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最近减负问题的几点看法

最近关于教育的问题又吵起来了,于是我想就此发表我的某些看法。

对减负的评价

现阶段教育部门强推减负引发民怨沸腾,那么减负为什么让群众如此激烈地反对呢?

减负之所以引发如此民怨的主要原因,我个人认为还是在当今的双职工家庭+加班压力下,父母已经无力承担教育孩子的时间和精力要求了。这时的减负,颇有压缩学校教育增加家庭教育之嫌,于是被民众解读为逃避责任也就不足为奇了。

至于说减负导致阶层固化的问题,我认为这是大人世界的激烈竞争反馈到孩子身上。在当今优质教育资源稀缺+结构性失业+社保体系远未完善的困局之下,考试分数低从而抢不到优质教育资源的人就会面临“毕业即失业”乃至生活质量大幅下降的问题,所以在家庭倾向于让孩子耗费尽可能多的精力在学习上也就不足为奇了。但是在这种激烈竞争的环境下如果不及时进行心理干预确实很容易出心理问题,甚至会酿成教学事故(我亲眼目睹了高考前学生心理崩溃最后被老师抬走的场景是什么样子的)。但是现在的心理辅导从理论上的心理学到实践层面的心理辅导都有严重问题。理论层面上,心理学没有,实际上也很难建立起准确的数值化、标准化的理论体系(我想,这也是崇尚工业文化的观网网友讨论时不怎么注意心理问题的原因),实践层面上,现在的心理干预很大程度上还是走心理课+预约的模式,前者很容易沦为走过场,后者在“尽可能将时间分配给考试训练”的目标下很容易在决策中被放弃。而在缺乏心理辅导的情况下或许会发生以下对话:

家长:“你还能考试算幸福的了,到时你长大了进入社会,各种套路来坑你,压力比你现在要大得多。”

孩子:“人生这么苦逼,那为什么要活着呢?”

至于说搞快乐教育孩子就不学习了,事实上这是一个老大难的学习动力问题,现在孩子们的学习动力主要是来自分数压力,其实我在上文论述过主要是社会竞争压力对学校的传导,但是在这种高压环境下如果不及时进行心理干预确实很容易出心理问题,甚至会酿成教学事故。美国中下层的所谓快乐教育则是在学完强制要求的理论知识后就搞体验式、实践式学习,而这些对金钱的要求太高了,而且往往也是在给孩子加负(麻省理工的3S(Study、Sleep、Society)笑话)。至于说做到寓教于乐,这对教育的时间、精力、资源更太高了,家长反而很可能倾向于对孩子发泄自己的社会压力。说到根源上,一个劳动异化、大人厌恶劳动的社会,传导到教育问题上便是孩子厌恶学习。

至于说为什么教育部门这么坚决地搞减负,如果真的要往坏的方向去揣测的话,我觉得理由有二:

1.     真的被美国的教育思想给忽悠了。但是我认为短期内对国家科技人才的培养影响不大(现在真的很难预料远期未来的世界会是什么样子了),毕竟美国教育思想的起源,杜威的教育思想是20世纪10-20年代提出来的,但并没有影响到50年代以后美国科学的繁荣(收割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欧洲科学家难民以及苏东和亚洲的技术移民)。就短期来看,只要有钱去聘请其他国家的新锐科学家和教授以及购买最新实验设备(对美国苏联来讲还包括强抢战败国科学资源),科技人才培养和教育思想受不受美国影响关系真不大(说到底还是人最重要)。当然也不能排除教育领域的专家真的犯了软骨病。

2.     在高强度学习压力下的学生采取过激手段反抗酿成社会事件后(估计大家都快忘了2012年《我不原谅》这本书了),教育部门选择将部分学校教育的责任甩到家庭身上来搞逃避责任式维稳,就跟校运会出事故了就缩减校运会项目一样。

 


教育与劳动力再生产

关于教育的目的问题,我这里打算放弃阶层固化,大国竞争等方面,单纯考虑劳动力再生产对教育的要求。

美国现代教育制度的基础是在50-60年代建立起来的,那时正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工业革命交接期,流水线制造模式发展到极致成熟,当时劳动力再生产对教育的要求就仅仅是高中毕业然后去做流水线工人,再加上当时工会实力庞大,依靠工会和资方斗争取得的福利,就足以过上小资生活了(虽然还有对亚非拉人民的剥削,但没有工会的约束,资本家一般会倾向于“我全都要”)。但是在80年代以后,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资本流动的阻隔被打破,资本纷纷将简单制造过程转移至世界成本洼地(说到底就是中国),社会整体向高端产业转型的过程中,对教育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简单制造外流导致工人失业以及政府税收的全面崩溃(富人大规模避税),反而导致公立教育质量的下降。所谓的日本的“宽松世代”,实质上是平成“失去的三十年”在教育领域的缩影罢了。日本搞宽松教育的背景也是产业工人岗位大量流失,社会整体向高端产业转型下对创新能力的要求(当然,显然失败了,而我认为经济和财政崩溃的影响大于错误教育理论的影响)。

估计会有人推崇苏式教育,确实,苏联的理工类教育可能效率确实比美式教育效率更高一些,90年代美国互联网产业爆发也有赖于苏东地区理工人才的输入。但是苏联教育体系是苏联计划经济体系的配套,苏联计划经济体系最大的弊端在于压制人的主观能动性,所谓“人只是社会机器上的零件”,因为发挥主观能动性可能会破坏计划经济大厦的平衡。反映到教育中便是过于强调专业化(高中分文理科),大学阶段便进一步细分专业,以至于一辈子只能干一份工作。再加上苏联弥漫在整个社会系统里的官僚主义对主观能动性的压制,所以平均水平的苏联教育并不能满足现在这个急剧变化,创新需求高涨的时代的需要(莫斯科大学和彼得堡大学对于普通苏联人来说还是比较遥远的,想想北大清华就知道了)。

所以国内教育的问题应该是:从苏联教育体制向美国教育体制转变的过程中,发现美国教育体制也不能满足需要了(不单单是水土不服),于是便出现了“摸着石头过河然后摸不到石头了”的窘境,如果真的有教育理论上的突破的话,那么这批向美国体制学习的官员就要大洗牌(靠反腐来整党的弊端便显现出来了,教育领域相对而言真没什么油水,反而保护了旧官僚)。

那么,劳动力再生产对教育的要求到底之什么样子的呢?我个人想将其分成智力(知识技能储备和逻辑思维)和心理能力(心理素质以及和别人相处的能力)两方面来讲。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平均来说,对智力的要求就是操作流水线上的机器(当时计算机属于新兴领域,无论什么时候,新兴领域对智力的要求都是最高级的),心理能力的要求主要是和工会工友、工头和家庭成员相处的能力,再加上财政危机还不算严重,所以美式教育体系还算够用的。但是在第三次工业革命接近完成的现在,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智力要求明显提高(流水线工作全面自动化,计算机编程成为基本技能),对心理能力的要求反而相对降低了(外包业的发展让人有了把工作地点放在家里的选择,而现在独居也能有高质量生活,对和家庭成员相处的要求明显降低了),在这种情况下,美式教育体制很可能就不够用了,而苏式教育体制在这种创新需求高涨的情况下也明显不够用了,因为过于压制主观能动性了。于是乎,生产力的发展对教育理论革命的呼唤便愈发高涨了,但是很显然国内教育领域的学者们还没做好这一准备。在美俄皆以无力发起这场教育革命(主要是没钱)的情势下,国内的教育领域的学者们显然还无力承担这一关乎全人类未来的重任,于是乎,网友对教育专家的嘲讽,可以说是对教育专家无能的愤怒。

那么具体到应试教育,在这种大背景下我们应该如何评价应试教育呢?我的回答是:应试教育虽然应该是当今焦虑的社会情绪下的最优解,但很可能也满足不了需要了。

    首先,如果要评价应试教育,大部分人认为应试教育有如下好处:

1.公平,尽可能地做到了一把尺子衡量所有人,从而让富裕人家的孩子和普通人家的孩子站在了同一条起跑线上。

2.以考促学,在应试的基础上强迫学生学习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的基础知识,让中国学生的知识水平在全世界都属于中上水平。

但是,这两条好处实际上也是有待商榷的,首先就公平性而言,富裕人家相比于普通人家的优势不仅仅是可以用钱买到更多的社会资源,还有一个便是家庭教育的传承和积累。实践表明,在现在这个发展阶段,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并不比学校教育低,最终导致的结果便是富裕人家的孩子在言行举止、学习动机、思考方式等现阶段学校教育相对缺乏关注的层面优于普通人家的孩子,然后很可能导致就算是高考普通人家的孩子也竞争不过富裕人家的孩子(可以看一下2017年北京高考状元的言论)。所以,除非更进一步全面实施强制性社会化抚养以消灭家庭教育对孩子起跑线的影响,考试制度只能延缓而不能停止阶层固化的发展

再就以考促学而言,以考促学下孩子可能学到的往往只是考试大纲(比基本课程标准更窄)里的知识,还可能学到一堆乱七八糟的考试技巧,最终还会模糊孩子学习的目的(以为学习只是为了考试),满足不了现在终身学习的需要(高技术行业从业者可以想想现在知识更新的速度)。教学的时候倾向于只教授考试大纲里的内容,挤压考试大纲以外的知识的教学时间,同时教授应试技巧以及大量练习(刷题)。这样子很容易让孩子以为学习只是为了考试。虽然某些解题技巧里确实有一些有深度的知识,但某些解题技巧就真的只是解题技巧而已。或许某些技能训练可以用刷题的方式来解决(比如说简单的写作,计算,编程),但随着对知识和逻辑的要求的逐步深入,某些知识的学习显然不能靠刷题来解决了(我的个人经历是我对极限概念的理解要我自己去看马克思主义的书才能算有突破),而不彻底掌握这些知识,对更深一层的技能训练便会极为困难。而如何进行这些知识的教授,显然会成为一个大难题。

 


教育与财政

所以,现阶段如果就教育本身来说,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现阶段的教育体制已经不能再满足劳动力再生产的需要了,所以社会再呼唤一场教育领域的革命。但是教育创新不单单要受到官僚主义的阻碍,钱也是一个大问题(至少在容忍私有制前提下的市场经济是这样)。在强推减负的江浙地区,许多城市的财政严重依赖卖地收入(杭州达77%)。如果是在房地产逐步走向收缩的大背景下财政局要求教育局想办法省钱,那社会舆论还真没什么办法了,解决这个矛盾是中央经济财政改革的事情,此处就不展开了。

 

结论

现在可以总结以下我的观点了:

1.     对减负的民怨主要来自疲惫的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的不堪重负。

2.     人民群众的教育“大山”不仅仅是教育领域的官僚主义,往往牵扯到很多矛盾,很多还是现阶段无力解决的。

3.     现阶段中国应试教育最需要打的补丁是心理干预体系。

4.     现阶段全世界的教育体制都无法适应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结束和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开始的需要了,急需一场教育领域的革命。

5.     教育和经济及财政强相关,网友们可以查一下强推减负的地区的经济财政状况。

总之,教育体制问题现在确实关系到全人类的未来了,但是教育领域由于官僚主义和财政问题迟迟未能突破,人民群众的愤怒可以理解。但是冷静想一想,危中有机,中国拥有全世界最丰富的教育领域的实践,现在差的便是将它们总结成理论,取得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我相信会有人顺应历史的呼唤而站出来的,就像为了顺应历史的呼唤,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等人站出来了一样。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