断井儿头,并向曹家集攻击”,并令“二纵今晚以一部配合九纵负责解决人和圩之敌,其余应全力攻击曹家集”。[12]
不久,陈、粟稍微冷静下来之后,在晚7时给陈世榘、唐亮、1纵的指示中,提醒说:“应即派有力部队截断敌之退路,以阻敌来援,同时应严防部队之骄傲轻敌,以防十一师之反攻,因其战力很强,不比他敌,望严加警惕,并备明日继续解决十一师其余部队。二、九纵已包围人和圩,正解决中,其四旅已令进逼曹家集”[13]。粟裕大概是从当夜12时山野上报的“一纵昨晨至今【俘?】二千多(18B【旅】500人)”中觉察到战果有可能不准确,于18日1时指示:“一纵不要过分分散,以便对付明天曹介【家】集11师之反攻”,令“1师【纵】负责曹【家】集至井儿头段,8师负责晓店子至井儿头段”,要求当晚“彻底消灭60B【旅】,以便明天消灭11师二个旅”。[14]当夜一纵给陈粟发电,改称:“十八旅今被我击溃,但大部逃去,仅歼一部,因此抢占曹家集之任务恐不能完成”。[15]这意味着整11师实力尚较为完整,18日仍有可能继续北援,能否当夜全歼整69师,以便腾出手来应付整11师,已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
六、攻克人和圩
17日下午6时,8师炮兵开始向晓店子轰击。山炮营以4门山炮与第22团的1门九二步兵炮,在400公尺的射距上,将突破口附近的地堡与前沿工事全部破坏;第22团的迫击炮则负责压制围墙内敌人的山炮。[16]第22团第2营第5连(突击连)连续三次爆破炸开鹿砦、铁丝网,迅速架梯突击,突击排突上围墙,打退敌两次反冲锋,巩固了突破口,掩护全营于25分钟之内全部投入纵深,随即第3营、特务营也相继跟入;第22团第1营也从西南角突入,激战至当夜24时,预3旅守军大部被歼,少数向南突围者亦被第24团所俘获,晓店子为8师所攻占。[17]只有预3旅旅长魏人鑑眼见得大势不好,事先将守军交给参谋长指挥,率少数人员趁天黑脱逃而去。[18]至此,晓店子至嶂山镇、峰山一线阵地全为华野夺占,整69师通往宿迁、曹家集的东西归路被彻底切断,该师终于陷入不拔之境地。
17日亦是整69师稍纵即逝的逃命之机,该师副师长饶少伟在后来的回忆中对此颇有怨言,认为“这时戴之奇如果当机立断,将主力仍转移于峰山、晓店子方面,与整十一师互相倚托,或可免遭各个击破。然戴毫无处置,只是令各部加强工事,消极被动地等着挨打而已”(按:饶少伟的回忆因时隔多年,日期与事件多不相侔,此事当系于17日)。[19]其实,戴之奇确曾有向晓店子方向后撤之打算,只不过运气实在不好,再次被胡琏空摆了一道。17日上午鉴于作战情况不利,“戴师长准备将师指挥所转移于高家洼,因未得胡兵团司令之同意而终止,仍令各部队从速加强工事,以防匪之反扑”。
按照胡琏的想法,认为整69师就地坚守三五天问题不大,整11师一定可以与之打通联系。但糟糕的是,宿迁以北的地理民情对于以防御作战见长的国民党军而言,并不适合。“宿迁以北由于低洼,水灾特重,是有名的全国最穷的地方,人民生活很苦,一遇水灾,村民土房大多倒塌,盖砖房又盖不起,所以许多民房以高粱杆为架,里外糊上泥土,以茅草盖顶造成的。如果利用村落防御,抵抗力是微小的”。[20]整69师就此全军覆没,再也没有了逃出生天之望。战后国民党军的检讨中,对胡琏的指挥失误提出批评,认为:“上级对下级不应过于干涉,胡兵团司令之律定师指挥所位置及团以下之行动,成【诚】影响此次作战至钜”。[21]
17日下午2时,2纵接到命令,“九纵统一归二纵指挥,应于今集中全力解决人和圩之敌,对十一师以少部钳制监视之,如不易由孙家墩、高圩子线攻破缺口,主力可以由高圩以北,向西迂回攻敌”。2纵司令员韦国清立即部署以第9旅配合9纵围攻人和圩,第一步先肃清人和圩以南之敌,切断其归路,第二天再攻击人和圩。第4旅控制来龙庵、高圩及卓庄、刘庄一带并向西发展,截断敌与曹家集的联系,作为第9旅的第二梯队,负责对整11师监视警戒,并堵截其北援。[22]接到命令后,部队于下午3时半开始运动。第9旅以第25团扫除张桃园、吴庄之敌,第26团扫除邹庄、王庄、陈庄之敌,第27团集结马庄、傅庄、陈庄。部队展开后,第26团进攻邹庄、王庄,未遇敌人,仅第25团在张桃园歼敌一个电话班。第4旅在高圩子一带,逐步沿朱庄、卓庄、刘庄向西伸展,并以一部进至张桃园以南朱瓦湖房一带,并派侦察部队进至草塘大桥附近,以保障第9旅侧后安全。
9纵15日曾在追击第41旅时以一部对人和圩及高庄进行攻击未果。17日第75团以第1营再次攻击高庄,因第2连爆破未成,第1连还未攻击即伤亡40余人,复以第3连攻击,因不懂爆破技术,全连停止于开阔地上,伤亡连长以下40余人,只得撤回。[23]
尽管粟裕设想“今晚解决人和圩之敌”,[24]但韦国清根据部队当面情况,是按照第二天攻击人和圩来布置任务的。当夜1纵发电承认之前所报歼灭第18旅大部的情况不实,更使得局势紧张起来,因为第二天整11师仍有大举北援的可能。17日24时,2纵突然接到“野指”严令:“九旅配合九纵,务限十八日拂晓前坚决攻下人和圩,不然受处分,旅、团、营首长不执行命令,就地枪决!”[25]
这个命令究竟何人所下,说法不同。按照《百战将星腾海清》中的描述,韦国清并未说明电话是陈毅或粟裕打来的,只说是“山野的命令”,[26]有人据此凭空加上“陈毅亲自打电话给韦国清”的情节,认定电话来自陈毅,这自是无稽之谈。事实上,阵中日记未记载是谁下达的这一命令,结合当时的记载和回忆,打电话下令者或为粟裕。《百战将星腾海清》中虽未直接写明电话来自何人,也曾暗示是来自粟裕的。[27]虽然16日下午之前华野前指与二纵之间电话联络并不畅通,但自华野前指转移至王儿庄之后,与山野司令部合驻一处,已经可以与二纵直接沟通电话联系,此时所谓“野指”或“山野的命令”必定来自陈毅或粟裕无疑。时任九纵司令的张震的回忆,“粟司令员非常关注人和圩战斗的进展,因为这里是69师师部所在地,是敌军的指挥中枢,一旦解决,整个战场将出现更加有利的态势,反之,形势也可能逆转。于是,野司下达了最严厉的命令:以9旅配合9纵,不惜一切代价,务限18日拂晓前坚决攻下人和圩”。[28]时任9纵副司令员的饶子健亦回忆称“粟裕司令员给我打来电话,除询问战斗情况外,并向攻击部队的各级负责人下了一道严厉的命令,他说谁不认真执行前指的命令,就地处分。要求务必全歼人和圩之敌”。[29]宿北战役阵中日记中虽未载明该命令,但记录了粟裕几次要求当晚解决人和圩的命令,如18日1时粟裕“令二纵九纵今晚解决人和圩”,18日5时半粟裕又“令九纵不顾一切坚决歼灭人和圩69B【师】”,[30]这与张震、饶子健的回忆亦可印证。
无论这一通电话是否来自粟裕,应该是得到了陈毅首肯的,[31]在当时的紧张形势下,下达这样空前严厉的杀头令也可以理解,8师此前也有类似的严令。但是这一突如其来的命令显然打乱了2纵原来的计划,让韦国清措手不及,只能仓促地布置发起总攻。由于通讯联络不畅,2纵向各部分头传达:9纵负责由人和圩东北及西北角突击,2纵第9旅以第26团由东南角及正南选择突破口;第25团由西南方向突击,先夺取其外围的几排房子后,再攻击大圩子。[32]
第9旅布置第26团以一个营从人和圩东南、一个营从正南攻击,第25团以一个营向西南攻击,第27团为旅的二梯队。第26团受领任务时已经是18日凌晨2时多,由于时间紧迫,团和营都只是简单传达了上级指示,将任务稍作区分,于4时许开始接敌运动,向人和圩发起了攻击。事后看,由于敌情未了解、地形未来得及看、未组织炮火掩护、攻击组织差,甚至连攀登圩壕的梯子也没有,攻击失败几乎是必然的。由于地形开阔,仅有的一条交通沟又被守军削直且利用几挺轻重机枪封锁,没有可利用的地形,进攻部队受到守军东南角地堡及北部高庄的火力夹击,伤亡极大。第26团第1营营长梁邦哲重伤后牺牲,突击连干部全部伤亡,二梯队连排干部也大部分负伤或牺牲,只有负伤的教导员马友里仍指挥剩余人员与敌对峙,但已无力发起攻击了。[33]由战后总结中的一个细节,可看出第26团第1营的表现很顽强:全营轻重伤员几乎无人哭叫,当有战士向后传报情况时,不知道后面人员已经大部伤亡了(因负伤人员没有人叫喊),全营只发现一个伤员哼的。但是,战斗结果是残酷的,全营472人,这一战的伤亡219人,只剩下253人,几乎伤亡一半。排以上干部伤亡23人,连长全部负伤。全营以二连伤亡为最大,83人只剩下1个班长和11个战士。三连突击部队阵亡亦达66人之多。[34]
第2营的情况也好不了多少。部队接敌运动中受守军炮火及正南与西南角阵地两处火力夹击,营长李文阁、政教仲兆机和副营长都先后负重伤。第6连虽攻占了圩壕外一处独立家屋,但遭到守军手榴弹及机步枪猛烈射击,连排干部及部队大部伤亡。第4连有5人冲下外壕,但因无梯子爬不上去,5人中牺牲3人,1人负伤,也无力发起冲锋,[35]“伤亡亦近二百”。[36]
事后2纵在战役总结中对上级指挥提出批评,认为:“对攻坚战斗,事先应有充分准备,操之过急的仓促动作,往往容易失利,特别在平原地形及敌火较强时。如十七日晚廿六团不行攻击,积极加强准备,既能避免无谓伤亡,同时十八日之总攻,可能及早获得更完满的战果”,[37]同时,“该夜上级命令下达过晚,纵队传达下去,十二点后才接受攻坚任务,午夜近一点方向营交待,地形未看,轻重火器未选地形展开”[38]也是失利原因。
9纵以第73团由北向南攻击,第77团为二梯队,于18日凌晨4时开始进攻,至天亮并无进展,突击部队停止于敌前沿,进行近迫作业,准备继续进攻。[39]
[18] 据国民党江苏省保安司令部1月9日代电称:“六十旅、预三旅旅长只身逃出”,《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三编军事(二)》,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凤凰出版社,1999年。第157页。另参见饶少伟:“整编六十九师在宿北战役被歼经过”,《文史资料存稿选编:全面内战(上)》,中国文史出版社,2002年。第461页。
[27] 该书第212页,借2纵参谋之口,问“要是粟副司令员再来电话呢?”暗示之前的电话其实来自粟裕。《百战将星腾海清》,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0年。第212页。
[29] 饶子健:“宿北战役中的第九纵队”,《铁流万里(第三辑):劲旅雄风》,新世纪出版社,1998年。第95页。按:饶子健将此事错系于18日总攻前,但结合2纵战役要报可知,下达该命令的时间应为17日24时或(18日零时)。关于命令中的词句,事后有“就地枪决”和“就地处分”两种不同的说法,但由2纵战役要报可知,当时下达的命令中用的是“就地枪决”这一严厉的辞句。
[31] 宿北战役阵中日记中记载,陈毅18日凌晨也指示2纵要“继攻人和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