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电动汽车里程焦虑和充电难的问题,需要新能源汽车产业换一种思路

500

新能源电动汽车在动力、操控、舒适性、使用成本和环保方面完胜传统燃油车,各地针对新能源汽车的优惠政策力度也不小,但仍然解决不了消费者对购买新能源汽车的顾虑。人们的顾虑主要是两个:一是充电不方便,特别是假日远行,充电设施不好找,找到后充电时间也让人崩溃,排队等待充电更是灾难;二就是里程焦虑,这其实是由第一点引出来的,充电麻烦导致人们希望尽量减少充电次数,希望充一次电尽可能跑更长的里程。然而现实却是电动汽车往往虚标一次充电里程,到了冬天更是让驾驶者焦灼。

500

分析这两个问题可以发现,只要解决了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就不复存在。但怎么可能解决快速充电问题呢?5分钟充满70-100度电?需要多大的电流?别说充电桩能不能承受,汽车本身的电路和电池能不能承受?所以厂家只能避重就轻,着力解决第二个问题,把精力都放在提高电池能量密度和增大电池容量上,尽量提高一次充电里程。

500

但是即便一次充电里程提高到一千公里就能解决里程焦虑问题了吗?没人能得出肯定的回答。而提高能量密度增大电池容量负面效应也很明显:汽车安全性下降、电池体积变大影响车内空间、整车重量增加降低操控性。

另外一条路就是广布充电桩,甚至是汽车换电。增加充电桩数量比较简单可能,但城市内寸土寸金,找停车位都不容易,多少充电桩在高峰期都不够用,高速公路服务站也一样。换电更是异想天开,一个车企能做到让顾客无论车开到哪里都能随时更换电池吗?无数电池在路上运来运去增加多少额外成本?更不用说安全性的下降。

500

这样看来新能源电动汽车必然要带着这样的劣势走一辈子了?有没有能够彻底解决问题的方案?

其实车企从一开始就陷入到了一个惯性思维当中——用传统的加油站模式来设计新能源车的充电方式,必然是条死路。

500

其实电能的特殊性质完全可以采用全新的充电方式,从而彻底解决里程焦虑和充电难问题,甚至比燃油车加油更方便!

500

这种方式就是——利用电磁频率共振实现边行驶边充电,根本不需要再去找充电桩花专门时间充电,汽车只要在路上,就会有源源不断的电能供应!

这就是全面普及的无线充电技术。在城市干道和高速公路上按车道布置连续的无线充电设备,汽车经过便能自动充电。如此便解决了划定场地集中供电的问题,加入智能监控技术更能实现按照车流量动态供电,大大提升电能利用率。

500

很多专门城市跑的小车甚至可以去除大容量电池,只依靠外部供电行驶,如此还能大大降低购车成本和维护成本,实现真正的低成本汽车共享。

而驻车充电或者换电可以放在偏远地区甚至野外服务区,为自驾越野旅游的驾驶者提供专门服务。

500

当然实现这一目标不容易,也不是哪一家车企能够独自完成的,这是大规模的国家基建项目,需要全行业制定统一的技术和工程标准,由国家推动实施。至于技术障碍,国外车企已经在2014年实现了路-车配合的行驶中充电,更加完善的技术需要在大规模实践中推动进步。国内也有车企和研究机构进行相关技术开发,但当作战略工程来搞,还需要政府出面来主持,联合新能源车企搞技术和标准联盟,形成国家和整个行业的合力才能把设想变成现实。

500

实现这样的设想,就如同我们在高铁上的跨越式发展,我们的汽车产业才能真正实现对发达国家的超越,建立起中国人制定的汽车产业标准体系。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