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瞎联想,是害群之马!伪造同行评议、抄袭 浙大等机构学者被海外期刊撤稿30余篇

上海澎湃新闻 ​

因“学术不端”问题,中国学术圈又迎来了一次规模不小的“地震”。今年4月,国际知名学术出版集团施普林格(Springer)旗下期刊 Multimedia Tools and Applications 批量撤销33篇论文,加上该期刊近两年撤下的另8篇论文,总共41篇,其中39篇论文的主要作者来自中国。撤稿理由包括剽窃他人未发表手稿、试图颠覆同行评议发表系统等。

500

2018年6月30日,毕业生们正在借景“校友证”拍照。当日,浙江大学6000余名本科生正式毕业,告别校园,并以拍照等形式纪念毕业。(图片来源:中新社)

“学术带头人”被撤稿7篇

上海澎湃新闻7日报道,据初步统计,这场集体撤销论文风波牵涉到中国数十家高校、单位和公司,包括浙江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武汉科技大学、中国计量大学等,其中不乏有多篇论文还获得过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资助。

撤稿理由包括剽窃他人未发表手稿、操纵作者身份、试图颠覆同行评议发表系统、内容抄袭、图像未经允许不当复制。其中超过一半的论文作者同意撤稿。

被“下架”论文最多的前三家机构分别是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常州工学院电气与光电工程学院、合肥工业大学,其中常州工学院电气与光电工程学院同一位通讯作者甚至被撤销7篇论文,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和合肥工业大学也分别有同一通讯作者被撤稿4篇的情况。

施普林格掀起的这场论文打假,让学术不端的行为暴露在阳光下。值得注意的是,常州工学院电气与光电工程学院被撤的7篇论文均来自于同一位通讯作者“Chao Xiong”。这些论文均标注获得了多个项目基金支持,包括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研究项目、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等。

这7篇论文的撤稿时间不同,有4篇在今年4月份,3篇在2018年6月。通讯作者Chao Xiong只同意撤下其中5篇,反对另2篇的撤稿。论文的其余作者均未对此事作出回应。

报道称,“Chao Xiong”实为常州工学院电气与光电工程学院前任副院长熊超。学院旧版官网的“教师名录”和“人才工程”栏目显示,熊超在2016年入选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2017年成为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而在近两年的学校新版官网上,熊超没有出现在领导名单之列。

熊超对此回应称,“同意撤稿表示我认同期刊(提出)的问题,相关的经费已经被撤销了。”

这7篇被撤论文中,有3篇是常州工学院电气与光电工程学院和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一研究所合作的。公司官网显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一研究所(简称“41所”)是中国唯一的专业电子测量仪器研究所。迄今为止,41所共完成科研成果近400项,4项获国家奖,100多项获部、省级科技进步奖。

“下架”论文多数来自同一特刊

除了上述常州工学院电气与光电工程学院被撤的7篇论文,来自合肥工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的通讯作者“Zepeng Wang”,也同样被撤稿4篇。

另外,来自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的论文通讯作者“Caiyou Zhang”,也有4篇论文被撤。值得注意的是,以“Caiyou Zhang”为通讯作者的这四篇论文,存在一稿多投的情况。

施普林格官网显示,本次集体撤稿论文大多数来自特刊“Multi-source Weak Data Management using Big Data”,是期刊组织的特刊征稿(Special issue)。巧合的是,该特刊的客座编辑分别来自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合肥工业大学、阿里巴巴复杂科学研究中心、天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被撤的两篇论文与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有合作。

值得注意的是,多篇论文的撤稿理由均提及“颠覆同行评议发表系统”,这如何理解?据介绍,同行评议是学术刊物普遍采取的论文评审制度。一般由刊物编辑邀请论文所涉领域的专家学者评价论文质量,提出评审修改意见,主编参考评议结果后决定是否刊发。

由海外两位科学工作者创建的网站Retraction Watch(撤稿观察)显示,通常论文被撤的原因包括同行评议造假,指的是故意不按照期刊指南或道德标准进行同行评审。

多篇被撤论文获国家基金资助

报道称,此次被撤稿的论文中有多篇标注获得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资助,作者主要出自浙江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合肥工业大学、武汉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计量大学、国家数字交换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除了浙江大学论文作者并未回应,其他均表示同意撤稿。

而获得基金资助的被撤论文将如何处理?5月6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科研诚信建设办公室相关工作人员表示,由宣传处统一口径回复媒体。而宣传处相关工作人员表示,目前还没有接到这方面的情况(汇报),需要把详细的内容上报给领导再作出正式回应。

这并非是施普林格(Springer)首次“下架”问题论文。据《北京青年报》报道,2015年8月,施普林格出版集团撤回旗下10本学术期刊上发表的64篇论文,绝大部分来自中国。

2017年4月,施普林格出版集团旗下的《肿瘤生物学》杂志一次性撤销107篇中国学者的论文,原因是同行评议造假。这被喻为中国学术圈的一次“大地震”。

同年8月24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时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杨卫表示,针对这个问题主要有两种处理情况:第一种是若发现该论文有学术不端行为、撤稿或者是其他的行为,且标注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就要对这个工作进行处理。第二种是这些被撤稿的论文,被用来作为基础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话,就要重新审阅。

针对2017年施普林格出版集团论文“撤稿事件”,当时杨卫透露,大概总数有70几位相关责任人进行通报批评,取消50几位责任人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的资格1到7年,撤销40多项已经获得资助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对这些事情的严肃处理会为这一类学术不端行为,起到重要的、关键的制止作用。”(完)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