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祀:中国节气文化的核心(下)
本文系中国国家历史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小编微信号zggjls01,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全文共2157字 | 阅读需5分钟
对中国人来说,节气中的祭祀,蕴含着对生命的寄托,蕴含着对美好未来的期盼。
前文链接:祭祀:中国节气文化的核心(下)
其实,节气祭祀中并非每一项都郑重其事,每一次都郑重其事。
中国节气祭祀,国人们也并非一丝不苟,一板一眼,一本正经,其间蕴藏着中国人的天地观,也包容着中国人的大智慧小心思。
二十四节气中的祭祀,主体内涵是严肃的,但也不乏生动活泼,特别是民间,越见活泼生动。总体看来,我们践行的祭祀,是有意味的民族形式。换言之,不同的节气祭祀,洋溢着不同的趣味和意味。这里,略举几例地方性的祭祀活动。
四神瓦当 现展于陕西历史博物馆
民间传说,白虎是一尊神,负责搬弄是非。惊蛰这天,白虎多半会出没人间。人遭白虎,意味着流年会遭小人盯上,不祥。怎么办?惊蛰祭白虎,好好的侍候它。
先绘制纸老虎,再点燃香烛,拿猪油往纸老虎嘴上抹,接着,用鸭蛋或猪肉喂白虎。一边照顾白虎吃喝,一边念念有词:“好人近身,小人远离。”如此,嘴上抹油的白虎,不会张开大嘴搬弄是非,吃了肉吃了蛋的白虎,没法张大嘴伤人吃人了。
祭白虎
搬弄是非的白虎要祭,呼风唤雨的乌龙,也得罪不起。有一年,在河北邢台平乡县后张范村一带,立夏前后,竟然会下冰雹。这时下冰雹,对庄稼为害极大。民间以为下冰雹是乌龙作怪,那么,就拍拍乌龙的马屁吧。于是,立夏祭冰神。论起年头,这个习俗,已有200多年了。祭冰神的核心环节是这样的:将100斤桑木干柴放入事先挖好的二尺见方、深三尺的土坑,点燃,待火烧旺后,再把准备好的一尾活乌鱼、一头活黑猪、一只活乌鸡及三张油饼、三棵大葱、三盘甜面酱等依次放入坑中,烧烤以为祭。乌鱼、黑猪、乌鸡都是黑色,它们升天后,乌鸡变成头、黑猪变成身、乌鱼变成尾,组成一条乌龙腾云而去也。乌龙这一走,此地也便没了冰雹之灾矣!
祭冰神
如此祭祀,以人类之心度量龙虎之心,想法有趣,做法亦有趣。
节气小满,在江南,流传祭三车:水车、油车和丝车。相传,管水车的“车神”为白龙。祭车神白龙时,农家在车水前于水车车身上置鱼肉、香烛等祭拜之,特殊之处在于,祭品中有白水一杯,祭祀中,将白水一杯泼入田中,表示水源涌旺之意。祭车神,如今不太常见,也许日后某个机缘便又兴起来了。
小满祭白龙,惊蛰祭白虎,属于地方祭祀。大体说来,地方祭祀,是在一定范围内实践的祭祀。这类祭祀多和一地的生产生活以及地方文化有着关联。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农耕文明的智慧结晶。其实,智慧结晶是从我们生产生活的许多领域许多方面综合而产生的。并且,带有明显的地方特征,不独是农耕文明的产物,这里,以东南沿海渔村为例。
“骑着谷雨上网场”,谷雨时节,沿海的不少地方,过谷雨节,举行祭海,祭奠海神娘娘。海神娘娘是海上的保护神,是沿海民间最崇拜的神祗。海边的人对她非常虔诚,亲切称之为娘娘。谷雨天,到海边,献上大白馒头、猪头等供品,焚香烧纸,燃放鞭炮,跪拜海神娘娘,此俗,也就是人们所说的“供海”。谷雨节,入庙会,还有更活泼的节目:唱大戏,耍狮子、走高跷。谷雨节就是渔民节,对渔民来说,论重要性,节气谷雨排第一。过渔民节,比春节还要隆重。
渔民节
面对非遗,我们现在有一个词叫“活态传承”。其实,节气祭祀,也可用上“活态”一词。有趣的是,在传承的节气祭神历史中,本来有春神夏神秋神冬神,如今我们还能看到的只有祭祀春神,民间祭祀春神。——“九华立春祭”,浙江省衢州柯城区九华乡妙源村,每年立春祭春神。敬土地、鞭春牛、吃青菜等等议程,既严肃又活泼。
节气祭祀仪式中,各类民俗中有很多寄托,且与娱乐相融。如此,有民俗内涵的娱乐,深受大众欢迎。
历史是一条奔腾向前的大河。对中国人来说,节气中的祭祀,蕴含着对生命的寄托,蕴含着对美好未来的期盼,由此,我们大致可以看出:越是走心的,传承越见走势,愈是中意的,愈在传承中鲜活了。这,就是活态,这就是流传的态势。
附录:中国节气里的祭祀一览表
(点击可看大图)
-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