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各表没有一中?面对“九二共识”马英九在说谎!

台媒报道,前领导人马英九7月5日出席国民党革实院举办的青年交流活动,谈到九二共识,对于目前党主席江启臣领衔的改革,马英九说有讨论是健康现象,对于党内呼吁大陆正视中华/民国存在事实,马认为"一中各表就是正视中华民国存在最婉转的方式",他喊话大陆,"有一中各表我们才有活动空间,不然就会窒息,并高呼没有各表就没有一中"。

此话似曾相识,一年多年前,差点代表国民党参选的郭台铭也如此说。他讲得更直白,没有各表就没有共识,一中之下有两国。其实,这何尝不是多数国民党人的心声,包括马英九。

500

过去他一直说,一中各表"不会表成一中一台或两个中国,如今却要用"各表"要求大陆承认在中国领土上存在另一个"国家",岂不是自相矛盾?

关于"九二共识"到底有无"一中各表",是否如近期国民党改委会所言是大陆片面更动?由于当年两会往来的函件俱在,绝大多数亲历者也健在,爬梳历史不难厘清事实真相。

“九二共识”产生背景

 "九二共识"产生的大背景是进入1990年代后,两岸交流日趋频密,台湾当局不得不放弃"不接触、不妥协、不谈判"的"三不"政策。

1990年,台湾相继成立了"国统会""大陆事务委员会""财团法人两岸交流基金会"(海基会)作为系统的大陆工作体系。当时李登辉说,成立国统会的目的之一就是表示"台独"是行不通的。而海基会作为民间团体,受当局委托处理两岸民间交流事务性、技术性的工作。

即便只能发挥协调功能,但当时海基会副董事长陈长文接受《中国时报》记者采访明确指出,基金会的目的是促进两岸交流,让中国迈向统一而不是分裂的。"

500

基于"一个中国追求国家统一"的立场,台湾的一系列举措得到了大陆善意回应,为了便于与海基会交流商谈,1991年12月,大陆成立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海峡会同样是以促进两岸交流实现国家统一为宗旨的民间团体,可根据授权与台湾当局相关部门签署协议。

可见,即便在两岸正式开展事务性协商之前,"一个中国追求统一"已是两岸共识,按照马英九如今所言,当时双方也无"各表",难道当年台湾因此就扬弃了"一中"?

一个中国共谋统一才是“九二共识”

"九二共识"正式形成是在两会就"海峡两岸公证书使用""开办海峡两岸挂号函件查询、补偿"两项协议展开商谈之后,1992年3月23日到26日,双方在北京商谈,但两岸就一个中国原则如何表述确实产生了分歧。大陆很快作出回应,海协会副会长唐树备指出,既然"一个中国"已是共识,用何种形式表达,北京愿意讨论。

对此,台湾国统会也就"一个中国"的涵义展开讨论,而时任陆委会副主委的马英九说,统一之前,当局的立场就是一个中国,两个地区、两岸对等的政治实体。这段谈话,在在证明,要北京承认"中华民国" 且不说是否违背大陆方面的一贯立场,时至今日,"一中两国" 互相承认的主张也根本违反台湾方面的宪制性文件。

1992年8月1日,国统会通过的"八一结论",表明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之原则,但双方所赋予之涵义有所不同。台湾固为中国之一部分,但大陆亦为中国之一部分。1949年起,中国处于暂时分裂之状态,为求民族之发展、国家之富强与人民之福祉,当局已订定"国统纲领",积极谋取共识,开展统一步伐….

500

同年10月28日-30日,两会就"两岸公证书使用"展开工作性商谈,台湾方面提出了类似国统会八一结论的表述,"在海峡两岸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过程中,双方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但对一个中国涵义认知各有不同" 海协会研究后认为可以考虑以上述各自口头表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态度。几天后,海基会表示,本会经征得主管机关同意,以口头方式各自表达,可以接受。

1992年11月16日,海协会致函海基会,表示同意以各自口头表述的方式表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态度,海峡会告知表述要点:海峡两岸都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努力追求国家统一,但在两岸事务性协商中,不涉及"一个中国"的政治涵义。12月3日,海基会回函未表示异议,有此双方正式达成各自以口头形式表述:"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九二共识"由此确立。

因循上述历史事实,不难看出,所谓的"九二共识"并非两岸达成的新结论,只是海峡双方在事务性商谈前,对彼此宪制性文件中对于两岸关系定位的再度确认。若硬要说有"各表",也不过是用此方式表述"两岸同属一中,共同追求国家统一"的共识。

承认“中华/民国”的伪命题

对台湾方面而言,无论岛内政局如何变化,不管学者、政治团体乃至不同政党组建的台湾当局对"国家统一前"对应的是一国两府、两个国家乃至其他解释,但立法和行政解释都非常一致地认为两岸属于"一国两区",从国民党执政到民进党执政,再换回国民党执政,完全没有改变。而"因应国家统一"是1990年代初 台湾废止动员戡乱临时条款后,于替代的"宪法增修条文"中引言中出现的内容,不仅不是大陆方面的强加,还是台当局"大陆政策"的"国/家"意志。

500

面对昭昭历史,中国国民党扬弃追求国家统一的目标,把昔日的表述方式变成共识内容,无疑是本末倒置。蓝营诸君动辄要北京承认"中华/民国",却视为不见"中华/民国"这四个字的内涵早已在台湾被民进党掏空,若没有中国大陆捍卫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的决心与意志,视"中华民国"为寇仇的民主进步党,又如何会把他们昔日口中的流亡政府变成超越蓝绿的最大公约数?

而在一个中国原则下,在国家完成统一前,倘没有事实承认台当局在台澎金马地区的有效治权,两岸如何实现23项协议的洽签,如何达成国台办主任与陆委会主委互称官衔?甚至是马习会的实现不也得益于此。

所以,承认"中华民国"根本是"台独"制造的假议题,国民党在向大陆喊话之前,更该反求诸己,为何曾经致力民族复兴的这四个字彻底走向了"中国"的对立面,沦为"台独"的遮羞布!

作为两岸关系发展见证者的马英九,在其执政八年,享尽"九二共识"带来的和平利多,卸任之后竟罔顾历史,媚俗地屈从"台独"民意,说"没有各表就没有一中",作为"亲中卖台"受害者的他,不力抗民进党的抹黑攻讦,反而用变本加厉的方式对付北京,利令智昏莫此为甚。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海峡传真”(ID:tw-eyes),作者:郭茂辰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