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尔塔会议:大国共治--2.0版的世界秩序(结)

十六 尾声

2月10日晚,在英国代表团驻地沃伦佐夫宫举办了盛大晚宴,这是三巨头在雅尔塔最后一顿晚餐,因为罗斯福第二天下午3点要离开雅尔塔前往中东。罗斯福的身体已经被这些天艰苦的谈判折磨的虚弱不堪,他实在不想再耗费更多的精力了。

虽然苏联因为战时物资紧缺无法充分的满足丘吉尔挑剔的舌头,但这场晚宴的气氛比较放松。现在三巨头终于可以随便的讨论一些无关紧要的话题。三巨头和随从们频频举杯祝酒,说着“幸福”“健康”“繁荣”之类的词汇,甚至讲了一些笑话活跃气氛。斯大林难得的讲了一个笑话:他曾经和200名德共党员去莱比锡开会,下火车后,没有收票员来收票。于是200名德共党员就在站台等了两个小时,以至于耽误了参加会议。这再一次说明德国人是世界上最遵守纪律的民族,哪怕是毫无必要的纪律。

慢慢的,话题来到了英国即将到来的大选。斯大林和罗斯福忍不住给丘吉尔出起了主意。罗斯福把自己当初的竞选经验分享给丘吉尔,他说“领袖需要照顾到人民的需求,让人民了解到他们能够丰衣足食,你就可以当选",而斯大林并没有这样的经验,但他相信丘吉尔作为领导二战胜利的领袖一定会得到英国人民的支持,因为“人民需要领袖”。丘吉尔更喜欢斯大林的话,这个老牌帝国主义分子虽然经常满嘴喷着民主,但是从他内心里,只有他这样的贵族精英才能为这个帝国指明前进的方向;那些左派分子们只会许诺福利以及更多的福利,他们懂什么战略?!丘吉尔喜欢的是斗争,和平对他来说就像是无休止的放假,他需要一个敌人!

次日下午,三巨头签署了会议公报,丘吉尔最先签字,其次是罗斯福,斯大林殿后。

签署完文件后,罗斯福和丘吉尔似乎不愿意在这里再多停留,旋风似的收拾完所有行李乘车去了塞瓦斯托波尔,于当晚登上了各自国家的军舰。

雅尔塔这个前些天熙来攘往的小镇似乎突然被施了魔法,所有的人都一下子消失了,小镇又重归于寂静!

十七 胜利的大会

2月4日到11日,刚好一周的时间,参会的三巨头就这样在争执与妥协中决定了新世界的格局,这是一个没有输家的会议,是让三巨头都感到相当满意的会议,他们都得到了自己最想得到的东西。

对于斯大林而言,美国和英国承认了苏联在远东的利益范围,千岛群岛、库页岛南部、大连旅顺港和东北铁路,还有蒙古的独立;在波兰问题上,苏联人取得了全胜;德国的赔偿不是大问题,苏联人可以自己动手去抢;白俄罗斯和乌克兰可以作为创始会员国加入联合国,这样至少自己有三票,同时还有一票否决权。

对罗斯福来说,苏联承诺了对日作战是他最大的收获,这等于少死几十万美国大兵,如果未来他还能参选,这将是他赢得选票的重要砝码;罗斯福心心念念的联合国终于可以成立了,联合国将是未来这个世界的“议会”,决定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大事,特别是解决争议,确保和平;而几个大国的合作将是联合国稳定与合作的基石;罗斯福觉得斯大林是个可以合作的对手,绝不是像他的名字那样是块决不妥协的钢铁,斯大林甚至有点通情达理,他愿意在僵局中做出让步,以便推动谈判的继续;毫无疑问他也会在有些问题上坚如磐石,逼迫对手做出让步;这是一个优秀的谈判对手!

丘吉尔本来是很担心自己的处境的,比较而言英国目前是实力最弱的一方,但是家里的摊子却很大,日不落帝国的架子还没有倒。不过结果却让丘吉尔相当满意,苏联同意了法国加入盟国管制委员会并共同占领德国——英国需要法国在欧洲平衡苏联的势力;英国可以有六个自治领加入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在会议上也没有人对英国在希腊或者意大利的所作所为说三道四;英国更没有牺牲任何海外殖民地的利益,甚至连利益交换都不需要!作为三方里实力最弱的一方,英国保住了自己战前所有的势力范围。这真是万幸,英国依然还是一个全球帝国!只要丘吉尔还在这个位置上,他就决不允许大英帝国的荣光有一点点暗淡;他会尽自己一切的努力来维护日不落帝国的尊严和荣誉——哪怕是牺牲性命!

除了让三巨头都满意的会议结果,还有更重要的,那就是三个大国的领导人建立了一定的信任关系,他们都觉得相互可以合作,而不是对抗。在英美代表团内的很多人都对斯大林留下了很好的印象,觉得斯大林文雅,体贴,和气,和苏联的其他官僚不一样,那些官僚往往刻板教条、无法变通。而斯大林对罗斯福也有很好的印象,他觉得罗斯福是个可以信任的人,斯大林觉得西方社会并不是想要置苏联于死地,而是可以合作,达至和平。联合国的建立就是一个很好的平台,苏联不再觉得非常孤立,不再是那个被群殴的“豆豆”。丘吉尔对于斯大林坚守了关于不干涉希腊的口头协议很满意,虽然他知道斯大林是需要回报的,那就是英国应该对苏联在匈牙利、罗马尼亚这些国家的作为不要说三道四,但这不就是丘吉尔最想要的“合作”吗?大国就是需要这样的“团结合作”,丘吉尔和斯大林在之后都曾经反复强调过这一点。

雅尔塔会议不是三巨头第一次会面,但这次会议确是历次会面中最重要的一次!在二战期间,几大盟国共召开了4次重要的会议:

开罗会议:中美英参加

德黑兰会议:苏美英参加

雅尔塔会议:苏美英参加

波茨坦会议:美英苏参加,中美苏发表公告,苏联对日宣战后签字

500

开罗会议 蒋光头和夫人都很风光

500

德黑兰会议

500

波茨坦会议第一阶段 丘吉尔看上去对大选很有信息

500

波茨坦会议第二阶段 代表英国的首相已经换成了工党的艾德礼

其中,开罗会议和德黑兰会议都在1943年,当时正是战事激烈之时,会议主要是号召大家联合起来对日对德作战;波茨坦会议在1945年7月,当时大局已定。而雅尔塔会议承上启下,是历次会议里讨论问题最多最激烈,成果最重要的一次会议。

雅尔塔会议最重要的成果就是奠定了战后的国际秩序,那就是: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大国共治原则

依据这个原则建立的国际秩序及其核心机构联合国至今已有70多年的历史,中间虽然经历了冷战这样前所未有的“两大阵营共治地球”时期,但是该原则和联合国依然保留到了今天。在当今世界,有G7,G8,G20,APAC,东盟,非盟等等许多的国家间多边会谈机制,也有些国家时不时绕过联合国自行其是,但是联合国的权威性依然存在,依然是国际行动中正当性、合法性的主要来源,联合国的各种决议也经常被其他国家引用作为正当性合法性的证明。

雅尔塔会议让三巨头都满意而归,但是都满意的会议往往最后会以悲剧收场,因为矛盾只是被掩盖和有意忽视,而并没有被消除,在之后的某个时间,矛盾的冲突会爆发的更猛烈!

十八 国际新秩序

在一战之后,依据凡尔赛条约成立了国际联盟,这是地球上第一次出现了“国际秩序”,并由一个组织负责该秩序的维护。但是正如所有第一次出现的事物都不成熟一样(1.0版不可用原则),国际联盟是低效而短命的。首先国际联盟实行全票通过制,任何成员投下反对票都可以阻挠决议的通过。这事实上导致了任何决议的通过都非常困难,利益相关方可以轻易否定对其不利的决议。其次,国际联盟缺席了世界上重要的大国,美国自始至终都没有参加国际联盟,虽然提议建立国联的就是时任美国总统威尔逊,他在凡尔赛殚精竭虑,但奈何当时的美国国会是在对手共和党手中……而苏联迟至1934年才参加国联,5年后的1939年因入侵芬兰被开除;德国1926年参加,1933年就退出了;日本和意大利都是创始会员,但日本于1933年、意大利于1937年相继也退出了国联;在大多数时间里,国联事实上成了英法主导的一个地区性组织,而由于大国的缺失,很多决议即使通过了也无法执行,比如国联对日本因1931年9月18日入侵中国东北的制裁,因为美国不在国联而无法推行。

在国际联盟的1.0版国际秩序中,大国强国任性妄为,凭借武力肆意欺负小国弱国;而小国则深感没有发言权,被“大国”欺负了也无处申诉,哪怕是有其他大国愿意调解,最终也逃不掉被出卖被欺负被决定的命运。

整个地球就是个弱肉强食的“动物世界”!

春秋末年,礼崩乐坏,战国时代来临!

经历了两次惨烈的世界大战之后,全球性的权力洗牌终于大体尘埃落定——“战国五雄”诞生!这不仅是武力的较量,而且还是文明、历史、地缘政治智慧的较量。同时,惨烈的大战也让各国领导人,特别是大国领导人认识到维护稳定世界秩序的重要性——这个世界不能再像过去那样无法无天,而应该是有规矩方圆,并且需要一个“世界警察”来确保“规矩方圆”能够实施。联合国就是各国共同参与的“议会”和“法庭”,大国之间的共识与合作是维护世界秩序的基石,小国的广泛参与是这个“议会”和“法庭”广泛性和公正性的来源。

联合国其实就是民主集中制在国际秩序的体现。

民主是为了兼听,集中是为了高效。古今中外的所有政治制度其实都是对民主和集中的平衡——得当则发展进步,不当则动乱倒退。好的制度可以做好这个平衡,并且可以根据形势的不同做出及时的变化以响应社会的发展,这叫做“既有原则性也有灵活性”;而不好的制度则容易走到极端无法自拔,无论是因为意识形态还是政治制度的 原因,最后会裹挟社会掉入坠落的漩涡,这叫做“原则性太强,缺少灵活性”;最不好的制度则是在不同的极端摇摆,每一次摇摆都是对社会生产力的一次巨大破坏,这叫做“灵活性太强,缺少原则性”。

现在的政治名词里常说的“民主国家”绝对是现代社会里的褒义词,几乎所有国家不管真假都会说自己是“民主国家”;而“集权国家”或者“独裁国家”则肯定是贬义词,没有那个国家会愿意加入这个行列;此外还有一个介于中间的相对中性一些的“威权国家”,往往用来形容发展的不错,人民生活挺好,但是制度不那么符合西方“民主制度”的国家。

其实这都是自欺欺人的把戏而已,只是说的多了,大家也就信了。我更愿意称呼西方国家为“选举制国家”,称呼沙特这样的国家为“王权制国家”,而东方某大国可以称为“代表制国家”。

制度有好坏,取决于闻道有先后。什么是“道”?就是“实事求是,因地制宜”。

很多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缓慢甚至倒退就是因为无法明白这个道理,总是被这个“共识”那个“主义”迷惑,只看到表象看不到根本,学到了制度形式学不到原理思路。

这种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秩序并不完美。五大国经常使用手中的否决权否决与自己有关的决议,有时其表现相当令人不齿,甚至无耻;有些国家——主要是美苏(俄)——依仗自己武力的优势,经常绕过联合国开展行动,甚至明目张胆的对他国进行侵略,绑架抓捕甚至杀害其国家领导人。

不过这些问题不是联合国的问题,而是这个世界的问题。这个世界从弱肉强食走到联合国已经是一个巨大的进步,是两次世界大战的惨痛教训才让大家意识到成立联合国建立新秩序的必要:凡事能商量还是尽量商量着来。但是下一个进步会是什么?会不会有更公平公正,更和平稳定的国际新秩序3.0版本呢?

这需要中国来回答!

十九 冷战开始

雅尔塔会议后2个月,1945年4月12日,罗斯福因病去世。雅尔塔会议成为了他给世界秩序留下的最后遗产。

1945年7月17日,斯大林、杜鲁门和丘吉尔来到德国柏林西南的波茨坦召开会议,讨论战后事宜。会议进行到一半,丘吉尔赶回英国参加大选,但他代表的保守党选举失利,胜出的工党领袖艾德礼代表英国参加了最后几天的会议。

1946年3月5日,丘吉尔在美国富尔顿城威斯敏斯特学院演说,““从波罗的海的斯德丁〔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在这条线的后面,坐落着中欧与东欧古国的都城:华沙、柏林、布拉格、维也纳、布达佩斯、贝尔格莱德、布加勒斯特和索菲亚——所有这些饱经沧桑的城市及其居民无一不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不仅受到苏联的影响,还受到了来自莫斯科的高压控制。”

500

1946年3月5日,丘吉尔在美国富尔顿城威斯敏斯特学院发表了著名的铁幕演讲,右为时任美国总统杜鲁门

1946年3月5日,丘吉尔在美国富尔顿城威斯敏斯特学院发表了注明的铁幕演讲,右为时任美国总统杜鲁门

1946年2月22日,时任苏联代办的乔治·凯南不顾发烧重感冒,向美国国务院发了一封长达8000字的电文,从政治、经济、历史、现实、民族性等多方面对苏联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苏联为什么要选择非资本主义的道路,并认为苏联目前的经济基础和意识形态都还很弱小,不会像纳粹德国那样迅速扩张。据此他提出对苏联应放弃合作的幻想,但也不应使用激烈的战争方式,而是应采取长期的通过经济、政治、宣传等多方位的遏制政策。

1947年1月,乔治·凯南以“X”的笔名在美国《外交事务》上发表《苏联行为的根源》,进一步详细分析了苏联社会的方方面面,重申应该将苏联当作竞争对手,该文提出美国应该:目标明确、能够成功地解决国内生活中的问题、可以承担起一个世界强国的责任和在目前几个主要的意识形态潮流面前保持自己的信念。

500

1989年7月6日,美国总统老布什向资深外交官乔治·凯南颁授“美国自由勋章”

500

乔治·凯南 这个角度有点像戈尔巴乔夫

乔治凯南的电报和文章提出的遏制但不直接冲突的策略被称为冷战,凯南也被称为冷战之父。

乔治凯南2005年3月17日去世,享年101岁。次日,美国最有影响力的《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都在头版登出凯南的照片及悼念文章。那几年来能“享受”这个头版讣告殊荣的只有前总统里根。

1947年3月12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情咨文中,提出了杜鲁门主义,该主义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至此,杜鲁门正式丢弃了罗斯福的大国合作精神,转而使用对抗作为对苏外交主旋律。

战后,苏联坚持认为应该按照雅尔塔公报精神分割德国,苏联认为只有削弱德国这个最大的威胁才能给自己赢得另一个20-30年的发展时间,以便准备下一次的战争。但是美英法计划合并其德国控制区,并通过马歇尔计划给予巨额援助。1948年5月,英美法单方面将德国西部三个占领区合并,发行新马克作为货币。苏联对此强烈不满,认为该合并是针对苏联,重新武装德国。因柏林在苏占区,而柏林西部由美英法占领,是一块飞地,于是苏联决定以此作为要挟。6月24日,苏联全面切断苏占区与柏林的水陆交通及货运,只保留从西德飞往柏林的三条空中走廊。第一次柏林危机爆发。

1948年6月29日,美国以决不妥协的姿态开始实施大规模空运,派出大量运输机向柏林空运各种工业、生活用品。在一年间累计飞行次数277,728次,空运货物211万吨,同时美英法还对苏联占领区禁运战略物资。

苏联于1949年5月12日宣布撤销封锁,延续324日的柏林危机结束。苏联事实上承认了自己的失败。5月23日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成立。10月7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成立。德国彻底分裂为东西德。

至此,冷战格局正式形成,世界分成了两大阵营!这是地球上第一次出现这样泾渭分明,各自对立的两个大帮派;双方都声称自己代表着民主自由正义公平;都手握可以毁灭世界的核武器;都有一个老大带队,一群小弟跟随;都试图把手伸到全世界的各个角落,尽量争夺哪怕是无关紧要的地方。

毫无疑问,西方因为具有更强的实力所以在推动对抗的过程中起到了主要的作用,特别是杜鲁门的个人性格比罗斯福更加好斗且有强烈的反苏心态,是冷战开始的重要原因;斯大林曾经在东欧做出过合作的努力,但是并没有得到西方的善意回应,斯大林最终决定不再退缩。总的来讲,冷战的开始是美苏两大阵营在对抗中不妥协的产物,双方都选择了走更强硬的路线而不是让步合作,最终使得对抗达到了冷战的强度。不过这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1945年4月11日,也就是罗斯福撒手人寰的前一天,他向秘书口述了一篇演讲稿,预备在4月13日杰斐逊总统诞辰纪念日发表。他说:“朋友们,重点是和平。不仅是结束这场大战,还要消除一切战争的根源。是的,结束:永远结束这种政府之间以草营人命解决分歧的不实际做法。”

虽然合作变成了对抗,但是世界没有发生第三次世界大战!

 

二十 附录:克里米亚会议公报 与 雅尔塔协议

注:雅尔塔会议发布了两份文件,一份是会议公报,另一份是雅尔塔协定。在中文环境中经常提到的只是后一份雅尔塔协定,因为其出卖了中国的部分主权。

英美苏三国克里米亚会议公报

英国首相、美国总统以及苏联外交人民委员会主席在克里米亚会议结束时作出如下的声明:

击败德国

我们已经考虑过而且决定了三同盟国为使共同敌人彻底败北的军事计划。三同盟国的军事参谋,在这次会议的期间,始终每天会商。这些会商,从一切观点来看,都是最令人满意的,结果已使三同盟国军事努力的协调比以往更密切了。我们已经互相交换最充分的情报。关于我们的陆军和空军要从东边、西边、北边和南边向德国心脏发动的新的更加强有力的打击的时间、规模和协作,都已商得完全同意,并已详细拟定计划。

我们的联合军事计划,唯有当我们执行这些计划的时候,才使人知道。但是我们相信:三国参谋部之间在这次会议中达成的十分亲密的合作,结果必将使战争时期缩短。三国参谋部的会商,今后遇到需要时将随时继续举行。

纳粹德国已注定灭亡。德国人民如果企图继续一种毫无希望的抵抗,将徒然使他们自己由于败北而受的损失更加重大。

德国的占领与管制

我们已就共同的政策与计划商得同意,以便实施在德国武装抵抗最后被击溃后,我们要共同使纳粹德国接受无条件投降的条款。这些条款,在德国最后败北完成之前,不得使人知道。根据已商定同意的计划,三国部队将各自占领德国的一个区域。这计划规定,成立一个中央管制委员会执行互相协调管理控制的工作,此委员会由三国的最高司令官组成,总部设在柏林。我们已经商得同意:法兰西如果愿意的话,三国当邀请它承受一个占领区,并参与管制委员会,作为第四委员。关于法兰西所占领区域的范围,将由有关四国政府经由它们在欧洲顾问委员会中的代表共同商定。

我们不屈不挠的宗旨,就是要消灭德国的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要确保德国绝不能够再扰乱世界的和平。我们决定要把德国一切武装力量解除武装,予以解散;把那曾经一再极力使德国军国主义复活的德国总参谋部永远解散;把德国所有一切军事装备撤去或破坏掉;把所有一切曾供军事生产之用的德国工业排除掉,或者予以统制;使所有一切战争罪犯受到公正而迅速的膺惩,并要执行同德寇所造成的破坏相当的实物赔偿;要扫灭纳粹党、纳粹的法律、组织和制度,从德国人民的公共机关中,从文化生活与经济生活中消除所有一切纳粹的和军国主义的影响;并且要在德国和谐地采取对于世界未来的和平与安全实属必要的其他措置。我们的宗旨决不是要消灭德国的人民,但是惟有当纳粹主义和军国主义已经根绝了的时候,德国人民才有过适当生活的希望,他们才有在国际交谊中占一席之地的希望。

德国的赔偿

我们已经考虑过关于德国在这次战争中使同盟国家所受损害的问题,并且认为理应由德国用实物将这种损害尽可能赔偿到最大限度。一个损害赔偿委员会应予设立。这个委员会将奉命考虑关于德国对同盟国所受的损害赔偿的程度与方法问题。这个委员会将在莫斯科工作。

联合国会议

我们决定尽可能从速和我们的盟邦建立一个一般性的国际组织,以维持和平与安全。我们相信:经由所有一切爱好和平的各国人民的密切而继续的合作,以防止侵略并消除政治上、经济上和社会上的战争原因,都是必要的。

在顿巴敦橡园会议中国际组织问题已经奠定了基础。然而,关于投票表决程序的问题,在那儿不曾商得同意。1945年2月的雅尔塔会议,已解决了这个困难。

我们已经商得同意:当于1945年4月25日在美利坚合众国旧金山召开联合国会议,以便依照在敦巴顿橡园非正式会议中建议的方针准备这一个组织的宪章。

我们将立刻向法国政府和中国政府磋商,并邀请他们和美利坚合众国政府、大不列颠政府与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政府共同发起这种会议。一经和中国与法国磋商完毕,关于投票表决程序的建议案全文,就可公布。

关于被解放的欧洲的宣言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人民委具会主席、联合王国首相和美利坚合众国总统,已经就他们本国人民的和被解放的欧洲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盆,互相会商过。他们联合声明:在被解放的欧洲暂时不稳定的时期中,他们互相同意,当使他们三国政府的政策一致,以协助从纳粹德国统治下获得解放的各国人民,以及欧洲的前轴心附庸国人民,用民主方式解决他们迫切的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

欧洲秩序的确立,以及国民经济生活的再建,必须凭借足以使被解放的各国人民能够消灭纳粹主义和法西斯主义的最后形迹,并创造自己抉择的民主制度的程序来达成。这是大西洋宪章的一个原则——所有各国人民有权抉择他们生活所寄的政府的形式——使那些被侵略国用武力剥夺了主权和自治政府的各国人民恢复主权和自治政府。

为了造成被解放各国人民可以使用这些权利的条件,三国政府当对于欧洲任何被解放的国家人民或欧洲前轴心附庸国人民予以协助,当他们认为需要:

(甲)确立内部和平状态;

(乙)实行紧急措置赈济难民;

(丙)成立临时政府,使民众中一切民主分子的代表广泛参加,并确保尽可能从速经由自由选举以建立对于人民意志负责的政府;

(丁)在必要地方助成这种选举。

三国政府当与其他联合国,以及欧洲的临时当局或其他政府,在考虑到对他们有直接利益的问题时,互相洽商。当三国政府认为欧洲任何被解放国或欧洲任何前轴心附庸国中的情况有采取这类行动的必要时,他们当立刻共同谘商,关于履行本宣言中所举共同责任所必需的措置应当立即共谘商。

我们在本宣言中重申我们对于大西洋宪章中诸原则的信心,重申我仍在联合国宣言中提出的保证,并且重申我们的决心,耍和其他爱好自由的各国合作以建立一种在法治下的世界秩序,致力于全人类的和平、安全、自由与普遍的福利。

在发表这个宣言时,三国表示希望法兰西共和国临时政府在所建议的程序下予以协作。

波兰

在波兰,由于它已被红军完全解放,产生了一种新的形势。这就要求建立一个比波兰西部在1945年解放以前可能建立的基础更广大的波兰临时政府。因此现今在波兰执行职权的临时政府,就应该在更广大的基础上实行改组,以容纳波兰国内外民主领袖。这个新政府应称为波兰全国统一的临时政府。

莫洛托夫、哈里曼和卡尔,受命以一个委员会的资格,首先在莫斯科与现今临时政府的成员并与波兰国内外其他波兰民主领袖进行会商,以便根据上述方针改组现政府。这个全国统一的波兰临时政府应当保证:尽速根据普遍选举与秘密投票方式举行自由的不受限制的选举。在这些选举中,所有民主的和反纳粹的政党都有权参加,并提出其候选人。

当全国统一的波兰临时政府已经依照上述原则正式成立时,1945年和波兰临时政府保持外交关系的苏联政府以及联合王国政府与美利坚合众国政府,都要和新的波兰的全国统一的临时政府建立外交关系,并互派大使,各该政府根据大使的报告,将经常获悉波兰情形。

三国政府的首长认为:波兰的东疆,当依照寇松线,而在若干区域应作出对波兰有利的自五公里到八公里的逸出。他们承认:波兰必须在北方和西方获得广大的领土上的让与。他们觉得关于这些领土上的让予的范围,当于适当时机征询新波兰的全国统一的临时政府的意见,并且觉得关于波兰西疆的最后定界,应待和会解决。

南斯拉夫

我们同意向铁托元帅和苏伯西奇博士建议:他们之间的协定,应立刻付诸实施,并应根据那个协定成立一个新政府。我们又建议:新政府一经成立,就应该声明:(一)反法西斯民族解放大会应予以扩大,以容纳没有和敌人合作妥协的南斯拉夫最后一届议会的议员,这样组成一个称为临时议会的团体;(二)反法西斯民族解放大会所通过的立法案,以后将提交宪政大会予以批淮。

对于巴尔干的其它问题,也已作了一般的检讨。

外长会商

在会议的全期间,除了各政府首长和外长们的日常会商外,并且每天举行了由三国外长和他们的顾问们的另外会商。

这些会商已证明具有无上的价值。这次会议已经同意:应当设置永久的机构,以使三国外长间举行经常谘商。所以他们于必要时可经常会商,大约每三四个月会晤一次。这些会谈将轮流在三国首都举行,第一次会商定于联合国关于世界组织会议后在伦敦举行。

为和平而团结正如为战争而团结

我们在克里米亚这儿会晤,已重申我们的共同决心,在今后的和平时期中,一定要保持并加强在这次战争中使联合国家胜利成为可能和确定的目的方面和行动方面的团结一致。我们相信这就是我们政府对于我们本国人民以及对全世界所有各国人民的一种神圣义务。

唯有我们三国之间以及一切爱好自由的各国之间,继续增进的合作与了解,才能够实现人类最崇高的愿望——一种安全而且持久的和平,用大西洋宪章的话来说,就是:“确保在所有一切土地上的所有一切人,都可以在不受恐惧、不虞缺乏的自由中度过一生。”

在这次战争中的胜利以及建议中的国际组织的建立,将提供一切历史中最伟大的机会,使能在今后年代中创造这一种和平的重要条件。

雅尔塔协定 

苏美英三大国领袖同意,在德国投降及欧洲战争结束后两个月或三个月内苏联将参加同盟国方面对日作战,其条件为:

1.外蒙古(蒙古人民共和国)的现状须予维持。

2.由日本1904年背信弃义进攻所破坏的俄国以前权益须予恢复,即:

(甲)库页岛南部及邻近一切岛屿须交还苏联;

(乙)大连商港须国际化,苏联在该港的优越权益须予保证,苏联之租用旅顺港为海军基地须予恢复;

(丙)对担任通往大连之出路的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应设立一苏中合办的公司以共同经营之;经谅解,苏联的优越权益须予保证而中国须保持在满洲的全部主权。

3.千岛群岛须交予苏联。

经谅解,有关外蒙古及上述港口铁路的协定尚须征得蒋介石委员长的同意。根据斯大林大元帅的提议,美总统将采取步骤以取得该项同意。

三强领袖同意,苏联之此项要求须在击败日本后毫无问题地予以实现。

苏联本身表示准备和中国国民政府签订一项苏中友好同盟协定,俾以其武力协助中国达成自日本枷锁下解放中国之目的。

500

雅尔塔协定俄文版

首发自@往事约千年 微信公众号

500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