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催生新岗位”是刻舟求剑,拿最终演化结果来梳理源头吗?
【本文由“天涯老唐”推荐,来自《想“打工”而不可得, 将是资本剥削的“最高境界” | 文化纵横》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铲屎官永不为奴
就像有些自媒体说的,新的技术会催生新的岗位,话是没错,但岗位数量会大幅减少,就像金融也能创造就业,但与之相比金融挤掉的制造业岗位将是天文数量级的。
以下为个人观察和思考。
某些自媒体的所谓“新技术催生新岗位”这话是典型的刻舟求剑,拿最终演化的结果来梳理源头,得出了一个似是而非的“定律”。
真相是,由于工业化本身就是资本增密,排斥劳动的过程。这些过剩的劳动力或者说失业人群进入社会,在西方短短几百年的资本主义历史中,往往带来的不是生产力的解放和新业态的形成,而是各种暴动和危机。
于是战争爆发了,爆发的结果就是短期内消灭掉了大量过剩的劳动力,社会重新归于稳态。
然后统治阶级开始亡羊补牢或者说增设壁垒:
①研制更新型的作战技术,期望用技术代差制衡甚至压倒对手,最终机缘巧合被民用化创造了新的产业。
典型例证——互联网和互联网技术渗透升级的部分传统产业
②屈服于无产革命的力量,被迫让渡出更多的权利,给无产阶级相比之前稍多一点点的收益和自由时间,同时生产更多的奶头乐及相关主义,文化。
典型例子——各类文娱产业,例如商业体育直到如今的电竞,娱乐媒体和影视文学等精神文化产品的廉价供应。各种消费主义下的消费升级带来的服务业的细化分工。
最终呈现的表面结局——岗位平衡了。
但这是新技术带来的吗?是新技术应用于原先的旧产业带来的工业化进步导致的吗?
不,这是斗争带来的。
新技术的应用唯一能确定带来的,只有失业人群。而处理不当的失业人群,带来的也只有战争。
那些被大规模应用集装箱所淘汰的码头工人,并不是按照那些自媒体口中的表述,幸福的走进了新岗位。
而是大量饿死,病死,犯罪沉沦,或者参与到热火朝天的各类局部革命活动中了。
都说马克思主义者冷血(因为往往客观看待问题),这些编纂假定律假事实fake news的资本主义喉舌才是真冷血。
好话说尽,坏事做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