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过轨,写过词,她说忠贞算个屁!

500

文:路漫漫

她的人生

是旁人的谈资

坊间有闻,钱塘湖畔,有位女子姓朱,词赋才情堪比李清照。

李清照“斜飞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矜持得体;

这位勇气可嘉,“娇痴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怀”。放诞得妙,均善于言情。

李清照咏梅“玉瘦檀轻无限恨,南楼羌管休吹”。

诉说闺怨,百转千回,令人伤感。

这位借梅诉己,“湿云不渡溪桥冷,娥寒初破东风影。溪下水声长,一枝和月香”。

放中藏细,不愿染污,清白脱俗于人间。

500

这位可与易安居士齐名为宋词双姝的女子,不免挑起了时任平江府通判魏仲恭的兴趣。

一番询问,有人说这位女子有失忠贞,也有人说她是位可怜人,却很少人和魏仲恭谈论她的诗词。

魏仲恭叹觉可惜,一个女子有此底蕴,却被话本般的生平掩埋至深。

于是,他费尽心力搜集女子作品,并为她辑刻了一本《断肠诗集》,引起了世人对她才华的关注。

该女子,就是宋代著名女词人——朱淑真。

01

娇痴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怀

朱淑真,又号幽栖居士。后世诸多记载宣称她为市井民女,这种说法错得离谱。

朱父身有官职,又好拾清玩。从她游赏家中庭院得出来的诗可知

其家有东园、西园、西楼、水阁、桂堂、依绿亭诸胜。

可见,朱淑真放到现在,那也是妥妥的白富美。

这般轻松自在的环境,宠得朱淑真早期的诗词,弥漫着明快的少女心性。

柳垂新绿腻烟光,紫燕惺忪语画梁。

——《春日杂书十首·其四》

这位闺秀终日得以望柳吟月,渐懂音律,工书画,善诗词。

白驹过隙,才色娟丽,聪慧感性。

500

奈何双鬟初合,躲过了叛逆,躲过了不羁,始终躲不过一个简单的情字。

那是一个才貌双全的的少年,最重要的是能与她有共同语言。

恼烟撩露,留我须臾住。携手藕花湖上路,一霎黄梅细雨。

娇痴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怀。最是分携时候,归来懒傍妆台。

——《清平乐(夏日游湖)》

两人相约游湖,巧逢细雨,营造了幽清的环境,也给了朱淑真与青年难得的亲密机会。

刹那的激情,暗暗推了一把早已克制不住的朱淑真,主动拥抱青年,甚至枕于对方肩上。

这样的亲密举动,不说外人,把少年也惊得一羞。

可朱淑真才不怕,这是她的少女初次体验,这是她想要做的,她青睐怀里这个面泛微红的青年。

气氛暧昧,小女儿家的痴情蜜意,竟毫不掩饰,溢满了案板上的手稿。

500

待将满抱中秋月,分付萧郎万首诗。

她愿将如中秋圆月样美满的情感,寄托于写给“萧郎”的万首诗篇中。

02

闷怀脉脉与谁说,泪滴罗衣不忍看

有句话也不知道从何处兴起,还挺灵验。初恋大多都是无疾而终的。

诚如朱淑真自己所言,她与少年再“白璧一双无玷缺”又能如何?

门不当户不对,父母不认同,只不过是“吹箫归去又无缘”。

中国旧社会的妇女,将一生的幸福,都寄望于爱情与婚姻。

可偏偏古时女子,极少能自由选择前者;继而又只得接受后者,最终只得跌落婚姻的坟墓。

500

魏仲恭辑刻的《断肠诗集序》是这样记载的:

早岁不幸,父母失审,不能择伉俪,乃嫁为市井民家妻。

这点被后来研究者反驳了,从众多诗中显明,朱淑真嫁的并非“市井”,而是位官吏。

是她极其不喜欢的那种,与她毫无共同语言的官吏。

她好赋诗填词,他学问浅薄;她好风花雪月,他钟情仕途;她怡情傲物,他甘于庸俗。

鸥鹭鸳鸯作一池,须知羽翼不相宜。

东君不与花为主,何似休生连理枝。

要知道鸳鸯与鸥鹭,根本不宜同处一池。


苍天不遂本愿,不许自己追求真正的爱情也就罢了,还要强制生长出,这么一枝无爱的连理。

鸳帏梦展转,珠泪向谁弹?

——《长宵》

朱淑真的丈夫也不是完全不懂,那些诗词中的愁啊怨啊,令他很是气恼,简直就是在掉他的面子。

官场之人,最丢不得的就是面子。他谴责朱淑真,让她有时间在那怨天怨地,不如好好做点女子该做的女红,守好自己的本分。

500

朱淑真不甘示弱,你不是要面子吗,我就给你面子。立马甩了一首《自责》:

女子弄文诚可罪,那堪咏月更吟风。

磨穿铁砚非吾事,绣折金针却有功。

此诗看似是在自省,实则是暗怼自己丈夫迂腐,强烈抨击丈夫。

充满了火药味的婚姻,哪怕一点小事都会一点就燃。

再加上其后丈夫另宠新欢,或携妾出差,只留淑真独守空闺,使得后者对这段婚姻全然失去了维持之意。

最后,落了个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的残局。

500

03

欲寄相思满纸愁,鱼沉雁杳又还休

爱情,是朱淑真作品集里的主旋律。

诗词集《断肠集》之所以能传颂于后世,最为人称赞,也是最引起读者争论的,

就是那些幽怨缠绵、真挚感人,而一般妇女不敢道说的爱情诗篇。

有何不敢道说?只因那是一段婚外恋。

还是一段由正主亲口实锤,不搞地下的婚外恋。

更念鳏居憔悴客,映书无寐奈愁何。

念的这鳏居的憔悴客,不可能是她拥有众多小妾的庸俗丈夫。

不是丈夫,最大的可能就是情人。

若说上首只是猜测,那么还有一首《元夜》,绝对可以说是朱淑真的自供:

火树银花触目红,极天歌吹暖春风。

新欢入手愁忙里,旧事经心忆梦中。

但愿暂成人缱绻,不妨常任月朦胧。

赏灯那得工夫醉,未必明年此会同。

诗中大写的“新欢”二字,便是众人实锤她红杏出墙的证据。

不仅如此,众人又从“旧事经心忆梦中”推测,墙外那位,说不好正是当年藕花湖边,那位才貌双全的初恋。

500

众所周知,要想搞成一段婚外恋,是要承受极大压力的。

一方面,庸俗的官吏,为了自己面子以及各方关系,宁愿头上一片草原也不愿意休妻。

另一方面,没有休夫这个说法,朱淑真只能顶着“不贞”的眼光。

一边与初恋再续旧情,一边将所有的埋怨,痛恨,不甘,加注在一首首传颂于后世的闺怨诗中。

一瞬芳菲尔许时,苦无佳句纪相思。

春光虽好多风雨,恩爱方深奈别离。

——《恨春》

几首露骨的诗词,朱淑真将她与情人的关系表现得极其明显。

这似乎是她对礼教的一种抗拒,对封建的一顿重击。

是她在对这个不公平的社会证明,她仍然是当年那个,对真挚的爱情充满了渴望,并勇敢追求的女子。

500

看到这,你以为前方所诉初恋大多是不可能的flag,要在此处被打破了吗?

哪怕有几碟下酒菜,你都不会醉得这么厉害。

风光紧急。三月俄三十。拟欲留连计无及。绿野烟愁露泣。倩谁寄语春宵。城头画鼓轻敲。缱绻临歧嘱付,来年早到梅梢。

——《清平乐》

想把春光留住,却无计可施。弦外之音,了然于心。

如果不是那世俗封建,朱淑真也许真有可能“幽欢生座,天上人间满意”。

但迫于现实,朱淑真与情人只能若即若离,患得患失的情感,使得她对夫家的怨恨再升一级。

与情人之间有多浓情缠绵,婚姻的枷锁就挣得越紧,顿觉沉重。爱恨两相生,情理难两全。

也就在这个时期,朱淑真所做的诗词,达到了灵魂与情感融合的巅峰。

她把自己的真挚、执着、一往情深,反复嗟叹于闺怨诗中。

让我们今天再读到这些诗时,除了对佳作抱有十分赞叹,还能进一步窥探她的人生,她的爱,她的哭诉。

以及感受她当时,那种深情而又无望的勇敢。

500


04

其死也,不能葬骨于地下

并其诗为父母一火焚之。

这么明目张胆的婚外恋,终止于朱淑真四十岁左右,她被夫家限制了自由。

见不到情人,感受不到爱;父母也痛斥她的行为玷污了家里的名声,不给予理解。

这样的人生,还有什么希望。

其死也不能葬骨于地下,如青冢之可吊,并其诗为父母一火焚之。

——魏仲恭《断肠诗集序》

朱淑真,死于投水。

虽然文中并未明言,但古时对安葬极为重视,以她的身份和背景,“其死也不能葬骨于地下”,没有一坯黄土供亲人吊唁。

最好的解释只能是死于水中,尸骨无存。

朱淑真,死于不贞。

她那些大胆坦率、自抒情怀的诗词,被坊间轻蔑地称为“红艳之词”,她本人也被称为“红艳诗人”。

父母受不住这污言秽语,一把火将女儿的诗作全都烧了。

余下佳作,也是在她死后,那些好奇刺探她生平的人,搜集其诗的抄录版作以作谈资。

又或者是,遇到了如魏仲恭一样的伯乐,才幸好保存下来的。

500

直到清朝,一本就词论词的书《词坛丛话》 ,才从词的层面,再次肯定了朱淑真的才赋:

“朱淑真词,风致之佳,情词之妙,真不亚于易安。

05

爱情,就是会因为爱

搞出很多事情

时至今日,经过多番探索,与公正的论断之后,文人墨客才纷纷给予了朱淑真应得的肯定与地位。

朱淑真的诗,是闺怨诗中不可替代的一页;

朱淑真的诗,是她的不贞,亦是她对虔诚爱情的忠贞;

她用磅礴有力的话语,对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腐朽观念,提出抗议;

她为现代女子,挣脱枷锁,勇敢追求真爱,做出了榜样。

哪怕是在现代,遇见真爱仍旧是多么难得的一件事。

漫漫以为,在不毁三观的情况下,勇敢追求,即是真理。

最后,留给大家一个既狗血又值得深思的问题:

不设定任何情景,如果人在婚后,遇到了自己更喜欢的人要怎么办?

站务

全部专栏