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甲午战败的七大原因。。。

清败,最主要的因素:这是农业国对工业国之败!更有政治腐朽因素,有派系内争互不支援,有情报战失败因素,有上下麻痹无备等多因,但清从军事到工业全面落后才是主因;

清败因;

1,清是农业国,日已是近代初步工业国;

从GDP组成看;

清GDP当时是第一,但组成是农产品,丝绸等纺织品,茶叶和瓷器。没有现代工业,其军备多是外购,不但军舰购自英国,连炮弹都购自英德。其陆军装备的少量火器更是万国牌。这种GDP结构没有硬实力,再大也没用。而日本不但外购军火,自已也自制武器,发明了比英德更有威力的新式火药。

2,清政治腐朽,内部派系政争;

清内部满清贵族和汉族大臣矛盾深,互不支援甚互拆台。李鸿章为保存实力,实行弃地保军策,宁可国战败也要保存实力,怎能不败?

3,满清上下对日无备,而日对清备战充分。

清上下根本没想到可能对日作战,对日无备,而日本为和清一战却备战达10年之久。

1890年后,日本以国家财政收入的60%来发展海军、陆军,1893年起,明治天皇又决定每年从自己的宫廷经费中拨出三十万元,再从文武百 官的薪金中抽出十分之一,补充造船费用。

举国上下士气高昂,以赶超清为奋斗目标,准备进行一场以“国运相赌”的战争。

在1890年时,北洋海军二千吨位以上的战舰有7艘,总吨位27000多吨;而日本海军二千吨位以上的战舰仅有5艘,总吨位约17000多吨。 1892年,日本提前完成自1885年起的十年扩军计划,到甲午战争前夕,日本已经建立一支拥有6.3万常备兵和23万预备兵的陆军, 包括6个野战师和1个近卫师。战前日本海军拥有军舰32艘、鱼雷艇24艘,总排水量72000吨,超过北洋海军。(见日清战争)

且清早与开战前10年已停购军备,就在清为筹备太后寿典而挪用海军购舰经费的同时,日本却把英国原打算卖给清的两艘最先进战舰买下,后果是,到战时,清在以一支炮弹都不足的10年前的旧舰队,对日本的装备着最新速射炮的新舰队。战至关健时,连炮弹都木有了,只好拿实芯无火药的训练弹打日舰,清如何能不败?

4,清情报战完全失败;

日本对清的间谍战大获成功;

日本出动乐善堂、玄洋社等间谍组织和人员潜入清多年,加紧对清各方面的情报搜集和渗透。摸清了清的国情,还窃得并破译清的密码,而清却昏然不晓,且对日本情况一无所知,如此清怎能不败?

5,从军事上看;

日清都是外购军备,但日军不但外购,自已也积极研发新武器,发明了比英德威力更大的新式火药,使日炮弹威力倍增,其陆军武器已实现国产化。

而清军不但军舰是外购,其炮弹都是外购,因价格昂贵,装火药的实弹很少,多数是不装火药的实芯弹,这就是开战后,清军炮弹虽多击中日舰,却打不沉的原因。

6,在主力舰和火力方面;,

清日都是外购自英德,但清舰都是10年前的旧舰,日舰都是新购的英舰,就在清为筹办太后寿典而停止军备更新,把购舰费挪用时,日本却把英原准备卖给清的两艘最新型铁甲舰买了去。。。

十年之差,两国在武器性能上就拉开差距,日最新的英铁甲舰,无论是装甲,还是动力速度,速射炮,,等超过清军的10年前旧舰(特别是火炮及弹药,清落后一代,清火炮是10年前购自德国的落后火炮,射速慢,一分钟才能射一发,而日军装备的都是速射炮,火力是清炮的10倍,论弹药,清炮弹实火药炮弹只有40发,余都是无火药的实芯弹而日是装新火药的新型炮弹)。

7,在军制上;

日军不但外购武器,也学了英现代军制,成为一支先进军队,而清军还是中古制旧军,以当代先进军队打200年前的落后旧军队,胜负根本没玄念。

所以说,所谓清军比日军强大之说是两岸日粉二货的胡言。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