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蓄谋已久还是偶然发生——卢沟桥事变起因探讨(下)

本文系中国国家历史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小编微信号zggjls01,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卢沟桥事变深刻影响了中日两国乃至国际社会的未来走向。

现地交涉 事态扩大

七七事变发生后,中日双方曾多次进行停火谈判,但中方不再开放宛平城门。从中日双方的现地交涉来看,就算日本再不承认,其军队虎视眈眈、外交人员骄横跋扈、内阁无理增兵也都让日本无法掩饰其扩大侵华规模蓄谋已久。1937年7月8日凌晨,为了尽快弄清事件原委,中日双方成立调查组赴卢沟桥。据王泠斋回忆,8日4时45分左右,调查组到达现地,日方代表寺平大尉向中方提出非分要求,宛平城内中方驻军向西门外撤退,日军进至东门城内数十米的地点,再行谈判。王泠斋严词拒绝,并表示调查组只能调查事件,无权处理治权。寺平大尉恼羞成怒,恐吓王泠斋就范,否则“十分钟内,如无解决办法,严重事件立即爆发”。不久之后,中日军队再次交火。

500

正在进行观测的日本炮兵

日方史料如此记载接下来的这段枪战:凌晨4时余,第三大队向联队长报告,“听到龙王庙方向三发枪声,中国军队第二次开枪,纯系敌对行为,请示应如何处理”。4时20分,联队长认为中国军第二次射击纯属敌对行为,命令可开始战斗。王泠斋的回忆资料显示,谈判未及五分钟,城外枪声突发,枪弹纷纷掠屋顶而过,据报,日军又开始向中方射击。不久,日军又以迫击炮轰击城内。

鉴于谈判需要时间,中日双方停止战斗。5
时30 分,日方再次来函,提议中方撤出宛平城,否则以大炮攻城。为了防止日军炮轰公署影响调查,公署人员于6 时5
分撤到民房办公。不久,日军炮轰公署,第三次交火开始。而日军声称,当时交涉需要时间,所以命令部队中止前进就地吃早饭。此时,在龙王庙附近的中国军队误认为日本方面停止前进是怯懦,又开始射击。于是,大队长一木清直认为已无讨论余地,决定给予惩罚,命令攻击前进。整个事件中,日方始终以被中方射击为扩大战争的理由,但是从当时冀察当局努力与日方妥协的逻辑来看,这是不太可能发生的事。但面对日军的无理挑衅,中国守军决心誓死捍卫国家主权。守卫永定河铁路桥的吉星文团所部一排全排壮烈牺牲,铁路桥东段被日军第三大队占领。

尽管当时日本内阁决议采取“不扩大方针”,但要以中国妥协和让步为前提,并没有为了避免战争而做出应有的克制。相反,日本提出了以“撤退卢沟桥左岸中国驻军,对将来做出保证,处罚直接负责人,赔罪”四项为基础的苛刻条件。卢沟桥事变也在现地谈判中边打边谈,不断扩大。虽然1937
年7 月9
日秦德纯与松井太久郎达成口头协定:(一)双方立即停止射击;(二)双方军队各撤回原防地(日方坚持要求中国军队撤至永定河西岸);(三)宛平城防由冀北保安队担任。但是,日军还是于7
月10 日夜间再次袭击中方阵地,占领了龙王庙。次日,第二十九军通过反击收回了失地。

南京国民政府从七七事变开始就密切关注华北局势的恶化,在努力与日交涉、努力和平解决事变的同时,决心采取“不求战,必抗战”的应对策略。为此,1937年7月8日,蒋介石命令冀察当局固守宛平城,全体动员以备战事扩大,并电令郑州绥靖公署主任刘峙调派一师开赴黄河以北,庞炳勋部由正太路开赴石家庄策应。次日,蒋介石又电令孙连仲第二十六军由平汉路向石家庄或保定集中。冀察地方当局虽然对日方的行径感到愤慨,但害怕战争扩大,损失地盘,力图缩小事态,维持现状。

500

据守在卢沟桥的中国机枪手

1937年7月11日晚,双方签署《卢沟桥事变现地协定》,华北当局甚至没有经过南京政府的同意就做出了更大的让步,宛平城周围及龙王庙驻军都改由保安队维持治安。但就在同时,日本国内召集五相会议,已就派兵问题达成一致。当晚6时24分,日本政府公开发表了《关于向华北派兵的政府声明》,以“受害者”的口吻表示:“这次事变完全是中国方面有计划的武装抗日,已无怀疑的余地。我方为使中国方面进行道歉,并为今后不发生这样的行为做出适当的保证。由此,在日本内阁会议上下了重大决心,决定采取必要的措施,派兵华北。”日本决定派遣五个师团的兵力去华北,其中先派朝鲜军、关东军两个师团,其余国内三个师团准备动员。

500

1937 年8 月, 日军占领北平

这种在中国现地谈判达成协定,同时却在日本国内开会确立出兵的两面派行为,说明日本在有意识地借武力来使中方屈服,同时麻痹中方;等到时机成熟,就算发动战争也要把利益最大化。果不其然,虽然冀察当局从1937年7月12日开始按照协定做出种种退让,但是日军在部队基本集结完毕后,于7月16日向中方下达最后通牒,限定宋哲元7月19日前必须亲自向日本道歉,处罚责任者,罢免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代军长冯治安,撤退中国军队,否则日方停止现地交涉,全面讨伐第二十九军。宋哲元不得不再次让步,甚至决定从北平城撤出冯治安亲自统率的第三十七师。然而,这也未能阻止日方以大炮轰击中国阵地。7月23日,日军占领卢沟桥及宛平城东。至此,华北当局放弃幻想,加紧备战。不久,廊坊事件和广安门事件相继发生,中日之间全面交火。

卢沟桥事变深刻影响了中日两国乃至国际社会的未来走向。80 年来,围绕事变起因到底是“阴谋”还是“偶然”存在分歧,但是通过上述论述,基本可以做出如下判断:

其一,事变发生之前,日本从1935年开始就筹划将华北从中国分裂出去的阴谋,事变的爆发无疑是推进该阴谋的结果,7月7日之前的种种谣传正好印证了这一点。

500

1945 年 ,中国军队重新回到卢沟桥

其二,事变发生之时,日军在“突遭枪击”“士兵失踪”发展到再次交火的过程中,始终居于主动,不断借题发挥,将事态扩大化,后来日方有关枪击的证言也让人不得不对起因生疑。

其三,事变发生之后,日军在现地交涉上的种种表现说明了日方的贪婪和疯狂,妄想通过武力威压来彻底分裂华北。换句话说,就算“偶然”论者能够解释之前的种种现象不是阴谋,到现场谈判之时也无法忽略其阴谋的属性,尽管中方为交涉做出了种种妥协,但还是没能阻止日军的侵略。中国人民决心奋起抵抗,从而拉开了全面抗战的序幕。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