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什么还不辞职?

9月真好,它是开学的季节,也是新开始。适合做出选择。

01

9月7日我生日这天,我给自己送了一份大礼:

我辞职了。

当天发了一条辞职朋友圈,收到很多回复,画风都是这样的:

500

更多的,是“吊吊吊”,“我天啊,崇拜你”。

500

光看评论,别说辞职了,我还以为自己出任年薪百万的CEO。

我的一群密友,甚至给我拉个横幅,在海底捞公开羞耻play。

“热烈庆祝莫爷终于辞职了!”

500

用这么浮夸的方式“庆祝”辞职,不是为了diss老东家诸如此类,不是。

正是很看重“辞职”这个决定,才费尽心思营造一种仪式感。

这样或许能让自己以后的重大抉择,能更慎重。

02

我想辞职,已经想半年了。

这半年来,我和工作,像经历一场谈得很累的恋爱。

一方面,觉得我真的受不了这男人了我要分手。

另一方面,又一直想起他的优点,诶他平时对我还算不错啊,长得也挺帅的,分手了就得搬家啊好麻烦,再忍忍吧,看他会不会改,看我自己能不能改。

但辞职的念头,一直蠢蠢欲动。

到今年的9月初,是内心最骚动的时候——我不断地回忆以前,不断地回想起一年前的9月初,我在英国念完研究生,刚回国。

当一个人开始怀旧,那肯定是对现状不满。

我翻读书时的照片,重看当时的日记,甚至翻了自己写过的论文。我想起交毕业论文那天的狂喜,想起离开英国那天的不舍。

当时的我,无论出现哪种情绪,最后都会指向同一个情绪——快乐。

读书那时候,整个人都很闪亮。

虽然瘦,但意气风发。

想起来,我很幸运,从来没经历过找工作的辛苦——校招、海投、什么群面二面终面各种面试、实习,这些痛苦的求职经历通通没有过。

我只投了一家业内有名的新媒体公司,面了人生中第一次求职面试,然后收到offer。

我几乎没怎么考虑,就进去了。

我呆了快一年。

这一年里,做着自己最喜欢的事:看电影,写影评,还能时不时参加各种首映,采访各种演员导演。

朋友们经常跟我说,羡慕你在做自己喜欢的东西,真好啊。

但像《红楼梦》里说的,外头哪知道里面的艰难。

我呆了快一年,想辞职想了半年。

因为工作需要,再也没有个人时间和私人生活,每天一睁眼就准备上班,每天一下班就是深夜。

我的身体和心理,都慢慢被消磨,开始疲惫。

我曾经倔强地尝试去找回自己的私人时间,在晚上11点-12点之间,看一小时书。

坚持没几天,败下阵来。

我问同样天天深夜还留在公司的同事,怎么受得了的?

她说,就是习惯了。

我也就尝试去习惯,但快一年了,一天比一天痛苦。

可能有人是工作狂,也可能有人可以一天24小时除了睡觉吃饭就是工作,但我不行,我实在接受不了“没有私人时间”这件事。

如果晚上11点多还在办公室,我就会变得很烦躁。

最严重的时候,抑郁,极度不开心,就像一直处于在水下窒息的状态。

受不了一丁点的打击,随便一个小小的点,都能刺激到我。

有一次,我想改变,不想在办公室呆到深夜,于是赶在8点半回家办公。(我们是弹性工作制,理论来说上下班时间不固定)

当时一回到家,连鞋子和bra都没来得及脱,就打开电脑马不停蹄一直工作到10点多。

正赶着工作时,收到一个“以后必须留到晚上9点半/10点”的通知。

其实这是一个很小的要求,毕竟我都是中午12点多才到办公室,要求留到晚上9点半到10点,一点也不过分。

但我心态崩了。

我想到前一天,周日,我妈来看我,我甚至没有时间见她,因为我要去公司加班写稿。晚上6点,我赶着去见她。她已经在酒店等了5小时。(那天是台风天,出门不便)和她吃完晚饭,我马上走,因为晚上还要工作。

想到一年前,刚入职时,我还是个神采奕奕的少女,日子很闪亮。

现在灰头土脸,面目全非。 

疲惫,焦虑,低落,负面,丧失意志。

这时,我刚好收到我妈给我发的信息,她说:

“我不辛苦,关注你太少了。有些过意不去。”

“我的理想是你能有好工作,好收入,好家庭。身体健康,天天开心。我们齐努力,明天会更好。”

500

看到这段话,我一个人在房间里嚎啕大哭。

一边大哭,一边极其不甘心,于是跑到一个联系紧密的朋友群里,很幼稚地问群里的密友:

工作,是不是都会让人面目全非?

500

朋友A用鸡汤法:都是看别人好,辛酸只有自己知道。

朋友B用激将法:有些看起来在折磨压榨你的工作,其实是一种滋养,让你不断进步;反而那种看起来轻松的闲职,才是损耗浪费人的。

朋友C用自省法:你可以问问自己,除了影评写作,你还会什么?这份工作之后,能做什么?

朋友D用感同身受法:我也没有生活,每天从8点半做到晚上9点,现在还没有饭吃,崩了。

虽然我爱这些时刻需要、就时刻站在我身边的人。

可是说实话,听完他们的话,我心态依然崩着。

因为一个溺水的人,不需要一块块更重的石头。

那一刻我想的是,谁能把我捞出去,哪怕撒一个不那么正确的谎也好。

不过当天晚上,我最终还是好起来了。

不是因为朋友们的激励或鸡汤。

而是后来我去搜了一些关于“怎么申请博士”的文章。

念完硕士之后,我一直有去念博士的念头,被工作摁着之后,丢弃了这个念头,“读博”成了一件无比遥远的事。

那天晚上,我看这些文章,就好像看到了一些光明的东西,我再次提醒自己是有选择的,将来的生活里,会有“继续念书”这个选项。

就像一个一直在水下溺水的人,把头伸出水面呼吸了一下。

那晚我是这样重新振作起来的。

03

我是裸辞。

因为不需要交接,我走得很快,前一晚提出,第二天就可以走了。

就这样,在没有找好下家、没有接下来的计划、甚至没有存款的情况下,我裸着离开了。

离职那天,我情绪非常高涨, 走路都是这样的:

500

和同事坐着吃散伙饭,都忍不住这样:

500

仿佛一年前那个神采飞扬快乐的我,又回来了。

我又看到未来的无限可能。

我可以继续读书!我可以选择工作!

我可以做任何事!我可以去任何城市!

但是很快,这股兴奋劲儿过去了。

一个巨大的问题,从四方好友那里汹涌向我扑来:

你接下来要干什么?

辞职一时爽,失业火葬场。

这一份工作干得很累/不开心/压力大/钱少/让你面目全非,那下一份呢?

谁能跟你保证,下一份工作就一定会好起来呢?

下一份工作,也许会有其他恶心的事,比如公司文化氛围差、同事勾心斗角等等,这些你以前从来不需要操心的事,可能在下一份工作那等着你去面对。

谁能跟你保证,下一份工作就十全十美了?

完了完了,说到这里,我又开始想起自己(前)男友的好了:

主管好说话,同事好相处,工作内容(看电影写影评)都是自己的兴趣爱好,而且,还能时不时收到各种很棒的电影周边。更不用说,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

以前我去出差,和同行聊天,每次被问到我是来自XX电影,他们都惊喜地说:

“喔~!就是你们~!”

“我每天晚上都会看你们的文章。”

“我喜欢你们的XX(我司网红1)和XX(我司网红2)。”

每次,我都很骄傲。

那么,现在离开这个平台后,这份独特的骄傲感不会再有。

我也慢慢明白,那些回复我“吊吊吊”“崇拜你”的潜台词是什么了:

辞职之后的落差和风险,都由自己承担。 

04

几乎每一个工作的人,都想辞职。

而出于各种考虑,身不由己,一直没辞。

我那条辞职朋友圈下,还有很多很多这样的回复:

“想辞职+1。”

“我有时真的挺羡慕嫉妒你的,因为自己没有这个勇气。”

“你挺了不起的够果断,我优柔寡断熬了两年多才下决心辞职。”

我回复第三个人:都两年多了,你也是……很有恒心。

其实我真正想说的是,都两年多了,你为什么还不辞职?!

我当然不是鼓舞所有工作狗都去辞职。

而是很想问:难道我们真的没得选吗?

我的男神黄子华,曾经在他那场很有名的栋笃笑《娱乐圈血肉史2》里说过末代皇帝溥仪,他说溥仪是一个身不由己的人。

他借此讨论一个很大的命题:究竟人生是否有自由?

又或者说,我们每一个人,都只是不同程度的溥仪,没有选择?

500

我人生里,有过好几次,让我觉得自己身不由己,没得选。

比如,中考时我的第一理想是莞中,但考上了一中;高考时我的第一志愿是中大,但我去了暨大;我原本想读新闻或广告,结果却念了戏剧影视文学。

我发现自己总是阴差阳错被安排到第二选择那里,而根据一种无法参透的宇宙定律,这些第二选择最终让我变成现在的样子。

难道真的没得选?

当然不是。

在大学毕业那一年,我又迎来了两个选择:新加坡国立大学和英国布里斯托大学,同时给我发来offer。

根据运气和人品守恒定律,我那一次终于可以自己选择,自己决定走哪一条路。

我们明明是可以选择的。

而且还得马不停蹄地做出各种大大小小的选择。

陶杰在《杀鹌鹑的少女》里写道:

当你老了,回顾一生,就会发觉:什么时候出国读书、什么时候决定做第一份职业、何时选定了对象而恋爱、什么时候结婚,其实都是命运的巨变。只是当时站在三岔路口,眼见风云千樯,你作出抉择的那一日,在日记上,相当的沉闷和平凡,当时还以为是生命中普通的一天。

和这段话里描述的不一样,我每一次做出重大选择,都能清楚地看到某种信号和启示。

今年9月,我开始不断地回想起,一年前刚离开英国的时候。

这就是一种信号。

这只命运大手将我搓圆捏扁,然后在一个普通的时刻,比如9月初的某一天,停下来,与我平视,跟我说——

新阶段又要来了,这一次你可以自己做选择。

辞职有风险,没关系啊,那就选择承担呗。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软妹莫爷”

500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