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革命,欧盟离自由的距离
过去5年,石油巨头们在勘探方面的累计支出下降了40%以上。勘探活动是石油行业的“晴雨表”,能够反映整个行业所面临的压力。
环保主义者和一些超前投资者正在敦促石油公司缩减传统的化石燃料业务,转而把重心放在低碳技术和替代能源上。
虽然在可预见的未来,石油仍可能在整体能源构成中占很大比重,但未来几十年石油需求的形态尚不明朗。
而欧洲则是这“去石油化”过程最忠心的拥趸。
暮气沉沉的石油行业
毫不意外的,欧洲石油巨头都投资了可再生能源技术的企业。银行家们也越来越不愿意贷款给业务结构单一的实体。全球最大的主权投资机构、规模达1万亿美元的挪威石油基金去年表示,将出售凯恩、图洛等只专事勘探和生产的公司的股份。
你或许会误解,欧洲如此锐意进取的背后是社会道德的觉醒,但总归离不开利益的诉求。只有解决能源的受制于人,才能拥有一个直挺挺的腰杆。
能源革命让欧洲人民早早的脱离了火电的困扰,那低效的能量转换以及工业革命成就的雾都传说。但是能源对欧洲各国来说从来都不是一件自己说了算的事情。
油气(石油和天然气)是欧洲的主要能源,但是油气的形成却天然的远离欧洲。按照主流的观点,油气是由有机物经历一系列的化学反应,经过漫长的岁月转化而成。这需要在亿万年前,这片土地需要有丰富的动植物,他们的遗骸成就了现在的能源宝藏。但是一直以来,欧洲独立于亚欧大陆的地理位置,以及中、高纬度的寒冷气候使得欧洲与油气资源彻底绝缘。
历史原因导致了欧洲贫瘠的能源结构,这种能源分布在空间上的不平衡,伴随着工业革命之后的经济发展的需求,以及国家间的竞争和政治摩擦而成为欧盟的软肋。不论是面对美国,还是所谓“恶邻”俄罗斯。
正因为如此,俄罗斯对欧盟及乌克兰(欧盟运送天然气的中转站)的态度一直“强硬”。2009年1月,俄乌两国因价格分歧,俄罗斯宣布停止向乌克兰供应天然气。几天后,乌克兰关闭其境内3条俄罗斯向欧盟输送天然气的管线,以此来作为报复手段。
俄罗斯与乌克兰天然气之争,引发欧盟国家的极大恐慌。因为输往意大利和保加利亚的天然气各减少90%,法国减少70%,希腊减少81%,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波黑和马其顿共和国的天然气供应则完全停止。
这一“斗气”事件发生之时,正值一场席卷欧洲暴风雪,数十万欧洲人无法取暖。
欧洲国家试图改变被动局面,努力寻求摆脱的替代能源,其中包括开发页岩油和取道土耳其的油气管线,但是在过去几年效果来看,收效甚微。
石油问题从来不是一个简单的运输问题,而是诸国争端的核心。
20世纪,在美国开发出页岩油开采技术之前,美国不缺石油吗?作为全球最偏爱大排量suv的国家,自然是缺的。但是从 “1971年,尼克松向沙特提供军火支持,换取石油交易用美元结算”伊始,全球的石油贸易便成为美、俄的自留地。
当然,欧洲也并非不想拥有自己的“加油站”。
2003年3月的伊拉克战争,表面上看是反恐战争,或者是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的战争,但实际上,也不排除是萨达姆明确表示要用欧元结算石油,最后惹来杀身之祸。
今年,沸沸扬扬的纳卡冲突,错综复杂。其实无论是阿塞拜疆和土耳其获胜,还是俄罗斯与亚美尼亚获胜,最终都是在争夺向欧洲出售石油、天然气的机会。
时至今日,疫情让我们看到了美利坚巨人的羸弱。欧盟谋求政治地位、扩大国际影响力的诉求日益强烈。
但是美国也并非没有落子,要说英国脱欧的背后没有美国的鼓动,实在是难自圆其说。但是换一个角度来说,英国脱欧未尝不是欧洲的另一次机会。这可以解读为欧盟内部各国的主权进一步地稀释,德国或成为最大赢家,加速欧盟的大一统。
但这就足够了吗?石油自由不是真正的自由。虽然欧洲通过疫情之下美国的式微增加了石油供给的渠道,但是在别人手上的缰绳终究致命。欧盟也深刻的认识到这一点。
2020年,欧盟关于的新能源的“20-20-20”政策基本达成目标。
① 将欧盟温室气体排放与1990年的水平相比至少减少20%;
② 确保欧盟20%的能源消耗来自可再生能源;
③ 将初级能源的使用与预计的水平相比,减少20%。
随着欧盟的日益突围,摆脱能源依赖,使得欧洲能够更平等与美俄交流。这与我国在粮食安全,能源自给,民族工业等方面的布局有着同样的目的,大国之心----路人皆知。
这还有待商榷。
现在的主流的新能源发电,风电水电以及时下最流行的光伏电池(HIT电池),都离不开贵金属白银的身影。而使用新能源的“主力军”----红的发紫的新能源汽车们,对于白银的需求也从普通燃油车的半盎司左右增加到了1盎司(约31.1克)。
而互联网时代的底层架构,电子芯片对于电子信号的传导也离不开白银的支持。
不远的未来,物联网是我们当前博弈的重点。而物联网的核心技术RIFD(射频识别技术)除了技术的跨越外,也是使用白银的高频场景。
可以说,当人们对于白银的认知还停留在于贵金属的投资属性的情况下,白银可以说是当代最被低估的工业金属。
但是,欧洲最先也最需要掀起新一轮能源变革的地区,能把握这一次崛起的时机吗?恐怕很难。
如果欧洲的油气资源贫乏算是一种不幸的话,那么幸运女神再次站在了美洲大陆上。
美洲是世界最大的白银产地
占世界经济体量约1/3的欧盟只能享受不到10%的白银储量。放眼全球来说,现已探明的白银储量只有53万吨,但是每年的白银消耗量超过3万,也就是说保守估计20年的光景。我们就会面临白银短缺的格局。
就像现在的稀土一样,未来的白银将会成为战略储备的一员。
欧洲的新能源产业又面临新的挑战。
(提示:文中提及的上市公司仅为个人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