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领事夫人难舍成都,妈妈是首唱《我爱你中国》的台湾天后
如果不是因为这次中美互关总领馆,我不会知道庄祖宜。
出生成长在台湾的庄祖宜,今年44岁,妈妈是成都人,外公是重庆人。在台湾上完大学后,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获得人类学硕士。准备博士毕业论文时,发现自己的兴趣是做菜,于是进入美国麻州剑桥厨艺学校研习烹饪,改行成了厨师。现在她是一名美食作家,代表作有《厨房里的人类学家》和《其实,大家都想做菜》。除此之外,她还做过歌手、老师、兼职翻译。
她在新浪微博上有57万粉丝,很多粉丝是这两天才关注到她的。
因为丈夫是外交官,所以庄祖宜的生活是漂泊不定的。到昨天为止,她结婚14年,搬了8次家。不过,就像她丈夫夸她的那样,庄祖宜不管在哪“都能把牺牲变为学习的机会”。
从纽约、西雅图、波士顿到香港,再到雅加达,最后来到了成都,庄祖宜来到了母亲的故乡。
当然,这个派驻成都的机会也是争取来的。
2017年7月,丈夫Jim Mullinax升任美国驻成都总领事,从小就深爱川菜的庄祖宜,过去一直希望丈夫能够被派驻成都。
刚好她的丈夫也深爱中国。中文名为林伟杰的Jim Mullinax,自称“四川女婿”,能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林伟杰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来过成都,那时他还是一名大学生。他在四川待了整整一个月,期间,学习了书法、陶艺、绘画,当然更少不了在成都穿街串巷感受市井文化。
由于酷爱中国文化,尽管能申请到几十个其他职位,但得知美国驻成都总领事的职位空缺后,林杰伟马上递交了申请表。
在妻子眼中,林伟杰是天生的外交人才——心胸开阔,乐于与人交流,面对半生不熟的外国语言和文化,也总是充满学习的热忱又从来不怕丢脸。这种乐观的天性,支撑他在美国国务院庞大的官僚体系里工作了二十多年。
初到成都,庄祖宜每天带着家人在外吃饭,从高档饭店到街边小店,都留下过他们的身影。林伟杰从一开始吃不惯花椒,到最后无花椒不欢,有朋友开玩笑说,庄祖宜把老公也“炼”成了“麻辣味”。
身为人类学家的庄祖宜,因为有多学科素养,她对厨房百态、食材应用与时令饮食风潮有精辟观察。什么季节吃什么菜,她很懂。
冬天,她把芥菜晒满窗台,用来泡酸菜。春天,听说成都的芦笋二三月最好,就赶快跑出去买芦笋回来清炒,削下来的芦笋皮再烘干泡茶。
这些做菜心得与体会,被她写成有趣的文字,发在微博上。一位网友私信她说:“你在成都这两年半,密度和质量大于我一个成都人在成都的四十年。“
除了美食,庄祖宜也会写一些其他趣事。
身为美国驻成都总领事,林伟杰平日总是笑嘻嘻又特别好说话,但是一旦与工作扯上边,他就变成一位极其奉公守法,甚至有点一板一眼的公务员。
有一次,庄祖宜全家出国旅游。机场过海关时,排队的人特别多,他们又一人抱着一个疲倦哭闹的孩子。排队半小时了,仍然没个尽头。庄祖宜提议拿外交护照走礼遇通道,但却遭到了丈夫的严肃拒绝:这次出行跟公务毫无关系,怎么可以滥用特权!
平日参与社交活动,他们难免会收到一些礼品,如果明显是贵重物品,他不是当场婉拒就是暗地退还。参加各类庆典和年终晚会时,林伟杰从不参加抽奖,就怕中了奖会衍生麻烦。
丈夫的公家派车,庄祖宜只有在陪他参加活动时可以乘坐,一旦他下了车,她也就无权留下来了。至于说买菜接小孩,更别想用公车了。
庄祖宜最近才知道,大部分国家对于使领馆的首长配偶,会有额外补贴,但身为世界经济第一大国的美国却非常抠门,在这方面的补贴是零。
这种规定,在美国也曾引起很大争议。
在成都期间,庄祖宜几乎每个月都为领事馆在家中筹办餐会茶会。开始,她兴致高昂,把各种任务全揽到自己身上,还要在客人上门之前卸下围裙整理仪容。后来,她承受不住,夫妻俩争吵不断,几乎成了仇人。这种情况在请到了一位本地的专业厨师来家中帮忙后才得以缓解。这位厨师,由领馆支付大部分薪水。
特朗普上台后大幅削减了外交经费,成都美领馆的年度社交预算就更少了。有一次,他们承办了一场接待二十八位中外贵宾的自助晚宴。当时年度经费已差不多用完,每人只有六十元的预算。庄祖宜和厨师两人绞尽脑汁,决定以精巧手工弥补高档食材的欠缺。人仰马翻忙了两个整天,最后不包括酒水总共花了630元,人均22.5元。庄祖宜说,这是用血汗赞助美国政府。
这么说不为过。庄祖宜平时经常要自掏腰包筹办各种活动,她那些少得可怜的稿费和街头演出的打赏,常常就是这样用掉的。不过,庄祖宜并没有多少不满。因为,那些派驻首都的大使夫人们更惨。
在过去十三年的外交眷属生涯里,庄祖宜从没看过一位颐指气使的金贵夫人。她们都是有教养有思想的现代女性,“很多牺牲了自己原本可以与丈夫相媲美的事业,却在常年的奔波游历下锻炼出一股能屈能伸,不卑不亢的旷达”。
他们不求富贵,却多有理想主义和浪漫情操。在这些外交人员看来,坐在街边跟人谈天说笑,比被簇拥着做老爷太太更快乐。
庄祖宜在成都的快乐时光,因为疫情戛然而止。
今年二月初,她和两个孩子被迫提前回了美国。
她以为四月可以回成都,后来想五月底肯定能成行,不然六月总可以吧。结果转眼就到了七月,他们三年的任期也就到这个月。就是说,她很难再回成都了。
年初时候好多人问庄祖宜:只剩下半年在成都,什么感觉?那时她说,别问别问,我不敢想,还有好多事要做呢!年后她要去宜宾自贡考察川南菜系,还要去广元吃豆腐,去江油吃肥肠,去汉源采花椒……她还要和当地的音乐人去酒吧演出,每周一次的这个演出是她生活的一大重心。他们的民歌改编系列也刚刚起步,原计划在夏天之前录制出一张小专辑。
这些贪婪而确切的计划,都因为疫情成了泡影,庄祖宜连在屋子里缅怀唏嘘一会儿的机会都没有。
走的时候太匆匆。
美国国务院要求外交人员家属撤离中国的命令很紧急,只有不到48小时的时间留给庄祖宜订机票旅馆、打包行李、备齐医疗文件。
临走前,庄祖宜环顾屋室,一切让她触景生情,“二战前犹太人为了躲纳粹而离开家是否就像这样,然后甩甩头不想太情绪化,告诉自己我很快就会回来。”
这次告别,她第一次没有哭,只有胸闷、腹痛。她说,那种感觉有点像亲人过世和失踪。
在庄祖宜生命中,成都的两年半时间,份量很重很重。在成都,她交到了一辈子的朋友,实现了在街头和酒吧演唱的梦想。她是成都持证上岗的街头歌手。
她的饮食主业方面就更不用说了。世界上,还有哪个城市能比成都更好吃更会吃呢?
在成都,庄祖宜的的口腹之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满足。从街头面点小吃,到殿堂级精工川菜,让从小嗜辣的她,得到了不断升级的层层惊喜。
川菜的味道让她无比依恋,以至于在美国稍稍定下来之后,她首先添购的酱料就是郫县豆瓣、保宁醋、宜宾芽菜、涪陵榨菜、永川豆豉、醪糟、朝天椒、藤椒油……
她是悄悄地离开成都的。不说再见,就像没有离开。她以为,总有一天会回来的。
她没想到两国之间走到这个境地。
7月24日,中国政府宣布对等关闭美国驻成都总领馆,两国关系从没像今天这么糟糕。
不知出于什么心理,当天有人去成都美领馆门前燃放了爆竹。不过,成都的警察不含糊,马上把他给抓了,因为违反了《成都市烟花爆竹燃放管理规定》。
更过分的是,还有很多不知是人是鬼的ID跑到庄祖宜的微博下面恶毒咒骂。内容不堪入目,让人耻与为伍。
在庄祖宜的一条微博下面,评论有几千条,但转发的只有一千条。有人分析说,这说明他们敢在别人的评论区里发情或者拉屎,但是在其主页里还要维护岁月静好或者其乐融融的状态,所以不敢转发。
在现实生活中的成都,庄祖宜收获了无数美食和友谊,临别之际,在虚拟的网络空间,她却收获了大量毫无底线的辱骂。作为人类学家的她,不知如何从人类学上观察这种现象。
中美关系恶化,是两国人民都不愿见到的。我们的官方也强调,没有任何理由把中美关系搞坏。确实,骂几声美国好像很解气,但骂过之后还是要过自己的日子,身边的哪一件事都比远在天边的美国更值得关注。
两国关系,有高潮有低谷,这都很正常。政治的博弈,有时是我们普通人难以理解的。官方和媒体的表态自有它的考量,普通人大可不必跟着凑热闹。如果有精力,我更建议多关注咱们社会本身的问题,多帮助他人,教育好子女,完善自身修养。做好这些,比骂美国要更有意义。
最后顺便说一句,庄祖宜的妈妈叫范宇文,是台湾家喻户晓的“声乐天后”,也是台湾最早唱响《我爱你,中国》的著名歌唱家。
上世纪90年代初,范宇文从好友成明手中拿到了《我爱你,中国》的歌谱。她第一次在家中唱起这首歌时,忍不住泪流满面。因为这首歌唱出了她从小思念向往,却又始终触摸不到的故国故乡。
1994年,她受邀在人民大会堂演唱《我爱你,中国》。1998年,央视虎年春晚上,范宇文又一次演唱了这首经典歌曲,打动了无数观众。自此之后,《我爱你,中国》传遍台湾,成为众多渴望祖国统一的台湾音乐人最为热爱的歌曲之一。
庄祖宜,一个如此热爱生活,如此真诚善良,和中国又渊源甚深的美籍华人,为什么骂她?爱国,可以有更文明的姿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