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海夜生活节青春市集看“地摊经济”的未来模式

审美视阈下纪江明的乡土小说

近期,随着国家层面对于“地摊经济”的放开,各地政府发布了诸多政策性措施来支持“地摊”的合法经营,城市夜生活瞬间燃起市民期盼已久的烟火气,街头巷尾一扫疫情时的清冷,回归人声鼎沸。在扩大内需,鼓励消费,还“地摊”于民的大背景下,6月5-7日,共青团上海市委启动“首届上海夜生活节”,首场以“HI青春·YE生活”为主题的青春市集活动在淮海中路渔阳里广场成功举办。

本次活动通过匠心好物售卖、沉浸式体验、脱口秀表演等多种形式,打造了一个融合青春、潮流、文化等元素的夜上海市集,共设置创意“摊位”40个,吸引了25家匠人手作、15家青春好物品牌参加,涵盖陶瓷、花艺、布艺、木制品、文创、3C、食品、生活用品等各品类。据了解,在为期三天的活动中,市集消费者接待量逐日成倍递增,各摊位营业额也相当可观。

500

上海互联网青春生活节项目组经理王箐表示,青春市集活动本质上并不只是去构建一种“卖货模式”,更像是去做“好物与需求的适配”,让年轻人最真实的诉求能得到满足。在国民消费升级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更加精准地定义“升级”的概念,不只是更贵、更高标准、更高品质,而是个性化、差异化、独特性等元素,这样才能为消费者匹配到最合适、最理想的产品,从而提振市场消费。

500

受邀参加青春市集的年轻品牌70迈,其市场部负责人陆荣昌从产品层面表达了相似的看法,他认为互联网时代是一个“新陈代谢”非常快的时代,新的需求无时不刻在诞生,这种需求是动态变化的,市场产品需要追随这种动态变化。这也要求品牌对市场更加敏感,从而捕捉这种“动态需求”,或者说“升级需求”,只有这样的品牌商才拥有制造“爆品”的机会。

500

中国品牌正在经历从“中国制造”转型“中国创造”的阶段,而当下市场上出现的新需求是过去几千年都没有出现过的,每个行业都有一片未被触及的蓝海,这是中国品牌的机遇。陆荣昌介绍到,70迈就是在这种机遇中崛起的。创办于2016年的70迈,2017年以一款智能后视镜的单品闯入车载市场,迎合了市场上对于汽车车载产品智能化的趋势,2年时间做到全球细分市场第一,成为绝对“爆品”。在获得市场认可后,先后又推出符合汽车酷玩一族的应急车载设备,如70迈应急电源、便携式充气泵、手持吸尘器等,也受到有车一族的青睐;并在2020年上半年,强势推出首款70迈出行产品——70迈智能电动车,众筹上市完成率超879%。这从侧面验证了,市场不缺乏用户需求,只是缺乏懂用户的好产品。

这些产品在此次市集中也得到了用户的广泛好评。陆荣昌说,70迈非常乐意入驻青春集市,对于许多新品和市场知晓度低的产品来说,这类“创意市集”更像一个“窗口”,或者“市场实验室”,品牌将可以通过更低成本、更直接的方式来进行新品试水和产品推广,进而测试产品的市场好感度和不同人群对于产品的需求程度,这和“地摊经济”有异曲同工之妙,很多没有品牌知晓度的东西,在“地摊”上却卖得非常好。

从本质上来说,类似的这种创意集市的经营模式,就是传统地摊的升级版,只是以更创意、更新潮、更互动的方式,来打造更全面的和沉浸的“地摊Plus”,从而为70迈这类拥有好产品,同时追求品牌价值的新锐企业提供了一个新的市场切入点,让优秀的新产品能够快速地进入市场增长期,从而帮助品牌有持续经营的能力,也将丰富消费端的产品结构,提升市场消费欲望,达到品牌和用户双赢的结果。

作为城市经济业态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地摊经营以往一直是城市管理中一大难点,在当下城市文明建设的需求下,政府层面虽然放开经营许可,但“地摊经济”要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摸索出一套摆脱脏、乱、差的新模式,来适配城市的文明建设需求,以及满足用户的消费升级需求,而类似“青春市集”的模式也许可能成为未来 “地摊模式”的发展方向之一。

纪江明简介:纪江明,原名纪光明,因五行缺水,改今名。1969年6月生。毕业于湖州师范学院中文系。曾在《青年文学》《萌芽》《文学港》《野草》发表中短篇小说。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