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师谈中国机床技术及中国军工离不了日本机床论。。。

中国的机床工业一直被贬低。女吓们为代表的两岸民右说:中国制造业只能使用国外的机床。没有日本台湾的机床中国坦克寸步难行。

几年后,中国的机床销量超过日本,他们改口说:中国只能生产低档机床,高档机床还得进口。

事实是,中国机床销量已超日本,已突破六轴联动精密机床,不但有独有的技术,且在收购德国公司获德国技术后,和日本在技术上已是各有千秋。

一,中国自主技术的进步;

目前,中国自主开发研制的重型机床和超重型机床产品基本满足国家重点工程需要,并多次创造出极限规格的世界之最。

如中国已经制造出加工直径25m的超重型数控立式铣车床,镗杆直径320mm的落地式铣镗床,加工宽度为10m以上的数控龙门镗铣床,回转直径在5000mm以上的数控重型卧式车床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而且技术水平已经接近世界先进水平的重型机床系列产品。

在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三院导弹总装厂房里,一排排大型五轴联动机床正在按照设定的程序联合加工试制件产品,这样的大型高档国产机床在航天三院有41台,分别用于导弹发动机、材料热成型等领域的精密加工制造。

国产高档数控机床和技术方面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已具备研制、生产支持我国飞航动力装置动力所需数控装备条件。

目前中国重型锻压装备、部分机床主机平均无故障时间已达到2000小时以上,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数控系统等核心零部件取得明显突破,国产数控系统在功能、性能方面的差距大幅缩小,一些关键功能部件在精度、可靠性等关键指标上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当前我国数控机床正处于快速提升阶段,近几年为航空、航天、汽车、船舶和发电设备等制造领域研发的高端数控机床品种已达100余种,有一些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但整体来看与国外先进机床制造企业相比特别是与德国和日本技术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目前中国数控机床企业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对德国希斯公司、联合美国工业公司等先进机床企业的并购,使产业整体水平基本具备国际竞争力,进入中档机床规模产业化、高档机床实现小批量生产的阶段,其中北一机床对德国科堡的收购获得先进的机床生产技术和科堡经营半个世纪的客户群。

2016年之前中国已经“抄底”德国工业4.0企业,一口气并购58家德企,并购金额超844亿元人民币。

国内重型机床企业在一些产品市场顺利实现替代进口。

落地铣镗床国内的生产厂家主要有:昆明机床厂、齐齐哈尔二机床厂、济南第二机床厂、武汉重型机械厂等。国外的落地铣镗床生产厂家主要有:意大利的PAMA公司、德国希斯、意大利的INNSEBERARDI公司、捷克的SKODA公司等。

重型数控车床数控单柱移动立式铣车床是武重为加工三峡工程水轮机的关键设备,代表中国超重型机床的生产能力和水平,标志着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产品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超重型机床供应国之一。也为设计、制造更多的铣车复合机床系列打下基础。

齐重数控设计制造的数控重型卧式车床是为哈尔滨电机厂提供的三峡工程配套设备,加工直径4.3m,加工长度18m,最大承重250t,机床可实现工件自动测量,机内对刀。在加工三峡机组水轮机转子时,一次装夹重达200t的工件,完成对工件的全部加工。该机床的研制成功,标志着重型卧式车床制造能力迈上新台阶。

近年,中国重型数控机床发展最快,如重型数控龙门镗铣床,重型落地镗铣床,重型立、卧式车床等的年产量和市场消费量已居世界第一。

重型机床发展之快速是中国电力、船舶、石化和矿山等重型设备制造大量需求直接拉动的反映。一批新产品如数控双龙门镗铣床、龙门车铣复合加工机床、动梁可交换工作台可换铣头五面体龙门加工中心等研制成功;关键技术,如静压导轨和静压轴承技术、同步控制和运动补偿技术、五轴联动技术、大功率双摆角铣头和重型回转工作台的技术攻关相继突破,标志着中国重型机床发展达到新的高度。

北京第一机床厂开始制造国内单机产值最大(8700万元/台)的超重型数控龙门镗铣床,目前一批世界之最的超重型机床陆续投入研制,将引导中国进入世界重型机床制造强国之列。

武汉重型机床集团制成XKD型超重型数控双龙门镗铣床,并投入自用。该机床为双龙门移动式,4铣头,龙门宽度6.8m,加工长度57m.双龙门移动式4铣头结构属于国内首创。

齐重数控装备有限公司试制成功BVDM315×5MC型立式铣钻中心,该机床采用双柱龙门框架结构,双刀架双24刀库,中心主轴出水功能,转速达到5000r/min,静压导轨回转工作台C轴功能,工作台直径3150mm,定位精度5″,最大加工直径3150mm,工件重20t,该机床用于大型风电轴承加工,填补国内空白。

齐齐哈尔二机床集团公司试制成功XK2127型五轴数控动梁龙门镗铣床。该机床采用长跨距重载滚珠丝杠及辅助装置,全自动附件交换装置,主轴浮动夹刀装置,横梁液压比例平衡等新技术,工作台8000mm×3000mm,主轴转速5~2000r/min,伺服电动机功率24kW,可实现多轴控制,五轴联动。

沈阳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制成功GMC2060u桥式龙门五轴加工中心。机床在X向双向驱动的同步控制及调整技术、五坐标联动误差补偿技术、机床总体结构和拓扑优化有所突破,在高速、高精度和高刚度方面有所进展。该机床在军工业广泛应用。特别是成功突破i5高智能数控系统,使中国数控技术局部领先美日德等国。

大连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制成VX32~60动梁可交换工作台可换头五面体龙门加工中心,采用滚动直线导轨、电主轴和数控双摆角铣头。机床在关键技术设计制造上有新突破。

大连光洋科技工程有限公司将携带本公司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精度五轴立式机床参加在欧洲各地举办的14个机床展会。

该公司首次向德国克努特公司出口一台高精度五轴立式机床后,德国公司再次向大连光洋购买三台高端数控机床。

德国公司还欲申请大连光洋在欧洲的独家代理销售权,并制订面向全欧洲的销售计划。这是中国企业首次向西方发达国家销售高档数控机床,标志着今后德国机床将由大连光洋生产的“中机”制造。

日本的数控机床的控制芯片技术也是买美欧的,软件技术也是买美欧的,没有自主的知识产权。

而中国却因美日欧的禁运封锁不得不自力更生。已掌握自主核心技术,不但中低端产品已完全占领市场,近年在高端五轴/六轴数控技术上也获突破,先后有大连、武汉,齐重等三家公司的数控产品出口德英等国。

武重集团出口到英国的三台机床设备已安装完毕,正式投入使用。这是中国制造的超重产品首次出口英国。

FB260型数控落地铣镗床是中国制造的超重产品首次出口英国

武重的英国客户是谢菲尔德锻造国际公司,这家有200多年制造历史的企业,是世界精炼钢铸、锻件生产巨头之一,产品广泛应用于国防、核能、石油和天然气开采等重点行业。因此,对其所购置的设备有很高的要求。经过国际招标谢菲尔德向武重投下一份价值6000万元的大订单,包括XK2645型数控龙门移动镗铣床、FB260型数控落地铣镗床和CKX5280型数控双柱立式铣车床等三台设备。

实际上,在数控技术上,中国已和美德日等国平分秋色,各有所长。

你去看看有个报道长弓阿帕奇的生产和组装的视频。里面的装配没有你想象的机器人在安装。全部是手工安装的。

高精度出来的结构件,在安装时还是需要人工来组装的,甚至在大型结构件的制造过程,也有很多机器人无法胜任的工艺。

《大国重器》有一集里,一个项目光设计费,外国人就开口几千万,中国掌握设计和生产技术后,设计费就降成几百万

被两岸日杂吹上天的日本机床,很多核心技术都来自西方,只是日本经过吸收改进成为自己的东西,他们就说日本人有多好,就说日本是自主知识产权,而同是吸收改进技术的中国,同样是把别人的东西变成自己的东西,就被说成是山寨的!!!

二,中国独有的技术;

1)中国研制的全世界精度最高的立式磨床~~~

中国全世界第一个制造出亚纳米级精度机床,重点是这一段:成为继美、德之后第三个掌握高精度光学零件制造加工技术的国家,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同时具有磁流变和离子束抛光装备研发能力的国家。

2)中国在部分领域已超过德日等国,如沈阳机床集团突破的i5数控系统就是世界第一!

早在2014年,沈阳机床普通机床和数控机床各占出口总量的50%。而在2013年全年,在沈阳机床出口的机床产品中,普通机床占有量是70%,数控机床占有量是30%。

未来的3年内,沈阳机床出口世界的产品结构要变成数控机床占有量达80%。为适应工业4.0态势的发展,沈阳机床成立上海研究院研发出“工业4.0”理念机床。

沈机集团“工业4.0”理念机床正在与神州数码、光大金控合作,打造“智能云科”云制造平台。已有2000多台i5数控机床连在云平台上,预计今年底将达到1万台。

3)中国精度全世界上最高的大型数控卷板机,

这虽然不是机床,但技术与机床相通的地方极多,属于战略级的超级机器,其水平高低直接决定潜艇的制造工艺,美日所有潜艇使用的卷板机都是瑞典和瑞士的,主要是瑞典的,而世界上能把卷板机做到极致的国家,就是中国和瑞典俩国家,而包括卷板机在内的拥有全部完整极限制造领域,战略级超级机器体系的国家,全世界上,独我国一家,别无分店!

秦川机床集团公司开发出VTM260型龙门式铣车复合加工中心,机床具有七轴五联动功能,复合化程度较高,可一次装夹实现车、铣镗、钻、攻螺纹和车螺纹等功能。

4)中国是随瑞士之后,在世界上第二个掌握镜面磨削技术的国家,只有当零件的表面粗糙度达到“镜面”的程度,零件的精度才能达到亚微米级,也就是说中国是世界上第二个掌握亚微米级加工精度的国家。

5)双龙门移动式机械五轴联动数控镗铣床:首台套重大突破。

济南二机床集团研制成功的这台双龙门移动式机械五轴联动数控镗铣床,打破国外技术垄断,解决国家发电行业急需大型水轮机叶片加工设备的难题。

以往我国生产制造的五轴联动数控机床以电主轴作为主轴头,输出扭矩小,主要应用于有色金属的小型零件加工。大型水泵叶片、轮船螺旋桨、飞机螺旋桨、水轮机转组叶片、高精度冲压模具等加工件,直径大、加工面积大、加工余量多,必须采用大功率、大扭矩的机械传动式五轴联动铣头。

这种机械传动五轴联动的核心技术只有少数发达国家掌握。

我国大型水利发电设备、水利输送设备、船舶螺旋桨、汽车模具等复杂型面的高精度、重切削加工,国家重点投资项目南水北调、三峡水利、西气东输的基础装备的关键零件加工,都急需这种加工机床。

尤其是大型水轮机叶片的加工。

这台4.5米×20米双龙门移动机械传动五轴联动数控镗铣床以先进的五轴联动重切削特性,完成复杂三维曲面的精确切削加工,提高工件被加工面的精度和光洁度,减少或取消后序的手工修磨,从而解决了既要提高生产效率又要提高被加工件精度的难题,满足三峡工程以及重大发电、船舶、军工行业的需求,摆脱对国外技术的依赖。

三,中国军工工程师看中国军工离不了日本机床论;

两岸日哈散布“ 中国工业日本基因:离不开日本的中国军工 ”,称:“ 1958 年,日本和中国同年研制出第一台数控机床,如今日本已成为数控机床世界第一强国”云云,

实际上,日本不可能为中国军工工业提供任何装备。事实上,日美对华高科技禁运,日本是世界上对中国限制最严的国家。

众所周知,日本一直坚决反对欧洲解禁对中国的武器出口,哪怕是防御性武器甚至非致命性武器。

日本自己则在武器方面对中国严密封锁,新闻中提到的日本发那克公司来说,严格控制三轴以上联动的数控系统对中国的出口(三轴以下含三轴联动的数控系统中国已经完全可以自主生产,日本对中国不控制,想得到日本发那克三轴以上联动的数控系统是非常困难的,即使是民用的审查都极其严格,供货时间很长,如果是用于军工,想都不要想。凭什么说中国军工离不开日本。

以中国红旗9上采用日本松下公司的行程开关来说明中国军工离不开日本?

网上有人发图片说明过那是台湾人PS的假新闻。

事实上就行程开关而言,日本松下公司并不属于顶尖的企业。中国许多企业都能生产同类行程开关,如北京机床电器厂、上海第二机床电器厂都批量生产德国西门子公司技术,且达到西门子要求的同类开关。而且像北京机床电器厂、上海第二机床电器厂还能生产诸如德国巴鲁夫公司的高精度行程开关,还可以在水中使用,精度和性能完全高于日本松下公司的产品。大家可以从企业网站上搜索到的。

前,在环球网上看到两则新闻,介绍中国自主研制重型油压机和精密数控机床的报道,是民右故意用假新闻对着干,抹黑中国?!

日本机床真的如新闻中说的那么精密吗?

从图片新闻中看,报道的都是车床、铣床类的普通机床,从这类机床的加工精度上说,根本谈不上精密。从机床的角度说,各类磨床、镗床才是精密机床,但报道并没有举例,看来是不是日本根本制造不出这类精密机床呢?

还引用2005年日本所谓专家长谷川庆太郎的说法,称只有日本机床才能达到年平均工作时间 3500小时,连续五年性能不变。

这个长谷川庆太郎只是经济学家,根本不懂机床,连个意思都表达不清楚,什么叫“连续五年性能不变”?难道五年后车床变成铣床了?还是铣床变成车床了?这就不叫机床了,应该叫戏法了,这真是咄咄怪事!不要说五年,就是十年二十年,车床还是车床的性能,铣床还是铣床的性能,只不过磨损精度达不到原来的要求,下降了。

如果这样说,按照中国上世纪 80 年代的机床制造要求,中国机床年平均工作时间为 4800 小时,精度保持不变的时间为 8 年或 38000 小时。显然,日本机床连中国上世纪 80 年代的要求都根本达不到,这么个烂机床又有什么可吹嘘的呢?!

中国机床真如此作者说的那样不行吗?我以两个具体例子来反驳。

第一,我们为上海金山石化提供的数控管板多轴钻床。

1996 年,上海金山石化生产加氢反应器,其管板上的孔要求很高, 200 多个孔相邻误差小于 0.1mm , 200 多 mm 孔深垂直度都要小于 0.15mm ,普通钻床加工根本达不到这样的要求。

在没有任何资料的情况下,我们自主研发了一台 数控管板多轴钻床,完全满足上海金山石化加氢反应器管板的精度要求,而且取代了原来人工加工的生产方式。

2006 年,接金山石化的电话,称该机床的齿轮箱的齿轮磨损了,噪音很大,需要维修,也没有提机床精度需要维修问题,这就说明该机床使用 10 年了,精度仍然保持不变。

再举个中日合资企业设备的例子。本世纪初,我们为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研制一台正倒置双主轴大型立式车削中心,用一台机床全自动的完成电梯蜗轮表面的车削加工,改变日本人用两台卧式数控车床加工一个电梯蜗轮的陈旧工艺,不但稳定地提高零件加工精度,而且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工人只需要管工件的上下料就可以了。

原来日本的旧工艺车削一个零件需要十几个员工,现在我们一个工人就能管两台机床。现在日本本土三菱公司的零件也拿到中国来制造了,该机床每天两班甚至三班连续工作,很多时候为赶进度休息日还开工,请算算年平均工作多少时间?该机床提供给上海三菱公司也已经十年多了,从来没有听说过有任何精度改变的问题。日本人可以自己去找上海三菱日方的人员了解,是不是这样。日本那些烂机床又有什么可吹嘘的呢?!

日本制造真的如新闻吹嘘的那么神乎其神呢?我再举个例子。

年前接受一项试验台的研制任务,需要一根 C3 级(中国标准 P3 级)精度的滚珠丝杠,正好有个展览会,我借此机会询问了一下日本 THK 公司。

参展的日本人对我说,像 C3 级这么高精度的滚珠丝杠,中国根本造不出来,日本制造也要费一番力气。我听了暗地好笑。大家可能知道上世纪 70 年代研制的运十飞机吧,运十飞机上襟翼、尾翼的滚珠丝杠都有检测报告的,所有丝杠的导程精度都超过 THK 公司 C3 级,而且是在中国自己生产的普通螺纹磨床上加工的。

如果用中国生产的高精度螺纹磨床加工,可以稳定达到日本 THK 公司 C1 级精度以上,磨出来的丝杠导程就是这么高的精度。有人可能会说飞机襟翼、尾翼的滚珠丝杠并不需要这样高的精度,可我们很轻松地加工出来就是这么个精度,你要我做低我还做不到呢!运十飞机的丝杠加工的难度并不是在导程精度上,而是在应力变形上,在这方面我们花了九牛二虎之力,但最终还是造出来了。这是飞机丝杠特有的难度,一般丝杠加工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当年数控机床(现在应该叫程控机床)上的滚珠丝杠很轻松地就能达到 C3 级以上。看来,日本在这方面连中国上世纪 70 年代的水平都达不到,整整相差 40 多年。

事实上,中国是继瑞士之后,在世界上第二个掌握镜面磨削技术的国家。如果零件精度要达到亚微米级,必须要进行镜面磨削。到现在为止,我还没有看到日本生产的镜面磨削机床。

天涯论坛上有人用日本大学进行电解修正砂轮研究的论文来糊弄我,称日本可以达到高精度磨削。但仔细看了论文,说的是日本人正在进行电解修正砂轮研究,该项技术可以达到镜面磨削要求,而中国高校还刚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可我们在 上世纪 60 年代,用普通 砂轮修正方法就已经可以达到镜面磨削要求, 日本在这方面整整相差中国近 50 年,这又说明什么呢?

事实上 中国军工根本就不依靠外国,不像日本还需要美国的技术帮助。因为美欧日对华严格封锁禁运。

由于军工涉及国家机密,我们不能多谈,更不能辩解。只是在项目审查的时候,与会提出是不是中国自主研发的?我们很自豪的说:完全是我们自主研发的。

中国军工在高速发展,已经迎头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在事实面前,任何贬低中国军工的谣言都不攻自破!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