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寄语:写出当代中国的美

       2019年是建国七十周年,我们都参加了很多活动,留下了很多感慨。

       今天是公历2019年真正的年尾了。

       今年为祖国唱过的那些歌,发过的那些感慨,可还留下了一些什么呢?       

       我是个很笨的人,不会唱歌——虽然我能把一些歌词当成诗记下来——不会乐器,也不会画画,这几门真正的艺术与我几乎是绝缘的,那我只好拿笔来写了。         

       而且,当我觉得是要为我们生活的这片土地写点儿什么的时候,我不想写那些抽象的东西,也不想写那些板起面孔教训人的东西——我有时候脾气挺坏,挺不耐烦,不过我坚持认为自己的本性不是那样,或者至少不全是那样。         

       我想写自己凝视着这片土地——这些山,这些水,这些人——的时候,所一次又一次感受到的美。         

        所以,我先后写下了在风闻社区发表的三篇文章:

      《我和我的祖国——和女儿比赛作文》;

      《飘着银杏叶的溪流——深秋夜话》;

       和今天刚发的《大瑶山情思》。        

       英国作家、艺术评论家约翰·罗斯金在《关于建筑的七盏灯》中写道,当他看到威尼斯的那些大家觉得美轮美奂的建筑,想到的唯有一个问题:        

      “那些工匠在修建这些的时候,感到快乐吗?”       

         因为他觉得美感的来源,就是创作者所感到的由衷快乐。      

         那么,我要回答:我写这些文字的时候,非常快乐。         

        我还想让自己的女儿读这些的时候也感到快乐——我不排除这种快乐里包含这样的意思:

      “爸爸这个所谓的大学老师,写的东西可没比我这个小学生好到哪儿去呀!”        

        只是希望她这样想之后,更深更细地去发觉和表现生活中和大自然中的美。       

        在讲海德格尔的时候,我在课件里引用了川端康成的名篇《花未眠》:      

       “我常常不可思议地思考一些微不足道的问题。昨日一来到热海的旅馆,旅馆的人拿来了与壁龛里的花不同的海棠花。我太劳顿,早早就入睡了。凌晨四点醒来,发现海棠花未眠。

         发现花未眠,我大吃一惊。有葫芦花和夜来香,也有牵牛花和合欢花,这些花差不多都是昼夜绽放的。花在夜间是不眠的。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可我仿佛才明白过来。凌晨四点凝视海棠花,更觉得它美极了。它盛放,含有一种哀伤的美。

          花未眠这众所周知的事,忽然成了新发现花的机缘。自然的美是无限的。人感受到的美却是有限的,正因为人感受美的能力是有限的,所以说人感受到的美是有限的,自然的美是无限的。至少人的一生中感受到的美是有限的,是很有限的,这是我的实际感受,也是我的感叹。人感受美的能力,既不是与时代同步前进,也不是伴随年龄而增长。凌晨四点的海棠花,应该说也是难能可贵的。”     

         “花未眠”的出处,是北宋苏轼的一首七绝《海棠》:      

          “东风袅袅泛崇光,          

             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          

            故烧高烛照红妆。”       

           不得不承认,日本作家对美有着特殊的敏感。他们很善于在中国文化中找到矿物质,研磨成各种各样的颜料,不动声色地渲染成日本式的细腻而极致的美。       

          有时候这种日本式的美是很可爱的,就像川端康成笔下的长次郎制作的叫做“夕暮”的茶碗和坂本繁二郎画的十字形云彩。     

                 500

           可有时候呢?过度的细腻、柔靡,又容易进入颓废和病态。——日本的不少作家,甚至包括动漫等等,都有些因为极致的唯美而陷入某种痴狂乃至变态的倾向。   

                   500

           所以,这种日本式的美,恐怕很难担当得起东方文化的真正品位。       

           所以需要当代中国式的美——她可以细腻、精致,也可以有自己的沉郁乃至忧伤,但中国较之于日本等东方国家的一个最大的不同,就是中国在20世纪进行了最恢弘和最彻底的社会革命,结合着那不断被日本和其它国家明里暗里效仿的中国古典的伟大传统,这就赋予了当代中国的艺术一种与所有东方国家都不一样的本色或者说底气:       

            英爽、矫健、明朗、大气。     

                500

           就像“花未眠”这事,我也经历过。          

           小时候,妈妈为了上三班,有时夜里请个假把我送到工厂附近的大姨家里睡觉。       

           我半夜醒来,也看到大姨家的阳台上还有淡淡的灯光,开放着一串红、金钱橘,还有倒挂金钟和吊兰——大姨父非常爱养花,会很耐心地告诉我这些花的名字。          

            我觉得很舒服:

            远处的稀疏灯火也许就是妈妈工厂的——和妈妈一起工作的那些阿姨都很漂亮,就像这些花一样,有时我躺在车间里写报表的桌子上睡着了,妈妈又不在,阿姨们就会拿来她们的衣服给我盖上。          

            车间外面,高高的路灯亮闪闪的,树影憧憧,也是那么美。        

            如果你要问我:那未眠的海棠花像什么?        

            我会回答:像我小时候看到的那些上夜班的工人阿姨们——尽管因为在那样嘈杂的机器声中工作,她们的嗓门都很大,做起事来风风火火,走起路来也决不是“弱柳扶风”,可我觉得她们就是最美的。         

            今天想来,夜间的灯火照着这些俏丽而健美的女工人们孜孜不倦地工作,这不就是“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吗?

             

500

            只不过,她们穿的是工装。

            她们的“红装”,有时倒是披在一个熟睡的小男孩身上。

            等他一觉醒来:

            哟,已经是在大姨家的床上了,忙碌的阿姨们,突然变成了阳台上开放的一串红、金钟、吊兰......

            500

             

           这不美吗?

           我今天想起来,还是觉得这实在比川端康成写的《花未眠》还要美。

            所以我总想在自己写到这片山河、这些人物的文字里,表现我所体会到的这种当代中国的美。

            我的笔很笨,写不好。          

            但是我对这样的美,也得有一个深化认知的过程,所以并不怕从最浅的地方写起——我并不喜欢无缘无故的深刻和艰涩。           

            好了,就写这些,留给这个即将过去的2019。

            谨祝各位新年快乐!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