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对中美贸易战的启示(一)
鸦片战争对中美贸易战的启示 杨仁飞前言:鸦片战争过去近170年了,但是西方殖民者留给中国人民的惨痛记忆仍没有过去,这不是中国人太过执着,而是西方人曾经指责中国贸易不公平,对华发起贸易战的套路没有变。中美贸易战的语景下,中美走向对抗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回望鸦片战争前中英贸易战的历史,可以让我们更好懂得西方的对手,懂得如何应对未来严峻挑战。 2018年9月18日,中美贸易战再度升级,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自9月24日起对2000亿美元出口美国的商品开征10%的关税,2019年还有更激烈的关税措施。在美国大面积封锁中国高科技企业在美发展的同时,特朗普一而再以“不公平贸易”为由,要求中国全面开放市场。越演越烈的中美贸易战与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前的形势有哪些异同,中美贸易纠纷是否会导致两国热战的发生?在近两个世纪中国与西方的较量历史中,英美商业集团的利益如何上升为其国家的利益与政策,如何从普通的商业纠纷变成贸易战,最后演变到国与国的战争上,国力不弱的清廷如何节节败退,都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鸦片战争爆发非一朝一夕 鸦片最早出现在中东与欧洲,荷马的《奥德修纪》将鸦片描绘为“忘忧药”,鸦片还有一个源自阿拉伯文的名称“阿 鸦片最早出现在中东与欧洲,荷马的《奥德修纪》将鸦片描绘为“忘忧药”,鸦片还有一个源自阿拉伯文的名称“阿芙蓉”。鸦片成为一种毒品,是荷兰人的“杰作”,荷属东印度公司从印度尼西亚将鸦片传回到中国。乾隆年间,英国东印度公司为了弥补巨额的贸易逆差(白银占英国东印度公司对华出口货值的90%,即英国用九成的现金白银来换取中国的茶叶、丝绸与瓷器,且英中进出口贸易额的比例是256-300:1左右,中英存在巨大的贸易逆差。1700-1840年英国、美国输华白银高达17000万两),又不甘心大量的白银持续流入中国,英国商人便从偷偷在印度种植鸦片,并将之偷运到中国,意图抵消贸易逆差,在近半个世纪中,鸦片贸易从地下变成公开性的、集体的西方对华行动。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前,清王朝为了禁止鸦片,与西方贸易公司、英美法等西方国家不断交涉、斗争了近70年。1727年英国运华的鸦片只有200箱,到1836年鸦片进口增长达到3.8万箱,以致清廷于1729年、1780年、1976年、1800年、1815年及1839年接而连三颁布鸦片禁令。由于鸦片贸易是暴利性的生意,一箱鸦片运到中国就可以赚取高达6倍近1400印度币的利润,使得英国商人与英国政府趋利避害,不顾道义。一方面,1773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印度大面积种植鸦片的计划得到英国及英属殖民地政府的批准,另一方面,大量走私鸦片到中国,使得鸦片贸易以不可控制的速度撞击原本并不平衡的中英贸易,令贸易不平衡问题日益升级成为关乎中英“国家安全”与利益的大事。1729年雍正皇帝下令:“兴贩鸦片烟者……枷号一月,发近边充军;私开鸦片烟馆引诱良家子弟者,照邪教惑众1729年雍正皇帝下令:“兴贩鸦片烟者……枷号一月,发近边充军;私开鸦片烟馆引诱良家子弟者,照邪教惑众律,拟绞监候”(李圭:《鸦片事略》)。到乾隆晚期,英国输入中国的鸦片已占英国对华出口的半数以上,以致1780年乾隆皇帝重申雍正年间的禁烟令,并且禁止烟具的输入和贩卖。然而清廷的腐败,鸦片走私在地方官员的默许下规模数量越来越大,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曾经指出,“禁烟法令甚严,但送给主管官员金钱后,鸦片买卖却可公开进行”。而民间还是上流社会,沉溺于抽鸦片的人越来越多,军队也沦陷,原本日益落后的军队,日益丧失战斗力与决战的意志。 在这70年中,贸易危机分别在1800年与1839发生过。前一次贸易战以广东、澳门的鸦片被收缴、皇家特许的英国东印度公司表面退出鸦片贸易变成背后控制各国散商(鸦片走私商,鸦片贸易转移到广东伶仃外洋)宣告清廷的胜利,而后一次贸易战以林则徐在虎门销烟开始,到英国悍然发动对华侵略战争迫使清廷割地赔款而收获巨额战争红利告一段落。两次贸易战的结局悬殊,特别是后一场战争改写中国近现代命运,可以说,它是中英数十年交恶,特别是几十年贸易纷争累积而成的结果,它更是国力兴衰的必然结局。在英国人那里,这原本是一场“为了消除不公平贸易的通商战争”,而不是“鸦片战争”。费正清先生《中国:传统与变迁》一书中所言:“其实英国在要求外交平等及商业机会等方面代表了西方各国的愿望。如果不是英国,那么别的国家也会这么做的。至于英国在华贸易的重点是鸦片而非茶叶或其他什么商品,这只是历史的巧合罢了。”美国的鸦片商人与美国政府,是鸦片战争的直接获利者,望厦条约在澳门签订,美国轻而易举获得了最惠国待遇。现在世界第一强国美国重复180年前英国殖民者的话语,指与中国的贸易是不公平的,令人有穿越时空的错位感。现在世界第一强国美国重复180年前英国殖民者的话语,指与中国的贸易是不公平的,令人有穿越时空的错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