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科普:商业包装下的即食迷你胡萝卜

500

不久之前,隔壁发布了一篇关于迷你胡萝卜的科普,因为有些涉及北美地区的知识,我觉得需要补充,索性单开一篇,来讲一讲这种,渐渐在国内抬起流行势头的手指水果迷你胡萝卜。

其实说起这种胡萝卜,我也不知道是怎么在国内火起来的,看网上说有一些明星和网红在把它当做健康食品,大概和这些有意无意的宣传有关吧。就很,不知道该如何吐槽。偏偏这东西还卖得比较贵,即便是国产的迷你胡萝卜,在某电商平台上也可以卖到普通胡萝卜的几倍到十几倍。

500

平心而论,这种迷你胡萝卜确实看起来卖相好很多,而且开袋即食比较方便。换位思考,如果你是明星或者网红,是抱着一根胡萝卜啃比较优雅呢,还是随手打开一袋迷你胡萝卜吃起来比较有格调,这显然是不言而喻的事情。但毕竟,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价格的敏感程度远高于有钱人,大部分人并不愿意为这种优雅花费过高的溢价。如果是有什么特别的营养价值倒也罢了,但这种迷你胡萝卜和普通的胡萝卜相比,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么?当然是没有啦。

其实即食迷你胡萝卜,是一种源自美国的胡萝卜加工体系,1986年美国加州的农场主Mike Yurosek发明了这种加工方法。据说是当时Mike Yurosek发现,有很多胡萝卜因为长得过于扭曲,而无法按照正常的商品售卖,严重的时候会有近70%的胡萝卜被弃置,以至于只能去被用作饲料。

因为当时的很多商家都是把胡萝卜切成段,冷冻之后再行售卖。机智的Mike Yurosek就想,如果切成段,就没人知道胡萝卜原本卖相不好的事情了,那为什么不用这种方法卖一点新鲜的东西呢。于是他把胡萝卜切成2英寸长短,然后放进工业土豆削皮器中,去皮并磨去棱角。这就变成了今天广为人知的迷你胡萝卜,英文叫baby carrot,或者更细分一点,叫做baby-cut carrot。

当然,这个迷你胡萝卜的起源故事,主要来自Mike Yurosek的自述。实际上,早在1960年就已经出现了Bunny-Luv牌的鲜切胡萝卜,只是造型上和现在的迷你胡萝卜区别较大。我很难不认为Mike Yurosek没有借鉴Bunny-Luv鲜切思路。但是吧,美国现在最大的两家迷你胡萝卜生产商,一家是收购了Mike Yurosek公司的Bolthouse Farms,另一家就是持有Bunny-Luv商标的Grimmway Farms,两家是绝对的竞争关系,不承认借鉴了对家的思路也属正常。

既然我们已经搞清楚了迷你胡萝卜,其实就是用普通胡萝卜,切成小小的样子,然后包装好再贩卖出去。那么,问题来了,这种加工过程,是否技术难度很高,然后有很高的溢价呢。这一点我们随便在美国几家超市逛一下就能得到结果,在美国迷你胡萝卜其实就是当做普通胡萝卜售卖的东西,价格上没有什么区别(见下图)。

500

当然,美国比较好吃的迷你胡萝卜,主要是用“帝王系(Imperator)”胡萝卜加工而成,这些胡萝卜原本是由Nantes和Chantenay杂交出来的稳定遗传品种,然后又选育成几十个品种。这类胡萝卜就特别适合做成迷你胡萝卜,因为它们长嘛,而且细,好削。如果强调脆的口感,不要采收太晚,等胡萝卜老了就不香了。

这类胡萝卜,国内引种其实也不少,山东有个胡萝卜基地就种这个,号称一斤能卖40块。但其实吧,我刚打电话问了山东搞批发的朋友,现在也就几块钱的行情。去某电商平台搜了搜,品相不错的那种,当水果胡萝卜卖,算邮费也就四五块一斤。

所以说,其实迷你胡萝卜能卖这么高的价格,主要是利用信息不对称,要是大家知道迷你胡萝卜就是普通胡萝卜切削出来的,看着溢价那么高,想必很多人就不会考虑去买。还有就是主打“水果胡萝卜”这个概念。现在国内把蔬菜烙上水果标签之后,售价普遍要提几成。总之,就怎么说呢,迷你胡萝卜贵在哪里,大概就是贵在商业包装吧。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